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士好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士好古

秦士好古

宋代寓言。陈元靓撰。《事林广记》:秦朝有一士人,酷好古物,价虽贵必求之。一日,有人携败席踵门告曰:“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秦士大惬意,以为古,遂以附郭田易之。
逾时,又一人持古杖以售之,曰:“此乃太王避狄,杖策去豳时所操之棰也,盖先孔子之席数百年,子何以偿我?”秦士倾家资与之。
既而又有人持朽碗一只,曰:“席与杖皆未为古,此碗乃桀造,盖又远于周。”秦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而予之。
三器既得,而田资罄尽,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把太王之杖,执桀所作之碗,行丐于市,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

☚ 怒蛙说   秦伯嫁女 ☛

秦士好古

秦士好古

中国古代笑话。秦朝有一士人,酷好古物,价虽贵必求之。一日,有人携败席踵门告曰:“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所坐之席。”秦士大惬意,以为古,遂以附郭之田易之。逾时,又一人持古杖以售之,曰:“此乃太王避狄,杖策去豳时所操之箠也,盖先孔子之席数百年,子何以偿我?”秦士倾家资与之。既而又有人持朽槐一只,曰:“席与杖皆未为古,此椀乃桀造,盖商又远于周。”秦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而予之。三器既得,而田资罄尽,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把太王之杖,执桀所作之槐,行丐于市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

☚ 奉吕祖   顽客 ☛

秦士好古

 秦朝有一士人,酷好古物,价虽贵必求之。一日,有人携败席,踵门告曰:“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秦士大惬意,以为古,遂以附郭之田易之。逾时,又一人持古杖以售之,曰:“此乃太王避狄杖策去邠时所操之箠也。盖先孔子之席数百年。子何以偿我?”秦士倾家资与之。既而又有人持朽椀一只,曰:“席与杖皆未为古,此椀乃桀造,盖又远于周。”秦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而予之,三器既得,而田资罄尽,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把太王之杖,执桀所作之椀,行丐于市,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

——《事林广记》


 【注释】
 ①踵门:亲自到门。②太王:周文王的祖先。为了躲避狄人的侵扰率领周人由邠迁到岐。他进行改革,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③椀:木碗。④太公: 周初的谋臣姜子牙。九府: 周代设立的管理钱币的官府。
 【意译】
 秦朝有个读书人,非常喜欢古物,即使价值昂贵也一定要求购。有一天,有人带了一张破席子,亲自上门对他说:“过去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国事,就让孔子坐在这张席子上。”他心里非常高兴,认为这席子很古,就用近郊的田土换了它。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人拿了一旧拐杖来卖,对他说:“这是周太王逃避狄人离开邠地时所用过的拐杖,它比孔子坐过的席子要早几百年,您用什么来报偿我呢?”他就把家里所有的资金都给了那人。又过了一阵,又有人拿了一只腐烂的木碗,说:“那席子与拐杖还不算古,我这只碗是夏桀造的,比周代要古得多。”他很相信,就把家里所有的东西给了他。三件东西都得到了,可是田地、资产早已用光,无法解决衣食问题。于是,他披上哀公时的破席子,拄着太王的拐杖,拿着夏桀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讨,说:“哪位做好事的施主啊, 有姜子牙铸造的钱币, 赐一文给我吧。”
 【解说】
 为了几样破席、古杖、朽碗,就不惜罄尽田资,结果弄得自己无以衣食,而且,即使在行丐于市时,嘴里还不忘记喊:“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秦朝那位读书人如此酷爱文物,精神虽然可嘉,行为却不足称道。收藏和欣赏文物,可以增进历史知识、陶冶情操,不失为一种高雅的爱好,但凡事都要适度,正像鲁迅在《伤逝》中评论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时所说的:不要因为恋爱而忘记了人生的其它要义。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不要因为自己的某种爱好,而放弃了人生其它工作。秦朝那位读书人把人生的全部精力和财力都花费在古物上,本来,爱好可以丰富人的生活,但现在人却成了自己爱好的奴隶,秦士好古,最终却使自己在几样破文物面前变得疯疯癫癫,这样的结局,我想应该使世上形形色色的财迷们引以为训。其次,秦士好古,还犯有一个致命伤,他所花巨资购得的几样文物,都是人家伪造的赝品,毫无价值,但他却不辨其假,以之为宝。爱文物却不懂得鉴别文物,看来秦士的所谓爱好,不过是徒有虚名,但可怜的是秦士却屡屡被这虚名所欺。如果说被赝品所骗,还只能说明为人的浅陋,但陷于虚假的人生之中而不能自拔,这才是秦士悲剧的根源所在。
 【相关名言】
 丈夫须兼济,岂得乐一身。

——薛据


 我认为,再没有比那些只顾自己鼻子尖底下一点事情的人,更可悲的了。

——英国·卢瑟福


寓言《秦士好古》全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秦士好古

 秦士有好古者,一日,有携败席造门者曰:“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席也。”秦士大喜, 易以负郭之田。 又有携枯竹杖者,曰:“大王避狄去邠所操之箠也,先孔子数百年矣。”秦士罄家之财, 悉与之。又有持漆碗至者, 曰:“席杖皆周物,未为古也。此碗乃纣作漆器时所为。”秦士愈以为古,遂虚所居宅而与之。三器得而田宅资用尽去矣。好古之笃, 终不舍三物。于是披哀公之席,托纣之碗,持去邠之杖, 丐于市, 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


 ——苏轼《艾子杂说》


 这是一则讽刺盲目崇古而浅薄无知者的寓言。它运用层递式结构写作:第一层 购“孔席”,以负郭(外城)之田易(交换)之;第二层 购周大王(文王祖父)因逃避狄人侵袭,离邠(bin今陕西郇邑)时所用箠(手杖),倾尽了全部家财;第三层,购纣碗,把自己的住宅卖掉了;第四层,持三器,乞太公(周初姜子牙,封于齐)九府(管理钱币的机关)钱。
 结构的递进表现在量和质两方面。前三层以量的递进、质的并列的方式写嗜古癖(越是号称远古的东西,付出代价越大,但事件性质相同),末一层则以量的综合实现质的深化,揭露其复古倒退的本质,“披哀公之席,托纣之碗,持去邠之杖”,乞太公九府钱。这样一个因好古而失去了现实生产和生活基本条件、甚至无以衣食的可笑人物,连穷愁潦倒时的发财梦,也置身于遥远的往古。它象一个特写镜头,集中突出,把好古者的形象深嵌人们的脑海中。
 秦士好古,包含两个矛盾:一是他好古而不识古。他的好古,并不是出于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了解,只不过是一种附庸风雅或故作清高的行为。实则浅薄无知,所以屡屡受人欺骗而不自知,这就与真正的古代文化遗产的搜集保存者完全不同。二是他无法离开现实,却完全丧失了现实感。作者揭示出,好古不能舍今,也不能非今。秦士为了购买“古物”,把田地、家产、房屋都舍弃一空,弄到行丐于市,这是现实对好古非今的惩罚。而秦士最后虽然仍作远古的发财梦,却不能不称市人为“衣食父母”,无法离开现实。这是现实对好古非今的讽刺。对历史的回归就意味着现实的失落,而现实的失落必然导致对自身的否定。本文的秦士形象的象征意蕴, 也许正在于此。
 这则寓言还见于宋代陈元靓的《事林广记》, 文字小异。《艾子杂说》流行各本都只有39则,《类说》本收了小引与此则,共40则。

寓言“秦士好古”注释、翻译和解说 - 可可诗词网

秦士好古

 秦朝有一士人,酷好古物,价虽贵必求之。一日,有人携败席,踵门告曰:“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秦士大惬意,以为古,遂以附郭之田易之。逾时,又一人持古杖以售之,曰:“此乃太王避狄杖策去邠时所操之箠也。盖先孔子之席数百年。子何以偿我?”秦士倾家资与之。既而又有人持朽椀一只,曰:“席与杖皆未为古,此椀乃桀造,盖又远于周。”秦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而予之,三器既得,而田资罄尽,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把太王之杖,执桀所作之椀,行丐于市,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

——《事林广记》


 【注释】
 ①踵门:亲自到门。②太王:周文王的祖先。为了躲避狄人的侵扰率领周人由邠迁到岐。他进行改革,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③椀:木碗。④太公: 周初的谋臣姜子牙。九府: 周代设立的管理钱币的官府。
 【意译】
 秦朝有个读书人,非常喜欢古物,即使价值昂贵也一定要求购。有一天,有人带了一张破席子,亲自上门对他说:“过去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国事,就让孔子坐在这张席子上。”他心里非常高兴,认为这席子很古,就用近郊的田土换了它。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人拿了一旧拐杖来卖,对他说:“这是周太王逃避狄人离开邠地时所用过的拐杖,它比孔子坐过的席子要早几百年,您用什么来报偿我呢?”他就把家里所有的资金都给了那人。又过了一阵,又有人拿了一只腐烂的木碗,说:“那席子与拐杖还不算古,我这只碗是夏桀造的,比周代要古得多。”他很相信,就把家里所有的东西给了他。三件东西都得到了,可是田地、资产早已用光,无法解决衣食问题。于是,他披上哀公时的破席子,拄着太王的拐杖,拿着夏桀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讨,说:“哪位做好事的施主啊, 有姜子牙铸造的钱币, 赐一文给我吧。”
 【解说】
 为了几样破席、古杖、朽碗,就不惜罄尽田资,结果弄得自己无以衣食,而且,即使在行丐于市时,嘴里还不忘记喊:“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秦朝那位读书人如此酷爱文物,精神虽然可嘉,行为却不足称道。收藏和欣赏文物,可以增进历史知识、陶冶情操,不失为一种高雅的爱好,但凡事都要适度,正像鲁迅在《伤逝》中评论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时所说的:不要因为恋爱而忘记了人生的其它要义。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不要因为自己的某种爱好,而放弃了人生其它工作。秦朝那位读书人把人生的全部精力和财力都花费在古物上,本来,爱好可以丰富人的生活,但现在人却成了自己爱好的奴隶,秦士好古,最终却使自己在几样破文物面前变得疯疯癫癫,这样的结局,我想应该使世上形形色色的财迷们引以为训。其次,秦士好古,还犯有一个致命伤,他所花巨资购得的几样文物,都是人家伪造的赝品,毫无价值,但他却不辨其假,以之为宝。爱文物却不懂得鉴别文物,看来秦士的所谓爱好,不过是徒有虚名,但可怜的是秦士却屡屡被这虚名所欺。如果说被赝品所骗,还只能说明为人的浅陋,但陷于虚假的人生之中而不能自拔,这才是秦士悲剧的根源所在。
 【相关名言】
 丈夫须兼济,岂得乐一身。

——薛据


 我认为,再没有比那些只顾自己鼻子尖底下一点事情的人,更可悲的了。

——英国·卢瑟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