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秦汉建筑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汉朝则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中国古代建筑在这期间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由于全国人力、物力和技术成就得到了集中使用,秦、汉两代出现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建筑物,建筑技术发展很快,木构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材料推广使用,砖建筑和石建筑都得到了飞速发展。秦代一些建筑的规模前所未有。为抵御匈奴建造的长城,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反映了当时中国统一后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建筑技术水平。此外,咸阳城、阿房宫、骊山陵等著名建筑都反映了在都城、宫殿、陵墓建设方面,秦朝集中了战国时代六国建筑艺术与技术所取得的进展。汉代在都城建设、建筑群的总体规划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面积相当于公元四世纪罗马城两倍半的西汉都城长安和一些地方城市都体现了周密的规划和当时的礼制思想,并具有一定特色。庭院式的布局和木构架建筑已接近后世。斗拱在汉代得到普遍使用,尽管形式很不一致,尚未定型化,但其结构作用已充分显示出来。屋顶形式也多样起来(庑殿、悬山、攒尖、歇山、囤顶等都已出现)。但西汉明堂辟雍和宗庙遗址,仍沿用了春秋战国时的高台建筑方法。当时的制砖和拱碹技术有了巨大进步。条砖、大块空心砖、楔形砖、带榫砖、企口砖等都大量出现在房屋和墓室等建筑中。随着砖、石料砌筑技术的提高,墓室建筑也多了起来,出现了筒拱墓、穹窿顶墓等形式以及许多规模大、施工难的崖墓。另外,砖石地下水道、陶水管、陶井圈等也被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