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有三本荀子提出的伦理命题。《荀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从人的生命、血缘和为治角度,解释社会道德制度的本源,虽并不科学,但因其立论平实,故在历史上较有影响。礼因人道而设 中国近代康有为提出的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语出《礼运注》:“人生须养,故人道之始”,“先谋饮食”,“礼因人道而设,故亦以饮食之礼为始”。把“礼”进一步解释为人际交往之理,“人有天生之情”,如果“使人独生,则听其自由可也”;然而“人非独生”,“若听一人之自由,必侵犯众人之权限”,故设礼以调节人际关系,即“礼为众人设”。这种以人类的物质生活和人际关系来解释道德起源的观点反对了道德“先天论”和“神启论”,是有合理因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