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园南海1677——1751日本江户中期的朱子学者,汉诗人、南画家。名瑜,字伯玉,别号铁冠道人。著有诗论《诗学逢源》,有《南海先生文集》等。 祇园南海多才多艺,是个富有文人趣味的诗人学者。师从木下顺庵,曾作过纪伊藩的儒官,因遭世人“放荡无赖”的责难而被罢免。善诗文,江村北海《日本诗史》称他为“近世诗坛之雄”。好文人画,被认为是日本南画的先驱,曾从师于日本文人画的一位创始者。在他所作的《诗画歌》中曾说:“诗所不能言,画以尽其态,画所不能写,诗以得其解。无声诗、无声画,一生于我足称快。”音乐方面,会弹三味线。 当时的日本诗文坛,李攀龙、王世贞的影响极为强大,古文辞说盛行,格调说受到尊崇,相传李攀龙编纂的《唐诗选》被视为汉诗鉴赏及制作的圣典,汉魏、盛唐之诗,特别是李白、杜甫的作品倍受重视。南海也受格调说的影响,喜爱慷慨气象,而与鼓吹古文辞说的荻生徂徕及以其为盟主的萓园诗派诗人之说稍异。园南海虽然同样取法汉魏、初盛唐、明诗,排斥中晚唐、宋诗,但对盛唐诗却推许李白,对杜甫抱批判态度,对白居易更是嫌厌,其理由就在于他们的诗趣、用语平俗这一点。 祇园南海一方面贬低宋诗,认为其具三气病,曰俗气、霸气、头巾气,二嗜癖,曰多食诗,多理路句,另一方面则给初唐诗以极高评价:“予尝读唐诗,于贞观以来,应制、台阁之诸作,喜之尤深。谓太宗以龙凤之英姿,乘风云之际会,开国建基,既洪既壮,遂振前代之凋弊,大致海内之富雄,周后未之闻也。宜乎唐初之作气象庄丽,格律齐整;俨乎衣冠,焕乎圭璋;与夫六瑚四琏龙旗鸟章,赫赫乎庙堂之上也。盖唐家三百年之规模,全见于此云。”他认为在以太宗为中心的宫廷诗坛上,振兴了古代《大雅》诗风:“汉魏氏变风也,杜甫氏变雅也。李白《大雅》、《韩奕》、《常武》惟肖。初唐正雅,时有颂声。余故曰:医俗莫如太白,变野莫如初唐。” 祗园南海认为诗有境趣,境就是境界、景色,趣就是意趣,境趣之说,大体即是我们所说的意境。南海认为三体诗以境为实,以趣为虚,全示境实趣虚相配之法。他又提出诗有强弱之说,认为许浑、贾岛之辈,学力甚薄,唯精于诗法,诗虽有趣而力弱,譬如病人观花,至于杜子美、韩退之,材学本健,不论写什么,自然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