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管理autumn management为蜂群安全越冬和翌年早春繁殖作准备的饲养管理措施。主要工作是: 培育适龄越冬蜂,留足越冬饲料,防治蜂螨,控制蜂王产卵和防止盗蜂等。 培育适龄越冬蜂 越冬蜂的素质,关系到蜂群能否安全越冬和第二年的生产。繁殖适龄越冬蜂宜在秋季最后一个主要蜜源花期的前期进行。当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结束后,秋季培育的新蜂逐渐取代老蜂。这些新蜂由于未参加过哺育幼虫和采集活动,它们的各种腺体保持着初期的发育状态,越冬以后,仍然具有哺育幼虫和采集的能力,而且寿命较长。适龄越冬蜂愈多,对于蜂群的安全越冬和翌年春季的发展愈有利。因此,要根据各地的气候和蜜粉源条件,用产卵力强的新蜂王更换产卵力弱的老劣蜂王, 加入优质的空巢脾。流蜜中后期逐步抽出蜜脾和空巢脾,使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并注意保温,必要时进行奖饲,或将蜂群搬迁到蜜粉源丰富的场地,促使蜂王多产卵。也可将更换出来的老蜂王和两三框蜂组成小群繁殖,越冬前将小群合并,以增加越冬蜂的数量。越冬蜂的群势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定地蜂场每群有5框足蜂,就能安全越冬,通过春季繁殖,到4月中下旬就可以培养成强大的采蜜群。南下春繁的蜂群,群势可以小些(见转地养蜂)。 防治蜂螨 八九月份是雅氏瓦螨、亮热厉螨繁殖的高峰期,尤其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采集过棉花的蜂群,受农药的影响,群势下降较快,群内子脾减少,蜂螨寄生率大幅度上升,特别是亮热厉螨的危害更为严重。为培育出健壮的适龄越冬蜂,必须抓住秋季群势下降、子脾减少的时机(或采取人为断子方法),在培育适龄越冬蜂之前对蜂群治一次蜂螨,以提高越冬蜂的素质,否则因蜂螨的危害会使越冬蜂群严重削弱,影响到第2年春季蜜源的采集及王浆生产。 留足越冬饲料 充足优质的越冬饲料,是蜂群安全越冬的必要条件之一。要在秋季最后一个蜜源花期内为每个蜂群留足10~15千克的越冬饲料蜜。最好留封盖蜜脾,放在继箱内或抽出单独存放,越冬前用蜜脾换出蜂群内的空脾或贮蜜较少的巢脾。如蜜脾不足,宜在培育越冬蜂的中后期,用优质蜂蜜或蔗糖浆在3~5天喂足。 幽闭蜂王 秋后由于外界气温较低,蜜粉源日渐减少,蜂王产卵下降,但又未完全停产,如不及时幽闭蜂王,强迫停产,蜂群会由于哺育新幼虫、采集蜜粉而使体力消耗,寿命缩短,不利于安全越冬或导致翌年春衰。幽闭蜂王时,将蜂王关进竹丝或塑料王笼里,悬于蜂群中央,定期检查,防止缺少饲料或冻死。幽闭蜂王后群内断子,蜂群安静而很少飞出,节省饲料,且有利于治螨,有利于提高越冬蜂的质量。 防止盗蜂 秋季外界蜜粉源日渐减少或中断,是盗蜂易发生的季节,一般不开箱或少开箱检查蜂群,必要时采取防盗措施。饲喂时蜜汁不宜滴漏在箱外, 空脾、饲料要严加保管, 对无王群或弱小群及时合并饲养, 发生盗蜂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在秋末冬初流蜜期,中国南方的鹅掌柴、柃、枇杷、野坝子、茶树等,是中蜂采集的主要秋末冬初蜜源。这时气温较低,经常降到10℃以下,常连续阴雨,因此这个时期对采蜜群应注意保温,适当密集群势,取蜜应选择在晴暖天气的中午前后进行,要兼顾繁殖。(见冬蜜期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