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神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神門 神門 shénmén 亦稱“兑衝”、“中都”。手少陰心經穴。在腕横紋尺側端。因其主治失眠,癲狂等神志病,故名。其穴秦漢典籍已載,定名於晉,沿稱至今。《素問·繆刺論》“少陰鋭骨之端各一痏,立已”王冰注:“謂神門穴,在掌後鋭骨立端陷者中,手少陰之俞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若灸者可灸三壯。”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神門者,土也,一名兑衝,一名中都,在掌後鋭骨之端陷者中……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神門主治悸怔忡,呆癡中惡恍惚驚,兼治小兒驚癇證,金針補瀉疾安寧。” 黄河【同义】总目录 黄河德水逢留神门玛楚河复槽水 神门 神门黄河中游三门峡中段急流的俗称。贺敬之《三门峡歌》:“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 ☚ 玛楚河 逢留 ☛ 神门❶经穴名。代号HT7。出《针灸甲乙经》。《难经·六十六难》名兑骨。别名兑冲、中都、锐中。属手少阴心经。输(土)、原穴。位于掌后腕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缘凹陷中。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并有尺动脉通过。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症,目黄,失音,喉痹,胁痛,腕关节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图108)。 图108 神门Shenmen系手少阴心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在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腕横纹上凹陷中。施针时直刺0.5~0.8寸。主治心痛、心烦、精神分裂症、失眠、健忘、惊悸、掌心热等。 神门经穴名。别名“兑冲”、“中都”、“兑骨”、“锐中”。属手少阴心经,原穴,输穴。位于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主治:心痛,心烦,恍惚,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等。直刺0.3—0.4寸;可灸。 神门 神门手少阴心经穴。取穴: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见图2-1-1)。主治:胸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目黄、掌中热、无脉症。 刺灸法:直刺0.3~0.5寸。 局部酸胀或向小指放散。 艾炷灸1~3壮;艾条灸10~20分钟。 ☚ 大横 后溪 ☛ 神门shénmén经穴名。代号HT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兑冲、中都。属手少阴心经。输(原) 穴。位于掌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凹陷处。主治心悸, 心动过速, 心律不齐, 失眠, 健忘, 癫痫, 精神病, 癔病。直刺0. 3 ~ 0. 5 寸。灸3 ~5分钟。 神门 神门H7Shenmen手少阴心经穴。首见《甲乙经》。《灵枢·邪客篇》所载“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即指本穴。本经输穴、原穴。 神门 实验研究表明: 针刺健康人神门穴,与针刺冲阳及非穴位,观察心电、肌电的变化,显示腧穴有相对的特异性。针刺癫痫病人的神门、阴郄、通里、百会、大陵等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的脑电波电位降低。针刺神门、合谷或神门、合谷、大陵,可缩短循环时间,静脉压下降,从而改善心衰的症状。针刺狗的“神门”穴部位,对实验性垂体性高血压,呈迅速的降压效应。 ☚ 阴郄 少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