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立体农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立体农业lìtǐ nóngyè

指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光和热等条件,建立多层次、多种生物共处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例如:“要充分利用平顶房的光热资源,搞好城市绿化,发展立体农业。屋顶不仅可以绿化,而且还可以经济绿化、立体绿化。”(《人民日报》1986.4.1)“5年来,他们用勤劳的双手,靠科学引路,使传统农业向集约经营、立体农业转移,逐步实现粮菜的一年两收三收,直至五收六收。”(《科技日报》1990.5.18)

立体农业stereo farmin g

又称层状农业。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内容有: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自然资源的深度利用,主产品的多级、深度加工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技术形态的多元复合等。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一水稻一年二熟为主,旱地以小麦-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或二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属微观异基面立体农业。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多项目、多层次、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立体农业

一种高产、高效的集约化农业生产形式。目前有三种:(1)平面结构。就是推广粮食间作、套种,变一地一用为一地多用。(2)垂直结构。就是充分利用空间,使种植业向立体方向发展。(3)链环结构。就是充分发挥大田和庭院优势,形成种养加(加工)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在和田地区均已得到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立体农业

在一定区域土地面积内,充分利用空、时、光、热条件,建立多层次配置,多种生物共处的一种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结合的高产高效、集约经营的农业生产形式。陕西立体农业正处于蓬勃兴起阶段。1990年全省农作物间作套种面积1690万亩,增产粮食6亿公斤,增加产值8.4亿元。《陕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已颁布实行,标准化间套面积已占三分之一。汉中市将在2000年建成立体农业市,1989年~1990年在3万亩面积上试点获得成功,平均每亩增收467元,创造了亩产吨粮产值“双千元”的高产高效益。专家们认为,汉中市的试验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1978年后,庭院经济蓬勃发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庭院经济模式已成为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途径。秦巴山区旱坡地的“三田种植”(坑田、条田、垄槽田)集农业工程、耕地立体利用、作物立体种植、水土保持于一体,一般亩增产粮食85公斤,投入产出比为1:2.66,降水径流量和泥土冲刷量均减少80%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立体农业Multi-storied Agriculture/Vertically Distributed Agriculture

亦称“层状农业”。在某一固定土地面积上及其所在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生物种群之间生存互惠的关系,投入适当生产资料、提供必要生产设施,合理安排组织生产,以取得较高效益的集约型农业。如中国传统农业中的农、林、牧、渔及加工部门相结合,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的庭院经济、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建造棚架、温室及可以调控光、热、肥、水的高层建筑内,多品种分层次种植、结合成批畜禽饲养等,通称为设施农业或城市农业的新兴模式。其主要特征是突破了土地面积有限、位置固定和平面单一利用的局限性,有利于未来农业实现工厂化生产、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

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进行多层次种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布,农林牧业生产由低到高呈现出立体化的一种生产布局特点。如我国云南、四川西部和西藏南部等地区的农业生产。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我国其他地区采取间作、套种,在大田边种植防护林,园塘结合,桑塘合理配置,在房屋旁种植葡萄、扁豆等攀缘植物,以及水面分层放养等,也属于立体农业范围。它已成为在土地有限条件下发展集约农业的一种办法。

☚ 大农业   开发农业 ☛
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

“平面农业”的对称。指通过合理的间作套种、立体养殖和种养结合等方式,充分利用肥力、空气、阳光和水面的一种科学的生产方式。根据土质、生产力水平和作物特性,根据市场需求,立体化的经营形式很多,归纳起来有下列四种: (1) 多层式。利用生物的共生原理,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水、气、温、光、土的利用率为目的,直立作物和匍状作物、深根块作物与浅根块作物间作套种,实现上层、中层、地面和地下多层次收获; (2)套搭式。利用作物生长的时间差,按作物生长周转时间长短不一,搭配套种,此种彼收,实现一季多熟,多次收获; (3) 相辅式。充分利用时间、空间、把共生互补的作物套种,实现双高产; (4) 种养混合式。根据作物营养供求关系的食物链循环原理,把植物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结合起来,如在稻田里养鱼,在旱田中套养家禽、蚯蚓等,互为利用,互相促进。

☚ 平面农业   开发性农业 ☛
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主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立体农业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运用 “空间三维结构原理” 把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多物共栖、多层结构和多级物质循环利用的农业。即在单位面积土地上 (如一亩田、一口塘、一片林或一个果园),充分地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又利用各种生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交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发展立体农业可以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充分利用水、土、光、热、气等自然条件,并能提高农业的商品率,同时也有利于改良土壤,保护环境,使农业生产能够建立在长期的良性循环之中,是生态农业的重要方式之一。
立体农业主要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自然资源的深度利用,主产品的多级、深度加工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技术形态的多元复合等。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异基面立体农业是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同基面立体农业是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多项目、多层次、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 设施农业   都市农业 ☛
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

对农业概念的一种新的概括。传统的中国农业生产力运动,走的是一条“低层次平面垦殖”的道路。现代农业则要求对农业中的自然资源经济关系实现立体开发和优化设计。立体农业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农业生产结构的立体化。即: 变上山开荒种粮为发展木本粮油; 变下水围垦造田为发展水产养殖; 变单纯以粮换肉为粮、草换肉兼顾。即由农业的粮食单一经营转变为综合经营和立体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开发方式转化。(2) 农村经济关系的立体化。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要形成农副产品的多级加工、仓储、运输、交换、销售以及技术、信贷、保险等服务系统,形成各个生产部门间的多种经济联系。(3) 农村管理体制的立体化。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以发挥经济优势为主要特征的立体开发,势必要求在完善纵向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以分工协作为主要特征的多层次的横向经济管理体制。

☚ “十字型”大农业   “飞鸟型”农业 ☛

立体农业

three-dimensional agriculture(亦称多层次农业、空中农业。就是充分利用阳光、土地、肥力的集约式的经营方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