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碾;撵;蹍;搌;趝;捻;蹨;𨇍;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碾;撵;蹍;搌;趝;捻;蹨;𨇍;趁3ian53[ian53]追赶。明李实《蜀语》: “赶曰碾○赶上前人曰碾上,赶鸡曰碾鸡,以转动行易及也。” 民国三十一年《西昌县志》卷五《礼俗志·方言》: “行路趣人曰碾。”亦作“撵”。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三《比目鱼》: “未上二十里,后面撵的已到,前有一寺,忙进寺内堵门。撵的见有准备,带信回班。”或作“蹍”、“搌”。民国十七年《长寿县志》卷四《人事部·方言》: “追谓之蹍。俗作撵。”李劼人《大波》上卷第一部分: “黄澜生的儿子振邦,同着他妹子婉姑,不知为甚么,一路笑着闹着搌到厂厅。”原注: “蜀语,谓追逐、驱逐皆曰搌,音捻,与赶字相近而实非。” (中华书局,1938/42/82) 又作“趝”。《玉篇·走部》: “趝,疾行也。”追赶即以疾行追之。清Adam Grainger《西蜀方言》: “快把他趝转来。”张慎仪《蜀方言》卷上: “前追曰赶,曰趝。……《玉篇》: 趝,疾行也。《广韵》:趝,纪念切。今读若辇。” 民国十五年《简阳县志》卷二十二《礼俗篇·方言》: “前追曰赶,曰趝。音辇。” 民国二十三年《华阳县志》卷五《礼俗·方言》: “追前曰趝。”亦作“捻”。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 “大路上难行落荒里践,两只脚蓦岭登山快捻。”章炳麟《新方言·释言》: “《方言》: ‘捻,续也。’《周书》 曰: ‘后动捻之。’ 孔晁训从。今扬州、安庆谓盗贼既去接踵相追为捻,捻俗作趝。”或作“蹨”。民国二十一年《南皮县志》卷四《风土志下·方言》: “蹨,赶追也。蹨音辇。” 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礼俗下·方言上》: “蹨, 追也。”又作“𨇍”。 追赶。 《汉语大字典》 (二/7/3993) “𨇍”音niǎn, 引 《太平天国诗文选·守望歌》: “看得清, 望得远, 手拿枪刀放马𨇍。”本字或作 “趁”。《说文·走部》: “趁, 𧾍也。”徐锴系传: “自后及之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九《佛本行集经第十二卷》: “趂而,丑刃反,谓相趁逐也。《纂文》 云: ‘关西以逐物为趁也。’”民国三十六年《新繁县志》卷四《礼俗·方言》: “按今音自后追及音正如碾。”据上引文献,要在记音,至于用字,则各以意附会,实无定字,作“碾”即“以转动行易及也”,作“撵”、“蹍”、“搌”、“趝”、“捻”、“蹨”、 “𨇍”, 本字“趁”等又将何说呢?故徐德庵《〈蜀语〉 札记》云 “李氏转动之解,又望文生训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