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福寿螺的养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福寿螺的养殖 福寿螺的养殖fushouluo de yiangzhi福寿螺,又称苹果螺、大瓶螺Ampullaria gigas,属软体动物门、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由于它的肉质细嫩可口和富有营养(高蛋白、低脂肪和低热量),有利于人们健康长寿,取得了“福寿螺”的美称。福寿螺(图619)有一圆锥形的右旋贝壳,壳口有一角质薄片——厣(由腹足后端的一种分泌液固化而成)。雌螺厣的中央凹陷,其余部分平展;雄螺厣的中央也凹陷,但其余部分隆起。遇到不良环境时,厣封住壳口,使壳内部与外界隔离。壳内部分从壳口伸出时,可明显看到头部和腹足部,但内脏依然留在壳内。头部发达,前端有口,突出成吻,吻两侧有一对能伸缩的较短突出物——唇须,唇须左、右两侧各有一细长的可伸缩的触角,触角基部外侧各生有一眼,头部左侧可看到一粗大的能伸缩的呼吸管,可伸出水面进行呼吸,右侧是一很短的出水管,同时也是泄殖通道。在雄螺头部右侧还有一带状阴茎鞘(交配时明显可见)。腹足位于身体腹面,扁平发达,能分泌大量粘液,以利滑行。学校或家庭进行小规模养殖福寿螺,可在小水泥池、养鱼缸、塑料盆等器物中饲养。由于它原产南美,喜热怕冷是其主要特点,最适水温为20~30℃,低于12℃基本停止活动和取食,低于0℃死亡。对水质要求,一是溶解氧,每升水溶氧达3~5毫克时生长正常,低于1毫克则死亡;二是酸碱度,pH值在6~9之间生长正常,过酸过碱易死亡。螺较大时,一般3天左右排除部分旧水(约为原来的1/3),补用新水(如自来水),以使水质能在上述正常范围内。福寿螺主要是植食性螺类,喜吃水生植物,如各种藻类、满江红、浮萍和凤眼莲(水葫芦)等,各种蔬菜叶、糠麸则是它的精饲料。水生植物不但是良好饲料,还可对水起净化作用,改善水质,福寿螺的排泄物可作为水生植物的肥料。因此,适当调节水生植物和福寿螺的数量关系,以形成一个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可节省劳力和财力。喂糠麸和菜叶时,每次投喂的量以能在一天内基本吃完为原则,以免使水质变坏。刚孵化出的幼螺,雄的和雌的分别长到70天和90天左右,只要水温(20℃以上)和其它条件正常,即可交配、受精、产卵。交配后1~5天产卵,且几乎全在夜间进行。交配1次,可产10余块卵(约隔1~3天产1块),每块约400~500粒卵。产下的卵块(附在水上方的干壁上)经10~20小时,可用小刀片把卵块轻轻铲下,集中孵化(过早过晚采卵都难以剥离,易破碎)。收集的卵块可放在孔眼1平方厘米大小的铁丝网或纱网上,其下放一水盆,内盛约5厘米深的水及少量水生植物(如满江红)。卵块由原来的鲜红色,渐渐变灰变白,最后孵出幼螺。只要温度合适(温度25℃左右,湿度70%左右),约经15天即可孵化,孵化成活率可达90%以上。幼螺从网眼掸入水中,两三天后,即能自行摄食,啃食水生植物;刚孵化的前两三天,靠体内的储存物质(位于壳顶内的红色卵黄物,清晰可见)为生。在我国北方,室内(15~20℃)可安全越冬。综上所述,由于福寿螺所需饲料粗放,在实验室极易饲养。生活周期短,学生可随时看到交配、产卵、孵化以及生长发育过程,加上它还是一种优良食品,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进行直观教学和课外科学试验的一个理想材料。 图619 福寿螺外形 ☚ 昆虫标本的采集 蛙骨骼标本制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