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余粮1yǔ yú liáng《本草纲目》石部第16卷禹余粮(1)。药名。 【基原】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矿石。 【别名】太一余粮、石脑(《本经》),禹哀、太一禹余粮(《吴普本草》),白余粮(陶弘景),禹粮石(《中药志》)。 【性味】甘涩,平。 ❶《本经》:“味甘,寒。” ❷《药性论》:“味咸。” ❸《本草纲目》:“性涩。”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❶《本草纲目》:“手、足阳明血分。” ❷《本草新编》:“入脾、胃、大肠。” 【功用主治】涩肠止血。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 ❶《本经》:“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癥瘕,大热。” ❷《雷公炮炙论》:“益脾,安脏气。” ❸《别录》:“疗小腹痛结烦疼。”“肢节不利,大饱绝力身重。” ❹《药性论》:“主治崩中。” ❺《日华子本草》:“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漏等疾。” ❻《本草纲目》:“催生,固大肠。” ❼《医林纂要》:“补脾,敛固胃气,泻肝,去瘀血,厚大肠。” ❽《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为撒布剂,治溃疡。配合他种强壮药,作补血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实证忌服,孕妇慎服。 ❶《本草经集注》:“杜仲为之使。畏贝母、菖蒲、铁落。” ❷《四声本草》:“牡丹为之使。” ❸《本草汇言》:“髓虚血燥之病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