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禹餘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多年生草本 > 麥門冬 > 禹餘糧
禹餘糧  yǔyúliáng

“麥門冬”之别名。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禹餘糧
禹餘糧  yǔyúliáng

亦稱“白餘糧”、“草禹餘糧”。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乾燥根莖。相傳禹會諸侯,棄糧於地,化爲此草,故名。不規則塊狀,略呈扁圓柱形而彎曲不直,有分歧,大小不等。棕色。質堅硬,體略輕,不易折斷。主治梅毒,淋濁,癰腫潰爛,脚氣。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上品·禹餘糧》:“一名白餘糧,生東海及山島中,或池澤中。”唐·陳藏器《本草拾遺·草部·草禹餘糧》:“根如蓋連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澀。”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禹餘糧
禹餘糧  yǔyúliáng

亦稱“白餘糧”。爲纖維礦、水針鐵礦及水纖鐵礦笄膠體礦物與硅氧化物及泥質物等之集合體。相傳爲大禹所棄之餘糧化成,故名。褐色,半金屬光澤,粗糙。主治咳逆,寒熱煩懣,痢下赤白,血閉癥瘕。《神農本草經·上經·禹餘糧》:“主咳逆、寒熱煩滿……大熱。”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上品·禹餘糧》:“一名白餘糧。”參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四·禹餘糧》。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藥石 > 禹餘糧
禹餘糧  yǔyúliáng

亦作“禹余量”,亦稱“白餘糧”,省稱“餘糧”。石中黄粉,生川澤山島,入藥。相傳大禹治水時棄其餘糧江中變化而成,故稱。《武威漢代醫簡·木櫝》:“禹余量四分。”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四·禹餘糧》[釋名]:“白餘糧。”又:“時珍曰:‘石中有細粉如面,故曰餘糧’。”參見本類“太一餘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