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社会比较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比较理论shehui bijiao lilun

是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50年代提出的一种解释人的自我评价机制的一种小型社会心理学理论。费斯廷格在考察人际交往对于观念改变的影响的过程中,发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某些竞争行为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具有对于自己能力和观念进行自我评价的需要。而自我评价的基础,是将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
社会比较理论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认为人都有评价自己的观念和能力的内驱力,以便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的引导。也就是说,人都需要确定自己的观念是否正确,需要获得对自己能力的确切评定。一个人究竟如何行为,直接决定于一个人对自己观念的理解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如果相信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自己的能力是优秀的,则人们就会采取积极的、进取的行动。如果认为自己的观念是错误的,自己的能力是低劣的,则人们就会采取消极、退缩的处事方式。
社会比较理论的第二个观点,是认为人们在对自己的观念和能力进行评价时,更多的时候都缺乏一定之规的客观标准,因此,人们只有通过将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亦即通过社会比较来确定自己观念的正确与否和能力的优劣。一个人只有知道了别人对一件事的观念如何,多数人对这件事的观念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观念怎样,只有知道了别人在做一件事的情况,多数人做这件事的情况,才能评价自己做这件事的水平如何,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如何。
社会比较说的第三个观点,是认为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特征共同或接近的人进行比较。理由很简单,因为人们若是选择没有共同背景的人进行比较,那观念和行为表现的差异就可以由背景的不同得到解释,那这种比较对于寻求自己观念和能力的确切评价是没有意义的,因而也没有任何现实的行为引导意义。所以,社会比较倾向于在同伴和类同伴之间进行。
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已为大量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所证明。在教育上,确立这一理论观念,可以使我们很好地理解过去我们感到困惑的现象和找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例如,榜样教育一直是我们高度重视的一种教育方法。但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榜样教育的效果与我们所期望的相差甚远。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人们对于自己的评价并不是简单将自己与榜样比较获得的。如果榜样的背景与人们自己的情况相差很远,那么榜样的参考意义就不大。因此,在教育上,我们应当注重榜样教育的同时,帮助人们建立相同背景的其他人都在积极向上的概念,使人们通过社会比较机制在心理上感到上进的压力,促使人们朝积极的方面发展。

☚ 过度理由效应   性别图式理论 ☛

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theory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斯汀格1954年提出的一种理论,用以解释群体背景下的信息沟通及其与态度、意见、信念等的转变之间关系的动力心理过程。他认为,态度、意见、信念等作为个体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其正确与否,个体并没有一个客观的、非社会的途径加以把握;但正确反映社会现实又是个体生存和适应的基本条件,故评估自己的态度、意见、信念等正确与否,便构成人性的基本冲动之一;在群体背景下,个体主要是在信息沟通过程中,通过将自己的态度、意见、信念等与所属群体的其他成员加以比较而实现自我评估的,其中,个体更愿意选择与自己特征相似的其他成员作为社会比较的对象。在社会比较过程中,若个体的观点与其他成员相互一致,个体便处于认知平衡状态;若不一致,便处于认知失调状态,从而产生对群体一致性的遵从压力。L.费斯汀格的学生S.夏克特进一步将他的社会比较理论应用于对情绪问题和人类合群现象(human affiliation)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于前一个研究领域内提出著名的情绪认知理论(或情绪三因素说),又于后一个研究领域内证明,特别当面临危险或身处特征不明确的情景时,寻求合群是人的基本天性之一。

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比较理论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亦称“公平理论”,其要点为:(1)报偿是激励的重要因素。(2)报偿的高低需和员工的努力或贡献相当。(3)报酬过低的员工将会不满,若员工所得报酬过低时,就会感到紧张与不满,就会导致他采取各种方式与组织对抗,以此来消除紧张不满。(4)报酬过高时不能保证员工的长期努力工作,给员工以过高的报酬,虽则初期会刺激员工努力,但以后他会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认为应该获得较高的待遇,而又回复到过去的水平。故金钱虽是一种激励因素,但其激励作用只是短期的。

☚ 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标准化倾向 ☛
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认为人们往往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确定自己的态度、能力和反应的适应性的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费斯廷格指出,在向上的社会比较中,跟那些更社会化的人比较;在向下的社会比较中,作逆向比较。社会比较理论认为社会比较可以为个体提高自信心,并且成为合理自我完善的基础。但当比较建立了不实际的标准,这些功能都会失效。构成社会比较倾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1) 人人具有想要清楚地评价自己的意义和能力的动机。(2) 如果有评价自己意义和能力的物理的、客观的手段,就首先使用这种手段。如果找不到这种手段,就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判明自己的意义和能力。(3) 因为与自己类似的人对评价自己的意义和能力有用,所以容易被选作比较对象。

☚ 认知反应理论   社会判断理论 ☛
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比较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理论。认为人们往往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确定自己的态度、能力和反应的适应性。

☚ 一致性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 ☛
000012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0/7 10: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