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窦圌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窦圌山

又名圌山。在四川江油县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相传唐代彰明主簿窦圌曾隐居于此,故名,自麓至顶约5公里,山道迂回曲折,林木苍翠,景色秀丽。山巍三峰,拔地而起,高逾百米。峰顶各有古庙一座,名东岳、窦真、鲁班。三峰之中唯一峰有险路可通,其余两峰由上下两根铁索组成悬桥相连。峰下云岩寺,始建于唐,明末焚于兵火,清代重修。唐代诗人李白《题窦圌山》,即指此。

窦圌山

风景名胜。在江油市城北20千米涪江东岸。原名圌山,因山形外貌似圌 (上小下大、用竹编的米囤子) 而得名。相传唐代彰明县 (今江油市) 主簿窦子明弃官隐居于此,因此后来改名窦圌山。走向北东,长2千米,宽0.9千米,最高点海拔约1130米,高出山麓涪江江面约555米。形成于第四纪。由中侏罗统砾岩构成,岩层坚硬,东坡为断层崖和逆向坡,悬崖绝壁高千仞。该山有两大绝景: 一是三座庙宇矗立在三座险峻的孤峰上,二是三座孤峰中的两座以铁链为桥。三座险峰分别为向月峰、飞仙峰、神斧峰,三座庙宇分别为东岳庙、窦真殿和鲁班殿。除一峰仅有一条险路可通,其余两峰由上、下两根铁链相连。山顶白皮古松也为窦圌一绝。半山有圌山湖,湖中有一种 “蟹虾”,虾身、蟹爪,极为奇特。峰下不远处有白岩寺,唐始建,明末焚于兵火,清雍正三年 (1725年) 重修,寺前山门外有李白题赞圌山石碑一通 “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窦圌山飞天藏198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窦圌山

窦圌山

位于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海拔1084米,相对高度约200米,耸立于彰江平原上。古名圌山,因其山形如圌(垂chuí,圆形粮囤)得名。唐代窦子明,曾任彰明县主簿,后在此隐居修炼,因改名窦圌山。景观之奇,尤在于圌岭三峰,鼎足而立,直指云天,令人叹为观止。三峰分别名为问月、神斧、飞仙,高逾百米,各相距五十余米。三峰之中,仅问月峰有路可攀,神斧、飞仙二峰刀削斧劈,危不可登。峰顶各建古庙一座,东岳殿、鲁班殿、窦真殿。神斧峰与飞仙峰之间,仅有两条悬空的铁链相连。一条在上供人手扶,一条在下供人脚踩。铁索飞渡,惊险刺激,历来为人称奇。清李调元《游窦圌山》诗云:“岌立三峰云际开,天桥不必数天台。”近人于右任《窦圌山纪游》赞道:“飞桥系得两峰平,桥上僧人自在行。”均指此景。窦圌山腰有云岩古寺,远近闻名。

☚ 太白祠   云岩寺 ☛
窦圌山

窦圌山

又名圌山。在四川省江油市城北武都镇涪江东岸。传为唐窦子明修道处。山头壁立,团圆如圌,故名。山巅三峰鼎峙,其间架有铁索桥,称“铁索飞渡”。峰顶各有古庙一座,名东岳、窦真、鲁班。峰下云岩寺,始建于唐初,明末毁于兵燹,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建。有别有天、铁枪杆、飞天藏(星辰车)和大雄殿等胜迹。飞天藏木塔系宋代木雕建筑,高9米,分七层。寺前山门外有石碑两通,一刻唐李白赞圌山“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一刻“逍遥径”三个大字。

☚ 蒙山   太白故里 ☛
000055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