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骤停抢救护理
心跳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心排出量突降为零,机体的有效循环顿时停止,临床上出现心音消失,呼吸停止,病人可突然昏迷和惊厥,面色苍白,瞳孔散大,一切反射消失,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必将迅速引起机体的缺氧,尤其是脑、心、肾不可逆的损害而导致死亡。如能争取时间,积极进行抢救治疗,保护大脑和促使心脏复苏,则能挽回病人的生命。心跳骤停可分心跳完全停止和室颤二类。室颤又分粗颤和细颤。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因很多,例如手术和麻醉的意外,各种心血管疾病,各种药物中毒或过敏反应,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张力性气胸或心包填塞;又如电击伤、溺水,严重创伤性大出血等意外事件,均能导致心跳骤停。任何原因引起心跳骤停的都能造成机体组织严重缺氧,一切代谢停止。
心脏按摩是心脏骤停抢救中至关重要的措施。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必须同时进行,前者是促使血液循环,后者是使血液氧合,使心肌和脑得到充分氧合血液的灌注和氧的供应,从而心脑得以复苏。心脏按摩有胸外和胸内两种方法:
胸外心脏按摩 胸外心脏按摩开始时应准确记录时间,作为以后处理的指针。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如病人卧在软床上可于背后垫一木板,以增强对胸部的按压力量。操作者跪在床缘或站在凳子上,左掌跟放在胸骨的上2/3与下1/3交界处,右掌放于左手背上,手指不要接触胸壁,二肘伸直,手臂与胸骨垂直,借身体的重力加压,有节奏地每次压迫胸骨下陷3~4cm左右(约需35~50kg重的力),每分钟约60次。婴儿和儿童的肝脏位置较高,因此心脏按压必须在胸骨中部。年长一些儿童用单手,每分钟80~100次,年幼儿童和婴儿,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或用两个拇指在胸骨中段柔和地按压,每分钟可100~120次。通过按压使心脏排出足量的血液,按压后的松弛使心脏得到充盈,以此代替心跳。
胸外心脏按摩应注意:
❶胸部按压部位要准确,否则不仅效果不好,还会损伤内脏。若部位过低,可损伤腹部脏器或引起胃的反流;过高则无效,还可损伤大血管。如按压部位不在中线,则可使肋骨骨折。
❷施压要规则、均匀、有力。不宜太轻,轻则无效,过重可致骨折;速度应适宜,太快可影响心脏充盈,太慢则搏出量不足。
❸按摩必须持续进行,若给予心内注射,测心电图,电击除颤等,必须暂停按摩时,每次勿超过5秒。
❹防止合并症,如肋骨、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填塞,心、肝、脾撕裂或破裂,骨髓脂肪栓子引起的肺、脑栓塞等。但如按压操作方法正确,合并症则很少见。
开胸心脏按摩 适应于胸部严重创伤、胸廓畸形、严重肺气肿、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合并纵隔移位、胸腔大出血、冠状动脉气栓,以及胸外按摩无效又无电除颤起搏器者。
手术配合: 协助全胸消毒,切口在左侧第四或第五肋间隙。进入胸腔切开心包后,右手插在心脏后面,四指平伸,用拇指与掌指均匀地相挤压,而不宜用指尖扣压,以免挤破心脏。在开胸心脏按压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心脏会变凉,致使心室纤颤阈降低。这样,就更难恢复自主心跳。此时可用温盐水不断倾于胸腔内,防止心脏冷却。如具有下列条件: 原来心脏状况良好,复苏及时,人工循环效果满意,则心脏按压必须至少坚持进行1小时。
心脏按摩对心脏损伤较大,容易刺破心脏,按压时也可损害肺脏。
心脏按摩的有效指征:
❶周围大动脉(颈、股)可触到搏动,上肢血压(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❷瞳孔回缩;
❸自主呼吸恢复;
❹颜面、唇、皮肤转红润(胸内按摩时心肌色泽由紫绀转红润),心肌张力增加;
❺睫毛反射恢复;
❻肌张力逐步恢复;
❼心电图或示波器出现自搏节律。
术后护理 (1) 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心电示波变化,如出现房性或室性早搏、室性自主节律、室颤、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应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维持有效循环: 密切观察病人呼吸、血压、脉搏、体温及末梢循环情况,定时测中心静脉压。在纠正低血压时,要注意血压升降变化及调节升压药物滴注的速度,使血压保持恒定,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充分换气: 加强呼吸道管理,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使用同步呼吸机时,要注意其正常运转。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注意呼吸深浅与频率,以及口唇、指甲有无发绀情况。病情稳定时及早帮助翻身和鼓励咳嗽,防止发生肺部并发症。
(4) 保护大脑: 尽早于头部放置冰袋,以降低脑组织的基础代谢,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按医嘱交替使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50%葡萄糖或其它渗透性脱水疗法,以解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行人工冬眠疗法。
(5) 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记录24小时尿量。如尿少,应限制液体量,控制高血钾及酸中毒。若小便每小时少于30ml,经补足血溶量并用利尿剂后尿量仍不增,表明已有肾功能衰竭,应按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多尿期要注意水和电解质的补给并补充营养。注意保证热量的供给。
(6)防止感染: 严格做好各种无菌操作、口腔与会阴护理,预防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