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管理keyan jingfei guanlimanagement of R&D expenses
按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对科研经费实施的控制。科研经费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前者指国家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后者指研究机构内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
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社会制度、科技政策、管理体制和经济状况等综合因素决定科研经费的来源、数额和比例,采用不同的科研经费管理方法。有代表性的管理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实行的以经济管理方法为主的科研经费管理。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和企业。政府拨款主要用于基础研究和国防科研;企业投资主要用于能较快产生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就比例而言,政府拨款逐年下降,企业投资不断上升。科研经费管理的形式以科研合同制为主,此外还有基础研究补助金、科研减税制度和专利法等多种形式。另一类是以计划管理和集中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科研经费管理。科研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按计划实行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建设对科研的要求。苏联从1961年开始改变科研经费由国家单一预算拨款的做法,1980年开始对科研单位实行经济核算制。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并对科研经费实行分类管理。主要有下述几种方法:
❶对列入国家计划的重大科研项目由国家财政拨款,公开招标,实行合同制科研经费管理;
❷对技术开发类的科研单位逐年减少事业费,推行技术合同制;
❸对基础研究类的科研单位实行国家事业费拨款,逐步实行科学基金制;
❹对社会公益性的技术基础性科研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制;
❺各类科研单位的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造由国家择优支持,实行专项经费制。
科研单位内部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是对科研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合理使用经费并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基本方法。各单位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❶设立科研经费管理的机构和专职人员,较普遍的做法是设立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和项目会计师;
❷与技术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实行科研经费的分级负责并同任务考核和经济利益挂钩的做法;
❸实行和加强经费预算,并将预算方案作为指导预算期科研经费管理活动的准则;
❹统筹规划,综合平衡,确保重点,并实行严格和及时的动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