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移旗就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移旗就垦 移旗就垦亦称移驻京旗。清代随顺治帝入关的八旗兵丁,由于户口日增,生齿日繁,而兵额有限,不能全部抵缺,出现许多八旗闲散人丁,生活日益窘困。清廷为解决其生计,筹议使之迁赴东三省屯垦,既防止其终日游荡滋事,又可巩固清廷根本之地。乾隆年间首次迁移京旗赴拉林屯田,略有成效。嘉庆、道光年间拟移京旗3000户赴双城堡屯田,每年移驻200户。迁移之前,选拨吉林、奉天旗人3000户为屯丁,官给耕牛,农具、种籽及盖房、凿井银两等,令每丁开垦荒地30晌。垦熟后,部分留作屯丁恒产,部分拨给京旗(每户京旗共给生、熟地30晌)。京旗行前,官给治装银两、车马费用,并建造住房。但京旗大多观望不前。道光二年(1822)开始移驻28户,三年移驻31户,直至同治元年( 1862 )陆续移居双城堡的京旗仅有376户,至清末也未足额。移至垦区的京旗,逃回京城者甚多,留居者亲自耕作的也为数甚微,大都招佃食租。除移驻京旗外, 光绪末年清廷根据东三省总督锡良的奏请,拟将奉天贫苦旗丁迁赴安图、抚松等地屯垦,至宣统二年( 1910 )申请移垦者达5000户,但未几清廷即告垮台,这一屯垦措施未得全面实现。 ☚ 垦荒令 禁山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