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科威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科威特Kuwait

❶国名。在今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岸。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部落在海岸修建小城堡,国名即由此而来。1871年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899年被英国控制,1939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61年独立,首都亦名科威特。
❷都城名。在今波斯湾西北端,科威特湾南岸。建于公元18世纪初,1938年后迅速发展。今为科威特首都和科威特省省会。

科威特

亚洲西部国家,全称科威特国。1961年6月19日宣布独立。国土面积17818km2(包括布比延岛和费莱凯岛等岛屿)。海岸线长213km。人口223.7万(1998年3月),其中外籍侨民147.1万,占65.8%。首都科威特城。1971年3月22日与中国建交。全境地势呈波状起伏,多谷地和丘陵。近一半地区海拔在100m以下,东南一隅最高不超过200m,境内无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淡水缺乏,饮水和灌溉用水主要靠淡化海水。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气温33℃。1月10℃左右,7月34℃,最高达52℃。年降雨日不超过20天,年降水量30~177mm,多集中在12月至翌年3月。已探明石油储量为968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0%,居世界第4位。1994年初估计天然气储量为1.498万亿m3。石油、天然气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占出口创汇的95%。近年来,政府强调发展多种经济,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对外投资,截至1997年底,海外资产总额达400亿美元。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309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482美元。工业以石油开采、冶炼和石油化工为主。目前原油日产量206万桶,实际产油能力达250万桶。日炼油能力86万桶。1997年生产石油11246万t,收入131亿美元。1997年农产品产量8.6万t。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足1%。农牧产品主要靠进口。现有可耕地面积约14182hm2,无壤培植面积约156hm2。交通运输十分发达,全国有公路约4796km,其中高速公路约300km。首都国际机场班机通往五大洲主要国家,每年乘客300多万人次。主要港口是舒威赫港和舒艾巴港。目前拥有33艘油轮。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均实行4年制。小学和初中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国有小学、中学554所,私立学校98所,高等院校11所。在校注册学习人数为20余万。科威特2004年人口270万。国庆日2月25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90亿美元。经济增长率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148美元。通货膨胀率1%。2004/2005年度石油业、农业产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2.4%、1%。

科威特Kuwait

❶西亚国家。位于波斯湾西北岸。面积17818平方公里。人口183万(1988年)。居民多为阿拉伯人,信伊斯兰教。首都科威特。气候干热,淡水缺乏,沙漠广布。1986年石油的探明储量为123亿吨,居世界各国第二位。石油工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
❷科威特国首都和港口。

科威特

西南亚国家。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岸。面积1.78万平方千米,人口214.3万(1990年)。盛产石油。1990年8月,曾被伊拉克兼并。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解放。兵力8200人(1991年)。为弥补本国武装力量不足,海湾战争后科威特加强了同美、英、法等国的军事合作。1991年9月与美国签订了为期10年的防务合作协议,允许美国使用科威特的军事设施,在科储存军事装备,并联合举行军事演习。1992年与英、法两国也分别签订了防务合作协议。1991年11月邀请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半岛盾牌”快速部署部队共同守卫边界。1971年3月22日同中国建交。

科威特

科威特

全称科威特国。位于西亚波斯湾西北岸,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北部与伊拉克接壤,西部与沙特阿拉伯为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5公里。全境呈波状起伏,由西而东渐低。大部分为平坦的沙漠平原,丘陵穿插其间。无河流和湖泊,淡水极其缺乏。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33℃。春季多风沙; 夏季 (5—11月) 潮湿酷热,七、八月份最高气温可达56℃,偶尔可达74℃; 秋、冬两季较温和。年均降水量25—175毫米。全国人口180万 (1986年),其中科威特籍人约占40%,外国侨民约占60%,外籍人中主要是巴勒斯坦人 (约40万)、印度人 (约13万)、其余有伊朗、巴基斯坦及其他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9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约70%以上属逊尼派。首都为科威特城。

☚ 科西嘉   科威特城 ☛

科威特Kuwait

全称科威特国。亚洲发展中国家,实行混合型的市场经济。其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200万(1998年年中数),其中60%是外籍工人。首都科威特城,货币名称科威特第纳尔。科威特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1990年底石油探明储量为945亿桶(按每桶7.3吨折算,约130亿吨),天然气储量11 670亿立方米(1987年)。油田地质结构良好,油井全部为自喷井,因此生产成本很低。石油年产量最高记录为1.48亿吨(1972年)。1990年为5954万吨(因海湾战争减产)。有三座设备现代化的炼油厂,日炼油能力67万桶(约9万吨)。石油收入给科威特带来大量财富。1989/1990年度石油收入66.58亿美元。1989年国内生产总值235.3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6 150美元。在中东仅次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政府利用石油收入,采取了两项重要经济措施:(1)建立储备金制度,1985/1986财政年度国家储备金为853亿美元,其中“后代人储备金”为488.6亿美元;(2)大量向海外投资,投资的形式有:在外国开发“下游工业”,购买股票,房地产买卖和存入银行等。投资的地区主要在美国和西欧。科威特在发展石油生产的同时,推行工业多样化政策,生产石化产品、肥料等。并且,从70年代起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住房建设和公用事业,开展社会化服务等。农业很不发达。耕地只占国土面积1%,粮食、畜产品、蔬菜、水果等都需进口。对外贸易长期顺差。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占出口总值90%左右。进口商品中机器设备占首位,其次是工业原料、食品等。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是主要贸易对象国。1998年,其出口额为97亿美元,进口额为82亿美元,国际储备总额为46.78亿美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