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战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战略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战略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采取的政策、方针和措施的概括。或者说,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总谋划和总方针。它通常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制定战略的实际依据和理论依据。要考虑本国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历史和现状,并明确所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指导原则。(2)提出一定时期内拟实现的总体目标和在某方面比较具体的目标。(3)提出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包括战略重点、实施步骤、力量部署、重大的政策措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战略,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相对稳定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指导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依据。社会主义国家选择和制定经济战略,一定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要体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借鉴别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有益的经验。同时,经济战略要和社会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不能孤立地发展经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的经济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更加注意在经济增长基础上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强调以高效益为中心任务;主要依靠对现有企业实行技术改造,从事内涵扩大再生产;开发物力资源和开发人力特别是智力资源并重;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问题总是同各种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问题的妥善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把社会问题的处置包括在内,必须考虑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综合解决。 ☚ 住宅商品化 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