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闺怨佳人拜月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闺怨佳人拜月亭【呆古朵】 不似这朝昏昼夜,春夏秋冬,这供愁的景物好依时月。浮着个钱来大绿嵬嵬荷叶, 荷叶似花子般团𪢲, 陂塘似镜面般莹洁。呵!几时教我腹内无烦恼,心上无萦惹,似这般青铜对面妆,翠钿侵鬓贴。 【倘秀才】休着个滥名儿将咱来引惹, 𡄖待不你个小鬼头春心儿动也。放心放心,我与你宽打周遭,向父亲行说。我又不风欠,不痴呆,要则甚迭。 【滚绣球】 女婿行但沾惹,六亲每早是说,又道是丈夫行亲热,爷娘行特地心别。而今要衣呵满箱筐,要食呵尽餔啜,到晚来更绣衾铺设。我这心儿里牵挂处无些,直睡到冷清清宝鼎沉烟灭,明皎皎纱窗月影斜,有甚唇舌? 【伴读书】你靠栏槛临台榭,我准备名香爇。心事悠悠凭谁说?只除向金鼎焚龙麝,与你殷勤参拜遥天月。此意也无别。 【笑和尚】韵悠悠比及把角品绝,碧荧荧投至那灯儿灭,薄设设衾共枕空舒设; 冷清清不恁迭,闲遥遥身枝节,闷恹恹怎捱他如年夜? (做烧香科) 【倘秀才】 天那! 这一炷香则愿削减了俺尊君狠切; 这一炷香则愿俺那抛闪下的男儿较些。那一个爷娘不间叠,不似俺,忒唓嗻劣缺。(做拜月科云) 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教俺两口儿早得团圆。 (小旦云了) (做羞科) 【叨叨令】 元来你深深的花底将身儿遮,搽搽的背后把鞋儿捻; 涩涩的轻把我裙儿拽,熅熅的羞得我腮儿热。小鬼头直到撞破我也么哥,撞破我也么哥,我一星星的都索从头儿说。 (打悲了) 您姐夫姓蒋。名世隆。字彦通。如今二十三岁也。(小旦云了,打悲了) (做猛问科) 【倘秀才】 来波! 我怨感我合哽咽,不剌你啼哭你为甚迭? (小旦云了) 你莫不元是俺男儿的旧妻妾?呵! 是,是,是当时,只争个字儿别。我错呵了应者。 (小旦云了) 您两个是亲弟兄。(小旦云了) (做欢喜科) 【呆古朵】 似恁的呵,咱从今后越索着疼热,休想似在先时节。你又是我妹妹姑姑,我又是你嫂嫂姐姐。这般者俺父母多宗派,您昆仲无枝叶,从今后休从俺爷娘家根脚排,只做俺儿夫家亲眷者。 《拜月亭》 第三折 “拜月”,是一颗晶莹剔透的喜剧明珠。王瑞兰与穷秀才蒋世隆在逃难中结为伴侣,蒋世隆染病客栈,王端兰细心照看,伉俪情深。恰遇王尚书经过,蛮横地撇下病中的蒋世隆,将女儿 “横拖倒拽”带回府邸。此时王母也已将蒋瑞莲收为养女带回府。王瑞兰身在尚书府而刻骨思念被抛在客店的夫君。夏夜,她与义妹蒋瑞莲在园中散步,景惹情肠,思念心上人。聪明伶俐的瑞莲虽不知具体底细,但却感悟到并猜出瑞兰是情牵意惹,心直口快地道破她的心事,弄得她羞不可言。这时候她的以不和谐为特征的喜剧性格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出来: 她假装愠怒,掩饰羞怯,责备瑞莲 “着个滥名儿将咱来引惹”。她做贼喊贼,倒打一耙,反说瑞莲 “你个小鬼头春心儿动也”,并假装要拉瑞莲 “向父亲行说”。压住瑞莲后,她又以姐姐的身份“教育” 起妹妹来:“咱无那女婿呵快活,有女婿呵受苦”。明明她是想女婿“闷恹恹怎捱他如年夜”,却偏以自己为榜样说与妹妹听: “我这心儿里牵挂处无些,直睡到冷清清宝鼎沉烟灭”。内心与外表、实情与假意、行为与语言间充满不和谐,而且表现得如许鲜明,因而如许可笑。 机灵的瑞莲不同她强辩,假装回房去睡。她以为只有自己一个人了,便 “殷勤参拜遥天月”,这就是有名的 “拜月”,对月亮祈祷,“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教俺两口儿早得团圆。” 和盘托出了心底的秘密,前一句与 《西厢记》 的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堪可比美。正在这时,调皮的瑞莲从隐身的花丛跳出来,吓得她惊呼不迭: “小鬼头,直到撞破我也么哥,撞破我也么哥,我一星星的都索从头儿说!” 秘密被撞破,她只好向瑞莲坦白交待。真是弄巧成拙,动机与效果尖锐地不和谐,不能不令人发笑。现存关剧对白已佚,在据它改编的南戏里,瑞莲撞破她时说: “姐姐,却不道 ‘小鬼头春心动也’!” 并也要拉着她去见父亲。刚才她用以震慑瑞莲的话,一句句都反弹回来,打到自己身上,把不和谐比照得格外鲜明,格外突出,收到强烈的喜剧效果。 这场戏里的两个喜剧人物,一个处心积虑地遮掩真情,表现出不和谐的喜剧性格特征; 一个机灵活脱地探究底蕴,表现出机智伶俐的喜剧性格特征。两种喜剧性格巧妙碰撞,构成喜剧冲突。《西厢记》 里崔莺莺与红娘的_系列绝妙喜剧表演,与此十分相似。后世流传的许多姑嫂相谑的民间小戏,其喜剧路数也与此相同。 《拜月亭》 抒情的曲词很华美,而此折着重表现喜剧冲突,曲词偏于本色,摹拟人物声口,维妙维肖,把少妇的多情、羞涩、巧黠表现得很有情致。到最后,当她搞清楚义妹蒋瑞莲原来是自己丈夫的亲妹妹时,非常高兴,“你又是我妹妹、姑姑,我又是你嫂嫂、姐姐。” 表示 “从今后,休从俺爷娘家根脚排,只做俺儿夫家亲眷者。” 从爷娘家排,是姐姐、妹妹,而从丈夫家排,是嫂嫂、姑姑,她选择从丈夫家来排,很细微曲折地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挚爱。 闺怨佳人拜月亭【油葫芦】 分明是风雨催人辞故国,行一步一叹息。两行愁泪脸边垂,一点雨间一行凄惶泪, 一阵风对一声长吁气。 (做滑𢬡科)𡄖!百忙里一步一撒,嗨!索与他一步一提。这一对绣鞋儿分不得帮和底,稠紧紧粘软软带着淤泥。 【天下乐】 阿者你这般没乱荒张到得那里?兀的般云低天欲黑,至轻的到店十数里。上面风雨,下面泥水,阿者慢慢的枉步显的你没气力。 关汉卿的 《拜月亭》 写公元1214年蒙古大兵攻打金中都 (今北京)时,金朝王尚书之女王瑞兰与其母、秀才蒋世隆与其妹瑞莲,在逃难途中各自被哨马冲散,两对人交叉相遇。瑞莲被王母收为养女相携南下。王瑞兰本是足不窥户的千金小姐,在兵荒马乱中邂逅书生蒋世隆,主动请求他保护自己,两人从佯称夫妻到终于结为患难夫妻。 第一折的这三支曲子都是女主人公王瑞兰与其母在逃难途中唱的。【混江龙】 交待了战乱的背景,描绘了情景气氛,突出了 “秋风飒飒,暮雨凄凄”,以风和雨为眼引出下一支曲。 【油葫芦】 是重心,是绝妙好曲。紧接前曲扣紧风和雨做文章,仿佛是自然界的风雨 “催人辞故国”,实际上是人世间的风雨形成兵荒马乱,逼得人颠沛流离。妙在借自然界风雨的催逼使人感受到人世间风雨的摧残。所以紧接着以泪和雨相交织,以叹息声与风声相胶着,“一点雨间一行凄惶泪,一阵风对一声长吁气”。分不清是自然界的雨水还是人眼流出的泪水,交织满面; 分不清是自然界的风声还是人吁出的叹息,胶着于心灵。情景交融在我国诗歌中发展充分,但运用得如此天然浑成,确是神品。 后半支曲把镜头对准一双绣鞋,是一组绣花鞋的特写镜头,却又不离开风雨的环境。尚书千金只在闺房和洁净的花园里才迈开轻盈的脚步,如今却在风雨泥泞中艰难跋涉,而且惊恐万状,“没乱慌张”。这鞋子也实在不争气,“百忙里一步一撒(脱落),嗨,索与他一步一提。” 步履之艰难,行状之慌乱,心情之紧张,在一步一掉鞋、一步一提鞋中,表现得维妙维肖; 而一步一掉鞋、一步一提鞋又增添了艰难、慌乱、紧张。这能怪这双鞋吗?确实不能怪它,它何曾经历过 “上面风雨,下面泥水” 的作践?不要说鞋帮鞋面,是绣花描草,就是鞋底,又何曾沾过淤泥? 现在倒好,“这一对绣鞋儿分不得帮和底,稠紧紧粘软软带着淤泥。” 这单是在怜惜绣鞋吗?不,与其说这是怜惜绣鞋,不如说是在怜惜着鞋的少女,少女落难,娇好秀美陷于淤泥之中,令人为美惋惜哀怜。 闺怨佳人拜月亭即关汉卿撰杂剧剧本《拜月亭》全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