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秦川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秦川牛中国著名大型地方黄牛品种之一,役肉兼用。产于陕西省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陕西渭北高原地区及甘肃庆阳地区亦有少量分布。体格高大,体质强健。头部方正。鼻镜宽而呈粉红色,角短呈扁圆形。垂皮发达。肩长而斜,胸部宽深,背腰平直宽广,后躯发育稍差。被毛多为紫红色或红色。公牛平均体高141.4 cm,母牛124.5 cm。公牛平均体重595 kg,母牛381kg。产肉力较高,肉质细致,肥育后屠宰率58.3%,净肉率50.5%。役力强。性情温驯。不耐热。有尻部尖斜、大腿肌肉不丰满等缺陷。 秦川牛我国优良畜种。因产于八百里秦川而得名。是著名的役肉兼用牛。体格高大,毛色紫红,前躯发达,肩峰略高,具有挽力大、耐力强等特点。肉质细嫩,出肉率高,净肉率在50%以上。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扶风、岐山、凤翔、乾县、礼泉、兴平、武功、秦都、富平、蒲城、大荔、渭南、临潼等13个县区。 秦川牛 秦川牛产于渭南。渭南秦川牛,为役肉兼用型古老地方良种。该牛体大力强,耐苦耐劳,性情温顺,顺从驾驶,挽回很大。遗传性稳定,繁殖力强。肉用性能较好,耐粗饲,易养易肥,肉质细嫩,色泽鲜红,具大理石纹,含高蛋白质、低脂肪和多种氨基酸。其皮、骨、毛、角、内脏、血液、脂肪等均为工业原料。 ☚ 西镇牛 关中马 ☛ 秦川牛 080 秦川牛中国在明清时期培育出的黄牛良种。由于它是陕西地区培育的良种牛,故名“秦川牛”。据陕西《洛川县志》记载:秦川牛的特点是:“毛色多紫红,优美,肢高,适当体高之半,各相称,两角短小,亦向左右伸出。”据说, 秦川牛和古老的𤚩牛有血缘关系。 ☚ 乌孙马和大宛马 湖羊 ☛ 秦川牛又称“关中牛”。中国优良役肉兼用黄牛品种之一。原产陕西关中。被毛多为紫红色,全身骨骼粗壮,前躯发达,颈峰隆起,髻甲高宽(公),体大蹄坚。性温驯,行动稳健,挽力大而能持久。肉质好。成年公牛体重594公斤左右,母牛381公斤左右。屠宰率41.8—53.7%。 秦川牛 秦川牛qinchuɑnniu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境内各县市区均有饲养,以礼泉县、乾县、武功县、兴平市、秦都区、渭城区为中心产区,数量多,质量好。牛毛色为紫红或红色,体格高大,胸宽而深,背腰平直;四肢健壮,结实有力,蹄质坚实,呈肉红色;头大小适中,眼大口方,鼻镜粉红,角短而圆,颈粗短适中,肌肉发达。成年公牛平均体重580.8公斤,体高138.57厘米,体长155.58厘米,胸围199.34厘米,管围21.45厘米。成年母牛平均体重390.8公斤,体高124.05厘米,体长138.91厘米,胸围165.81厘米,管围18.15厘米。役用性能:公牛最大挽力平均(475.92±106.75)公斤,为体重的81.94%;母牛最大挽力为(281.17±87.84)公斤,为体重的71.95%。一头中等阉牛日耕地2.5亩~3亩。肉用性能:18月龄育肥公牛平均日增重0.7公斤,每公斤增重消耗饲料单位7.83公斤;育肥母牛日增重0.55公斤,每公斤增重消耗饲料单位8.69公斤。公牛、母牛、阉牛平均屠宰率为58.28%,净肉率为50.5%,骨肉比为1∶6.15,肉脂比为6.52∶1,眼肌面积为(97±20.29)平方厘米,胴体产肉率85.66%。泌乳性能:平均泌乳期为7个月,日产奶3.22公斤,一个泌乳期产奶715.79公斤,乳脂率(4.68±1.18)%,干物质(16.04±2.58)%,蛋白质(4±0.73)%。主要缺点是后躯发育较差,多尖斜尻,臀部肌肉不够丰满。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秦川牛逐渐由役用型向肉用型发展。 ☚ 秦人 秦庄水库 ☛ 秦川牛 秦川牛役肉兼用型黄牛品种。天水市于20世纪60年代从陕西引进本交改良当地黄牛,80年代引进冻精配种,经过40年的杂交改良,2006年存栏38654头,占全市牛存栏的19.5%。秦川牛头粗重、眼大,角短细。公牛颈部粗短,上部隆起,肉发达,肩峰宽广;母牛肩峰低而薄,胸宽,背粗,腹围大,斜尻,四肢粗。主要分布在张家川、清水、秦州、麦积等县(区),占同品种牛数量的74.5%。其成年公牛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出栏月龄、体重、胴体重、屠宰率分别为138.3厘米、149厘米、182厘米 、18.7厘 米 、36月 龄 、437.4公 斤 、255公 斤 、58.2%;成年母牛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胴体重、屠宰率分别为125.8厘米、133厘米、159.3厘米、16厘米、312.5公斤、181公斤、57.8%。 秦川牛 ☚ 清水县白驼镇生猪市场 西门塔尔牛 ☛ 秦川牛 秦川牛亦称“关中牛”,形成于西汉时代的我国优良役用黄牛品种之一,由古代的𤚩牛发展而来。关中曾长期是封建皇朝的京畿所在, 从皇室牧场到王公贵族的庄田都饲养有大量良种牛羊,以供肉役所需。今渭水下游的平原地区十多县为秦川牛的中心产地。其体格之大,体质之壮实,实居于全国牛种首位, 而且具有役肉兼用的体型。其外型特征:毛色以红栗色和红褐色最多, 眼圈和鼻镜呈粉红色或浅肉色;角较短,一般向外下方或向右方弯曲; 公牛头较粗重, 颈上缘丰厚隆起;垂皮很发达,自颌下延伸到胸前;全身结构以前驱更为发育,肩斜多肉,髻甲销高而移向平直的背部, 胸廓深广;前肢显得粗短,四肢关节强大,后肢较多外弧肢势,蹄大坚硬。其役用性能很强,公牛每日可耕4~5亩地,母牛则3~5亩地。每头牛通常能在一个耕作期间负担旱地30亩, 或水田20亩左右。用于牵引铁轮大车 (车重约300公斤)载重500~750公斤, 在平坦乡村大道上能日行30~40公里。 ☚ 土壤 关中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