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二十年代初发生在中国思想界的一场伦理学论战。又称“科学与玄学”论战。基本上分为三派:(一)“玄学派”,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二)“科学派”,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三)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派。论战文章由上海亚东书局收入《科学与人生观》一书,于1923年底出版。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发表题为《人生观》的演讲,认为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完全是主观的,由自由意志决定,不为科学规律支配。人生观和科学的区别在于:科学是客观的,人生观是主观的;科学为论理的方法支配,人生观起于直觉;科学靠分析,人生观要综合;科学为因果律支配,人生观则由自由意志支配;科学起于对象之相同现象,人生观起于人格之单一性。这决定了无论怎样发达的科学都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后者有赖于哲学或玄学。同年4月丁文江在《努力周报》上发表《玄学与科学》一文,批评了张君劢的观点,肯定科学能够支配人生观,把张君劢称为“玄学鬼”,说“玄学的鬼附在张君劢身上”。丁文江运用马赫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科学所说明的是心理现象,人生观是一心理现象,当然要由科学来说明。吴稚晖在论战中提出了一个所谓的“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即“漆黑一团”的宇宙观和“人欲横流”的人生观。胡适效则提出了“自然主义的人生观”。论战中,梁启超以中间派的面目出现,认为张与丁一个轻蔑科学,一个过信科学,都是错误的。人生问题有一大部分是可以而且必须用科学方法解决的,但有一小部分亦是最重要的部分则是超科学的。现在西方已经“科学破产”,而孔门伦理正可有补于西方。他的观点实际上是“玄学派”的。陈独秀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这场论战,他在《〈科学与人生观〉序》中认为,丁文江坚持科学支配人生观是对的,但把人生观归结为心理现象,则不能说明科学为什么能支配人生观。“玄学派”关于人生观是主观的、直觉的、自由意志的说法是错误的,人生观是由客观环境决定的。他说:“我们相信只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可以变动社会,可以解释历史,可以支配人生观,这便是‘唯物的历史观’。”(《〈科学与人生观〉序》)“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几乎吸引了当时中国所有的著名学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问题,是中国现代伦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