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科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科学kēxué

指人类在三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一词英语写作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学问”。16世纪后,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Science一词传到中国和日本。最初两国都译作“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简称。意为“通过接触事物而获得知识”。“格致”一词最早见于《礼记·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可见“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明末天启六年(1626年),出版了《空际格致》一书,内容是介绍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其中“空际”一词相当于“自然”二字,“格致”便相当于“科学”一词。到了清代,“格致”成为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的统称。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实际上“格致”两字在中国用了约300年。“科学”一词是从日本传来的。日本在1832年出版的有关解剖学的书里,有“科学”的提法,还用过“一科一学”的话,这是由于法国人孔德曾把各种知识分成许多门类的缘故。到了1880年,日本才把“科学”这两个字正式固定下来。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文中,首次借用日本的“科学”一词。康有为在1898年的《戊戌奏稿》里,也使用了“科学”一词。后来陈独秀编《新青年》时,风趣地用“赛先生”来音译“科学”。不久,“科学”在中文书里就代替了“格致”,以后又摆脱了“分科之学”的狭隘理解,形成目前的整体科学概念。

科学kēxué

❶反映自然、社会等本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 ~实验。
❷正确;合乎科学的
 △ ~治理。

科学kēxué

❶ 〈名〉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家│自然科学│科学探索。
❷ 〈形〉符合科学的:科学的人生观│这种说法不科学。
【同义】合理│正确。

科学kēxué

正确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组词】自然科学︱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科学知识
【例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
 ❍ 我们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近义】文化︱知识
【反义】迷信

科学kēxué

能够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形容头脑、态度、真理、体系、办法、方法、理论、说法、见解、解释、论证、论断、研究、分析和设计等。例如:
❶ 他的头脑是科学的。(老舍《老张的哲学》)
❷ 我们这套办法不够科学,有改进的余地。
❸ 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❹ 年轻人对于龙庆不科学的解释,感到好笑。
❺ 他接受了 “地球围绕太阳转”的科学说法。
❻ 只有马克思科学地研究了它,他从商品的实际发展中做了巨大的研究工作,从普遍的存在中找出完全科学的理论来。
❼ 她的炉子虽然好烧,但炕打得不科学。(张贤亮《绿化树》)
“科学”可以跟有关形容词连用。例如:
❽ 也许五十年以后,人们将会从理论到实践建立起一整套完整而科学的体系。
❾ 这本书阐述了他对经济工作的精辟的、科学的见解。
下例的 “科学”用于反语。例如:
❿ 这样“科学” 的而又 “合理”的检验方法,不知是谁发明?人和行李分开,而一人的行李又被前后分开,要是单身客多带了几件行李,那恐怕只有仰天叫苦罢! (茅盾《海防风景》)

科学kexue

❶反映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热爱~|学~,用~|~来不得半点虚假|孩子们对~知识很感兴趣。
❷合乎科学的:起初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很不~|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地分析了气候变暖的原因。

科学kē xué

❶名词。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现象的客观规律的学问,用于褒义。
【例】 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许嘉利等《名人轶闻600篇》)
❷形容词。合乎科学的,用于褒义。
【例】 何况这是航海,是科学的事,有一点儿不实事求是,大海就要惩罚你,就会叫你船覆货沉,葬身鱼腹。(柯岩《汉堡港的变奏》)

科学

(反)迷信

科学kēxué

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合乎科学的。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逻辑推理十分科学严密。

科学kē xué

有关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1899年梁启超《自由书》:“俄国民于政治上于社会上虽视列国有逊色,然其实际必非劣于他之文明国。试观其文学界其艺术界,其音乐、诗歌、科学之社会,决不在英德诸国之下。”五四运动时期,科学还有“赛因斯”、“赛因士”、“赛因司”等称,这些词均为英语science的音译。

科学←→迷信kē xué ← → mí xìn

科学: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迷信:信仰神仙鬼怪等客观不存在的东西。
【例】 科学是客观的真理。真理要经过实践,才能知道。(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对于老太爷的病,医药并没有多大的效力。人便求助于迷信。(巴金:《家》)

科学

科学

理论形态的意识文化。意识形式的完善化、深刻化的表现。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19世纪以来,人们习惯于把科学定义为系统化的实证知识。著名英国科学家、科学学创始人之一贝尔纳认为,科学“不能用定义来诠释”,“必须用广泛的阐明性的叙述来作为唯一的表达方法”(《历史上的科学》第6页,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保加利亚学者T·H·伏尔科夫认为不应把科学看作知识体系,科学是知识的加工过程,他指出:“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夏禹龙:《科学学基础》第45页,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科学不但是知识体系,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活动。科学的直接目的是描述、解释和预言世界的现象和趋势,对客观世界作理论的表达,它是人类从事新知识生产的领域,表现为精神生产形态。科学活动的成果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最高价值在于达到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科学活动离不开独特的物质手段,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但科学研究的知识成果可以加入生产过程,使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和最重要的社会体制。
科学活动的结构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个方面,并由此组成庞大的社会机构,形成一种社会职业。基础研究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成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基础研究的界定是,“旨在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和发展新的探索领域的任何创造性活动,而不考虑任何特定的实际目的”。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是19世纪以来逐渐占据主要地位的科学活动。科学理论和生产,一般是通过应用研究联系起来的,它一方面开辟理论转变为技术,一方面将技术和生产的信息反馈给科学。开发研究以对生产的直接性为特征,使科学活动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起来,它解决的是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由此看来,科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也是人类认识世界、驾驭物质运动规律、从而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个方面。

☚ 一、科技报道与写作常用术语   科技意识 ☛
学科

学科

学(科~;史~;哲~;声~)
医学:医科
法律学科:法学
科学技术:科技
经济学,会计学:银学
数学:计 算术 算学 隶首之学
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语言学
研究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语法学
(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学科)

另见:分类 历史 发展

☚ 学说   理论 ☛

科学Science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加拿大科学是在欧洲人到加拿大探险的同时从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来,而且一开始就是欧洲人到美洲探险的一个要素。从J.科博特时代开始,科学的航海技术和地理学使探险者可以到达加拿大。19世纪和20世纪,科学日益同技术紧密联系,在加拿大人的生活和文化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国家富足和人民安康的基础。
加拿大第一个热衷于科学教育的组织群体是耶稣会传教士,他们曾将有关新大陆的报告送回欧洲。从17世纪中叶开始,传教士们在魁北克传授一般的科学知识并训练航海人员。18世纪,耶稣会并入爱好科学的文职和军事当局。有些人在物理学、植物学和地理学方面做出过一些贡献。1759年后,只有耶稣会进行的教育在继续。科学的发展从19世纪初开始。一些学院和政府机构相继建立,并发起多次探险活动,一些热爱科学的英国军人做出了重要贡献。19世纪末,随着英国军队在加拿大人数的减少,一些在加拿大出生并接受过职业或业余教育的人成为加拿大科学的中坚。加拿大现代科学成形于19世纪的最后15年,加拿大政府起到重要作用。从19世纪40年代起,各省学校开始讲授少量的科学知识。19世纪末,安大略的一些中学率先把科学课程列入大学入学考试课程。魁北克的一些教会学校只在最后2年教少数学生学科学。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国立大学和保守的教会学校之间进行了一场争论,但进步不大。20世纪60年代,科学才列入魁北克的中学课程。
19世纪的后20年,教育朝着更加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开始建立专业学位(理学士),建立化学、物理、生物和工程学实验室,增加工作人员,并试颁授博士衔(哲学博士)。1900年,多伦多大学培养出第一位哲学博士J.C麦克伦南。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学校变成一流的科学中心,安大略西部建立起生物医学研究、光谱学和天文学基地,麦克马斯特建立起核科学和工程学基地,马尼托巴省建成农业科学和生物学基地。一批新大学纷纷成立。但是,现代实验科学在魁北克省的传播要慢一些。一些科学机构、专业学院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建立,理科学生才有所增加。
20世纪以前,科学组织多是些业余学会,人们从事科学研究,只是当作一种消遣。1882年,加拿大皇家学会成立。但由于各领域的专家人数极少,未能从制度上为职业科学家的产生奠定基础。20世纪出现许多职业性的科学组织。多数业余学会便销声匿迹。1920年,加拿大化学协会成立。1949年发起成立加拿大化学学会,有1万多会员。1946年,加拿大地理学家协会成立。1947年,加拿大地理学会成立。1957年,生物学会联合会成立。第一份国际性科学杂志是《加拿大研究杂志》,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1929年创刊。法语地区的职业性科学组织20年代~30年代出现。这些科学组织的主要目的是把魁北克省各学科中的科学家组织起来并尽力耐心地进行科学普及工作。
20世纪60年代前,科学研究只能在联邦或省博物馆中进行科学收集工作,此后大多数城市建立了科学博物馆,如渥太华国家科学技术博物馆、多伦多安大略科学中心和温尼伯马尼托巴人与自然博物馆等。地理学和自然史方面的业余学会和俱乐部遍布全国。加拿大皇家天文学会有3000名会员。为了满足采矿和能源的需要,应用科学的研究发展较快。化学对以资源为基础的加拿大经济显示了强大力量。拉瓦尔和多伦多的林业研究中心、麦吉尔的加拿大纸浆和造纸研究协会具有国际声誉。冶金研究使加拿大在国际金属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竞争地位。蒙特利尔的药物化学中心,多伦多、蒙特利尔、伦敦、萨斯卡通的生物医学和遗传研究中心,使加拿大处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农业研究的历史更久,成绩更大。但对天文物理、射电天文学、核离子研究、固体物理、重组体DNA(脱氧核糖核酸)研究和一般的理论工作等当代科学领域的研究远不如美、英等国。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实验和经费方面起着核心作用。联邦和各省提供科研经费和制定政策。

《科学》

大型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月刊,大16开。中国科技情报所重庆分所主办。社址在重庆市胜利路。1979年创刊。主要栏目有科学与大众、科学与产业、业余科学家等。

科学Science

殖民地时期美国的科学研究工作同脑力劳动的其他任何领域相比,处于明显落后的地位。神秘主义和迷信色彩深深地刻在殖民地人民的头脑中。他们占星算命,相信日食和月食是灾难到来的预兆。殖民地时期的医学仍然是中世纪那种靠草药、蛭和咒符医病的大杂烩。人们认为自然科学与哲学有亲缘关系,本杰明·富兰克林无疑就是怀有这一看法的代表。19世纪早期,科学界对地形和地质学特别感兴趣。在富兰克林的孙子亚历山大·达拉斯·贝奇指导下,海岸和大地测量局对西北海岸和南极进行了考察与研究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主要人员有查尔斯·威尔克斯、约翰·C·弗里蒙特和路易斯·阿加西斯。1840年,美国地质学会成立。在生物学方面,阿萨·格雷和J·J·奥杜邦分别对美国植物和鸟类进行了分类。尽管艾博特和格拉登等开明的传教士坚持认为达尔文的假说与神学有分歧,与宗教并不抵触,但达尔文思想还是在美国宗教界引起了冲突。内战时期,由于塞缪尔·F·B·莫尔斯(电报发明者)、赛勒斯·麦考密克(收割机发明者)、约瑟夫·亨利和塞勒斯·W·菲尔德(两人为横渡大西洋海底电缆的铺设者)及艾伯特·A·米切尔森(光速研究者)等人的努力,美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1824年斯蒂芬·范伦塞勒在纽约州特洛伊创建了美国第一所专门从事科学和工程研究的学校。1846年,史密森学会获国会颁发的特许状,成为科学研究的中心。19世纪后期是美国科学发展的时代,美国最大的贡献是在实用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内取得的成就。自1840年至1850年的10年仅颁发6480项专利,而1890年至1900年的10年颁发了221500项专利。这个时期的发明有自动收割机、拖拉机、打字机、印刷机、气体制动器、冷藏车、电车、双工电报、电影、电灯、照像、电话、铁路客车和汽车等。这场工业运动的领头人物有J·F·阿普尔比(农业机械)、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电话发明者)、乔治·伊斯(摄影发明者)、赖特兄弟和塞缪尔·兰利(飞机发明家)、乔治·威斯汀豪斯(气体制动器发明者)和托马斯·A·爱迪生(留声机、电影和白炽灯等发明者)。1849年建立的哥伦比亚矿业学校、1865年建立的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和伍斯特科技学院等机构的工作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研究。J·威拉德·吉布斯在物理学方面的研究,西蒙·纽科姆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G·拉坦利·霍尔和威廉·詹姆斯在实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奥思尼尔·C·马什和爱德华·D·利普在考古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刘易斯·D·摩根在人类学方面的研究都获得了国际声誉。20世纪初期,美国科学继续强调实际应用,而不是强调理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改进了欧洲人发明的无线电、内燃机、电力设备和飞机。政府和企业建立了设备良好的实验室。实验室研究和发明趋向正规化,针对某一行业的需要进行研究。政府的科学家、工业技术人员和大学教授共同把自己的才智用于生产新颖的机器。化学、物理学和细菌学方面的新发现使医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方面的杰出人物有沃尔特· 里德(黄热病)、贝利 ·K ·阿什福德 (贫血症)、查尔斯 ·W · 斯泰尔斯 (钩虫病)、爱德华 · L · 特鲁多 (肺结核病)、W ·O ·阿特沃特 (食品化学)和托马斯 · B · 奥斯本、L· B· 门德尔和亨利 ·C ·谢尔曼 (维他命)。工业化学成功地从煤和石油及其合成物中生产了各种商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发展的标志是研究组织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美国人由于对纯科学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金。他们当中有罗伯特 ·A · 米利肯 (1923年获物理奖)、阿瑟·H·康普顿 (1927年获物理奖) 和卡 · 兰斯台纳 (1930年获医学奖)。1914年,西奥多 ·W ·里查兹获诺贝尔化学获,1912年,亚历克西斯 ·卡雷尔获诺贝尔物理奖。为了探索纯科学知识,美国建立了许多私立机构、公立机构和大学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有国家研究委员会,美国学会委员会,以及各大学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和天文学家的各种组织。本世纪50年代,在核物理学、化学和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原子能生产的新发展和发现新元素的报道。在这一领域里,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著名大学居领先地位。医学方面的突出发展有人工合成可的松和人造肌肉,在小儿麻痹症和癌症研究方面的显著进展,以及肺结核、关节炎和急性关节风湿病的治疗。1952年 7月,美国空军研究学院与发展司令部报道,自1941年以来,联邦政府在科学研究和发展方面已投资近100亿美元。

科学

科学kexue

理论化了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科学的职能是正确地说明和解释现实世界的过程和现象,探究其运动规律,揭示客观真理,进而对事物的发展作出正确的预见,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科学始终是进步的因素。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科学已经成为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越来越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不仅如此,科学对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发挥着深刻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社会功能不断增强。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互作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按其研究对象大体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概括这三大学科的成果的哲学。按与实践的关系不同,可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现代科学呈现高度综合的趋势。科学体系中各门类、学科和分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交织成愈来愈精细和完整的人类认识之网。

☚ 社会意识形式   文学艺术 ☛
科学

科学Kexue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在社会发展中,科学始终是进步的因素,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进行分析和概括、发现客观规律,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离开了科学,就不可能有生产的现代化,也不可能有社会的现代化。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四化的关键,作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这就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热爱科学、坚持真理不仅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促使人们从旧道德影响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摆脱愚昧、落后的需要。科学与迷信相对立。迷信是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科学发展的水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尺。我们要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的未来属于青少年。赶超世界科学先进水平,不仅需要老一辈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做出贡献,更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生力量,特别寄希望于青少年。应该使少年儿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立志攀登世界科学高峰。

☚ 小学的职业指导教育   迷信 ☛

科学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社会的特殊活动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社会、思维及其他客观现实的规律及本质联系的动态的知识体系。每一门科学通常只研究客观世界发展过程的某一个阶段或某一种运动形式。它们的区分,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哲学是二者的概括和总结。科学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力量。


科学

见“科学学”中的“科学”。

科学

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可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哲学是二者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

科学

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知识。科学的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予以定义。例如,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贝尔纳说:“科学可作为(1)一种建制;(2)一种方法;(3)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4)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5)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苏联学者认为,“科学是对现实世界规律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德国学者说:“科学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知识的总和。”法国学者主张,科学是“通过揭示现象之中规律所取得的全部知识,以及作为这些知识之基本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科学是“一般社会生产力”,“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至今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定义。我们日常使用这个概念,一般是指自然科学范畴。科学既是静态的知识体系,又是动态的实在的活动过程。科学具有客观性,其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实践性,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又被实践所证明;理论性,通过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手段,对大量感性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形成知识体系;发展性,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发展变化的,因而认识是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而科学的任务正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南。

☚ 十二 西方科学技术_(一)总论部分   技术 ☛
科学

科学

理论形态的意识文化。意识形式的完善化、深刻化的表现。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19世纪以来,人们习惯于把科学定义为系统化的实证知识。著名英国科学家、科学学创始人之一贝尔纳认为,科学“不能用定义来诠释”,“必须用广泛的阐明性的叙述来作为唯一的表达方法”(《历史上的科学》第6页,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保加利亚学者T·H·伏尔科夫认为不应把科学看作知识体系,科学是知识的加工过程,他指出:“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夏禹龙:《科学学基础》第45页,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科学不但是知识体系,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活动。科学的直接目的是描述、解释和预言世界的现象和趋势,对客观世界作理论的表达,它是人类从事新知识生产的领域,表现为精神生产形态。科学活动的成果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最高价值在于达到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科学活动离不开独特的物质手段,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但科学研究的知识成果可以加入生产过程,使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和最重要的社会体制。科学的各个门类构成世界的科学图景的知识总和,成为世界面貌、世界真相和世界规则在人类头脑中的完整、透彻的反映,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科学活动的结构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个方面,并由此组成庞大的社会机构,形成一种社会职业。基础研究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成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基础研究的界定是,“旨在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和发展新的探索领域的任何创造性活动,而不考虑任何特定的实际目的”。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是19世纪以来逐渐占据主要地位的科学活动。科学理论和生产,一般是通过应用研究联系起来的,它一方面开辟理论转变为技术的方向,一方面将技术和生产的信息反馈给科学。开发研究以对生产的直接性为特征,使科学活动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起来,它解决的是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由此看来,科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也是人类认识世界、驾驭物质运动规律、从而改造世界的活动。

☚ 映象   科学哲学 ☛

科学

《科学》五四运动前

1915年1月创刊于美国纽约。为中国科学所的刊物,杨铨负责。1917年迁往坎布里奇。撰稿人主要是科学社的职员和会员。内容包括通论、物质科学及其应用、自然科学及其应用、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小传、某学科专史、小评论、科学家轶事和科学趣闻,后来增辟了介绍国内外教育、科学实践情况的调查栏,介绍西方科学发展和成就的新闻栏,评介国外科技书籍的绍介新著栏、问答栏、科学小说等。对于新文化运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爱迪生就曾写信给该刊进行赞扬。

☚ 政法学报   政治周报 ☛

科学

science;scientific
边缘~frontier science/基础~fundamental(or basic) sciences/尖端~top science/理论~pure science/人文~humanities/软~soft science /社会~social sciences/信息~information science/应用~applied science /自然~natural (or physical) sciences/~高峰pinnacles of science; heights of science/~尖端acme of science /~精神scientific spirit /~决策制度scientific policymaking system /~论点scientific proposition/~论断scientific thesis /~论证scientific proof; scientific verification/~密集工业science-intensive industry/~事业scientific undertakings/~思想scientific way of thinking/~心理学scientific psychology/~研究机构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种田scientific farming /~幻想小说science fiction/~技术合作协定agreement o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or technological)cooperation/~民主决策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policy-making/~社会主义scientific socialis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