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沙角、大角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沙角、大角之战鸦片战争中战役之一。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后,清政府向英国妥协投降,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与英国侵略者谈判。琦善到广州后,于同年九月初八(10月3日)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查办,并于十一月初六(11月29日),在军事上自动撤防,裁减水师三分之二,遣散全部水勇,折去木排铁链。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英国向琦善提出十四项议和条件未全部得到满足,遂派军舰十余艘向穿鼻洋的沙角、大角炮台进犯,并用轮船运兵强行登陆。沙角守将陈连陛率军六百余人英勇抵抗,寡不敌众,琦善又见危不救,不发援军,守军孤军奋战,最后陈连陛英勇牺牲,沙角炮台、大角炮台失陷。琦善为达到投降妥协目的,下令守军撤退,使英军长驱直入虎门,侵略不断扩张。 沙角、大角之战鸦片战争中战役之一。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廷向英国妥协投降,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与英国侵略者谈判。琦善到广州后,将抗英将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查办,并在军事上自动撤防,裁减水师三分之二,遣散全部水勇,折去木排铁链。次年十二月十五日英国向琦善提出的14项议和条件未全部得到满足,遂派军舰10余艘向穿鼻洋的沙角、大角炮台进犯,并用轮船运兵强行登陆。沙角守将陈连陞率军600余人英勇抵抗,寡不敌众,琦善见危不救,不发援军,守军孤军奋战,最后陈连陞英勇牺牲,沙角炮台、大角炮台失陷。 沙角、大角之战清代鸦片战争中战斗之一。清道光二十年(1840)八月,清政府行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与英军代表查理·义律继续谈判。十一月六日(1841年1月7日)琦善到达广州,一反林则徐所为,裁撤军队,撤除海防设施,妥协求和。十一月上旬,琦善几乎全部接受义律提出的侵略的要求,只是对割让香港一款惧怕道光帝不准,表示尚需奏请。义律不愿拖延,为逼琦善彻底就范,遂于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1月29日)令英舰十余艘由穿鼻洋进攻虎门第一道防线沙角和大角炮台。沙角守将陈连升率部六百余人坚决抵抗,终因敌众我寡,琦善又拒不增援,陈连升力战牺牲,沙角、大角炮台被英军攻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