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社会主义问题论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社会主义问题论战 社会主义问题论战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同张东荪、梁启超等进行的关于中国要不要开展社会主义运动的论战。从1920年11月开始,张东荪、梁启超等人在《时事新报》、《解放与改造》等报刊上,相继发表了《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大家须切记罗素先生给我们的忠告》《现在与将来》、《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等文章,他们引用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演时散布的反马克思主义言论,宣扬中国的主要病症是“贫乏”、“愚昧”,“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开发实业”,而为此就只有靠资本家发展资本主义。他们胡说社会主义是均产主义,只解决分配问题而不能解决生产问题。并且宣称中国产业不发达,没有真正的无产阶级,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所以他们反对进行社会主义宣传,反对创建共产党和开展共产主义运动。张、梁谬论一出,立即遭到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批驳。陈独秀将双方文章汇编在一起,以《社会主义讨论》为题,发表在《新青年》第8卷第4号上,推动论战的开展。李达、陈独秀、李大钊相继发表了 《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社会主义批评》、《社会主义释疑》、《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等一系列重要文章,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周恩来也都参加了论战。他们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只解决分配不解决生产问题,“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李大钊文集》下,第671页)“中国经济之厄运已至,实业确有振兴之必要。但谓振兴实业而必适用资本主义,其谬已极。” (同上,第445页)“在今日而言开发实业,最好莫如采用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在今日的中国并不是振救失业贫民的方策。”(《李达文集》第一卷,第65—67页) 这不仅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制一面固然增加富力,一方面却也增加贫乏”,“不能使中国人都得着人的生活” (陈独秀: 《复张东荪先生底信》),而且是因为中国是受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阀的重重压迫下,要想依靠资本家来发展我国的实业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认为中国产业虽然落后,但已经产生了无产阶级,其数量虽然不多,所受压迫却比欧美无产阶级更甚,迫切要求革命。“现在世界的经济组织,既已经资本主义以至社会主义”(《李大钊文集》下,第454页),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潮流影响下,中国已有可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开发实业。所以必须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宣传与社会主义运动。由于他们当时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还缺乏调查研究,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本国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因而不能正确地阐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步骤,误认为中国应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是通过这次论战,他们揭露和批判了张、梁等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歪曲,宣传了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思想,坚持了以俄为师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这样就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铁道论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