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祐国寺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祐国寺塔 祐国寺塔俗称“铁塔”。在河南开封东北。建于宋仁宗皇祐元年。平面为八角形,高五十多米。塔身模仿木塔形式,全部用砖建成。塔外壁为褐色琉璃砖,远望似铁,故称为“铁塔”。琉璃砖雕有飞天、降龙、麒麟、坐佛、力士、狮子、宝相花等形象。塔内有明代制作的黄色琉璃佛四十八尊、铁佛数尊。登塔远眺,古城、黄河历历在目。塔为十三层,造型宏伟挺拔,历经多种灾害,仍旧巍然屹立。 ☚ 开元寺塔 佛宫寺释迦塔 ☛ 祐国寺塔中国古塔。又名“铁塔”。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东北角。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寺原名为上方寺。寺中除塔外,其余建筑均已毁坏。塔整个外观形式仿楼阁式木塔建造,平面为八角形,13层,总高54.66 m,塔的一层四面设门,四门内仅一门内有楼梯,各层开窗采光。1层塔檐用双抄斗拱承托,伸出双砖拼砌的华拱两跳。第2层为平坐斗拱排法,出两跳,每面6朵,琉璃砖支承于华拱承托的 祐国寺塔 祐国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镶琉璃面砖的砖塔。位于河南开封市,建于北宋,高54.66m,平面八角形,十三层仿木结构楼阁式,所有外露仿木构件均以琉璃制作,是反映早期琉璃制作和镶嵌工艺的重要实例,塔内不同尺寸的各种构件,如柱、椽、额枋和斗拱、平坐等,共用了28种定型砖加以砌筑而成。砖砌塔壁和塔心柱之间以盘旋的踏道加以联系,塔顶是八角攒尖式,塔刹是铜制宝顶,塔上表面纹样达50多种,有伎乐、飞天、龙、狮等,该塔设计建造细腻,外形挺拔修长,远望呈黑褐色,故俗称铁塔,因历史上黄河泛滥,铁塔基座部分已淤埋地下。 祐国寺塔 ☚ 小雁塔 神通寺四门塔 ☛ 祐国寺塔 祐国寺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东北隅。因塔外壁镶以褐色琉璃砖,近似铁色,俗名铁塔。又因原建于开宝寺内,又称开宝寺塔。开宝寺在北宋年间规模宏伟,有二百八十区,设福胜、上方、永安、能觉等二十四禅院。考选举子的礼部贡院亦设此。北宋历代皇帝常来此游幸。铁塔前身是木塔,传说为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学家喻皓所建,八角十三层,高120米,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而建。宋庆历四年(1044)毁于雷火。皇祐元年(1049),宋仁宗下诏在不远处的夷山上依木塔样式重建,即今铁塔。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泛滥,水灌开封,寺毁塔存,但塔基已埋于地下。塔高55米,八角十三层,为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塔身遍砌褐色琉璃砖,塔砖如同斧凿木料,有榫有眼,有沟有槽,严密合缝。据统计,塔的外部采用经过精密设计的二十八种标准砖型拼砌而成。塔身砌有仿木结构门窗、柱子、斗栱、额枋、塔檐、平座等。琉璃砖面饰以飞天、麒麟、游龙、雄狮、坐佛、立僧、伎乐、花草等图案50余种,雕工精细,神态生动,为宋代琉璃砖雕艺术佳作。檐上葺以黄瓦,檐下四周悬104个铃铎,每当风度云穿,清音幽韵播向远方。塔的造型挺拔秀丽,俨如擎天巨柱。塔内有砖砌螺旋式踏道168级,将塔心柱与外壁连成一体,形成抗震体系。游人可直达塔顶远眺古城风貌。“铁塔行云”是宋以来胜景之一。铁塔已历千年,并经无数次地震、水患、兵火,仍巍然屹立。今塔身向东南方向倾斜约八度。塔南八角亭内有宋金时铜像一尊,高5.14米,重11.7吨,亦为珍品。 ☚ 相国寺 延庆观玉皇阁 ☛ 祐国寺塔北宋寺塔。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东北隅。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因塔位于开宝寺内,故名 “开宝寺塔” 。明改称 “祐国寺塔” 。塔身以褐色琉璃砖瓦镶砌,远看近似铁色,从元代起俗称 “铁塔” 。现高55.08米,八角形,13层,为楼阁式砖塔。因黄河泛滥,塔座及座下八棱方池,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被水淤埋地下。塔身全部构件用28种标准砖砌筑成各种仿木结构,飞檐斗拱,色泽晶莹。造型宏伟挺拔,如擎天巨柱。塔身外壁镶嵌的琉璃砖雕有飞天、降龙、麒麟、坐佛、立僧、菩萨、雄狮、伎乐、力士、花卉等50多种图案花纹,为宋代砖雕艺术佳作。塔内有塔心柱,各种外壁砖瓦构件通过磴道与塔心柱紧密衔接,形成抗震体系。900多年来,历经多次地震、水患、兵火,至今仍巍然屹立。登塔眺望,古城历历在目。
“铁塔行云” 为汴城八景之一。现已辟为铁塔公园供人游览。该塔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祐国寺塔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东北部。始建于宋太宗时,原为木塔,遭雷击焚毁。皇祐元年(1049)重建。砖砌,八角十三层,高三百六十尺(宋尺),外部琉璃砖呈铁褐色,故俗称“铁塔”。琉璃砖上浮雕生动,形象逼真。今祐国寺已毁,铁塔幸存,八角亭上内接引佛高五点一四米,重十一点七吨,亦为宋代遗物,造型庄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