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稳定核素在医学中的应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稳定核素在医学中的应用 稳定核素在医学中的应用稳定核素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三十年代末期及四十年代初期,稳定核素示踪方法就已应用于生物化学,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引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例如Schoenheimer和Ritten-berg的经典名著《体内成分的动态平衡》,主要就是重氢及重氮示踪实验的产物。该书证明了崭新的代谢规律:体内一切成分,包括似乎是静止状态的骨、牙或堆积脂肪,都处于流动的、互相交换与不断更新的状态。实际上核素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是从稳定核素的应用开始的。但是,到四十年代中期,由于碘、硫、碳、氢等放射性核素相继开始供应,它们的价格低,探测容易,灵敏度高,因而取代了稳定核素,在生物医学示踪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十年来,由于稳定核素生产成本的降低及探测技术的提高等原因,它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Q=I+C=S+E 图1 蛋白质更新示踪动力学的双库模型 同时,氨基酸代谢库中的15N转变为标记尿素的速度(eμ)与15N总更新速度(此处以15N进食量代表,蛋白质分解出的15N忽略不计)的比值应与排出的总尿素N(Eμ)与氨基酸代谢库的更新速度的比值相等,或 eμ/d=Eμ/Q 以上二式中I、d、eμ、Eμ及E均可测出,从而可计算出Q及蛋白质更新率。用此技术可以测定新生儿、早产儿和不同年龄的蛋白质更新率,也可观察损伤、应激状态、药物或激素治疗等对全身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红细胞寿命 取一定量的病人血液,离心分出红细胞,加50Cr-铬酸钠在室温保温30分钟,用生理盐水洗涤细胞,再将标记细胞的盐水悬浮液经静脉注给病人。于一定时间间隔取血,血样用中子活化,并以Ge (Li)探头测定50Cr (n,γ)51Cr反应生成的51Cr γ线。从放射性消失曲线求出半减期。此法曾用于孕妇诊断溶血性贫血;也曾用于早产儿,通过比较周围血液与颅内血块的比放射性,确定颅内出血时间。 鉴定药物代谢产物 放射性探测仪器虽然也能灵敏地测出放射性标记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但是缺乏特异性,不能辨别样品中核素所存在的化学形式或分子结构。反之,用稳定核素标记的药物及其相应非标记药物的混合物进行示踪实验时,便可于气层-质谱仪中查到显而易见的同位素离子簇。所得到的彼此相差n质量单位的双峰是找出标记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简易指标。此时,n决定于所用的标记: 如用18O作为16O的标记,则n为2;如标记药物含有4个氘原子,则n为4。 口服320μg (羧基-13C)-阿斯匹林后,从尿样品中即能分出此标记药物的数种代谢产物。随着技术的改进更提高了探测的灵敏度。如在气层分离之后燃烧每一代谢产物并测定其13CO2/12CO2比值,13C-阿斯匹林的剂量减到100ng以下,仍能从24小时尿样中测得该药的代谢产物。用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原子,不但有助于追踪药物代谢途径,而且还能区分真正药物代谢产物与生物样品中存在的天然物质。心得安是α萘酚的衍生物。欲证明α萘酚是心得安的代谢产物并非容易,因为它是人尿的正常成分。但如在心得安的萘环用氘标记,就不难区分来自药物的和其他来源的α萘酚。用气层-质谱仪不必分离就可从分子质谱的转移中鉴定特异的代谢产物。而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心得安则要求分离和提纯α萘酚。 定量分析的内标准 分析中的内标准,是用于校正某一化合物在实验过程中的损失。标准和被分析化合物之间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都必须十分近似。使用气层-质谱分析研究药物代谢或临床测定,仅仅质量的差别就足以鉴别标准与被分析化合物。因此,稳定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认为是最理想的标准。定量的方法是从质谱中测定标记与非标记化合物的比值。实质上,这种测定是一种“稀释法”,即用加入标记化合物到样品的方法测定样品中相应非标记化合物的含量。已知量的标记标准一般是在进行气层-质谱分析前直接加到待分析的粗样品中。有时须在提取或转变成衍生物之前就加入标记标准。[2,2,3,4-2H4]胆固醇、[1,1,2,3,3-2H5]甘油三软脂酸酯或甘油三油酸酯、[15N2]尿素、[2H7]葡萄糖等都可用作气层-质谱分析相应代谢物的内标准。 代谢转变 喂给小鼠D-油酸后,动物体内脂肪的饱和脂肪酸部分含有大量D,说明饱和脂肪酸可从不饱和脂肪酸转变而来。 将15N-丝氨酸喂给大鼠后,15N大量出现于大鼠体内乙醇胺中,说明丝氨酸可通过脱羧反应转变为乙醇胺。 生物合成 由于核磁共振技术的提高,天然丰度的碳都有可能测出。从13C、15N标记的前身所生物合成的分子内13C、15N的位置还可以直接
从核磁共振谱中测得,这比放射性核素示踪方便得多。例如用H215N13CH2COOH双标记甘氨酸进行整体动物示踪实验后,核磁共振谱指出,血红蛋白中卟啉内每个吡咯环的α碳及亚甲基桥上的碳原子都是来自甘氨酸的α碳,而所有的氮则是根源于甘氨酸的氨基氮。如果在核磁共振谱中选择一个峰,并对不同时间的样品测量该峰的面积。便可画出一条曲线,其斜率即为血红蛋白生成的速度。 增强药理作用 2-氟-D-[2-2H]丙氨酸和相应的非标记氨基酸一样,具有抗菌作用;但由于它在体内的代谢较慢,氘的替代实际上增强了药理效应。这是稳定核素应用的一个新领域,今后有可能取得显著的进展。 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对人或动物经过两种途径同时给药,其中一种途径采用稳定核素标记的药物,然后收集一系列血样或尿样,测定标记与非标记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浓度,以比较两种给药途径的生物利用度。例如让一个人口服某种药物的同时,静脉注入该药的13C标记物。这种实验显然比先试一种途径,再于一、二周后另试第二途径的交叉给药实验为优。它不但只需要收集一批样品,而且也避免了由于不同时间所引起的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的差异。但是,从前一段所述的现象看,最好勿用氘作为标记原子,或只用氘来标记药物中远离代谢中心的位置。 中子散射 这是测定生物物质结构的优异的新技术。氘标记大大增强生物物质的散射密度,有助于散射成分的鉴定及提高测定的灵敏度。目前已开始用此技术测定氘化核蛋白体、氘化染色质、氘化细菌、视紫质以及各种生物膜的结构。 反应机制的探讨 将[D-甲基]-蛋氨酸喂大鼠后,动物体内分离出的胆碱、肌酸及肌酸酐都含有氘,说明胆碱等分子内的甲基均来自蛋氨酸。实验中采用14C及D双标记甲基的蛋氨酸时,又发现上述代谢产物中14C/D比值与蛋氨酸分子内该二核素的比值相等,亦即核素比值在代谢反应中保持不变。这一事实证明,在转甲基过程中,甲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转移的。后一个实验是成功地采用稳定核素与放射性核素双标记方法的一个例子。 同位素效应通常是不利于实验的,但有时也可成为有用的工具。例如甘油转变为肝糖原的过程,包括许多步反应,需要多种酶参加,如下式所示: 过去曾经长期认为,辅酶I(DPN)加氢还原时氢原子是加到分子内吡啶环上的第二位和第六位。后来,采用了D标记的DPN,证明了第四位才真正是还原加氢的位置。证明方法之一是: 将含氘的还原型辅酶I(DPND)在酵母醇脱氢酶作用下,氧化成含氘的氧化型辅酶I,然后再将后者用化学氧化剂转变为2-及6-吡啶酮。假如氘是在第二位或第六位,2-吡啶酮和6-吡啶酮中,只有一种含氘。但是,假如氘是在第四位,则两种吡啶酮会含等量的氘,如下图所示: ☚ 稳定核素标记物的制备 生物物理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