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王争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王争豪 石王争豪《石崇与王恺争豪》的简称。 ☚ 石崇与王恺争豪 日近长安远 ☛ 石王争豪“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这是西晋文学家傅咸在《上皇帝书》中,对士族阶级骄奢淫逸生活的愤怒指斥,本文就是对这种生活最形象的脚注。 石崇、王恺,史有其人,特别是前者,《晋书·卷三十三》有传。石崇(249—300),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少时即有丧父之难,父亲石苞临死时,“分财物与诸子,独不及崇。”其母怪之,苞曰:“此儿虽小,后自能得。”看来“知子莫如父”的老话是不谬的。崇初为修武令,累迁至侍中,永熙元年,出为荆州刺史,以劫掠客商致财产无数,“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石、王斗富在《晋书》中也是颇为精彩的一段。“石崇与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以粘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已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本篇小说中的情节《晋书》中也有,《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很多都是在史书中有案可查的。 本篇小说是从写王恺入手的。恺官至后军将军,是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马昭的妻弟,当朝武帝是其外甥,可谓权倾一时。与崇斗富时,武帝“每助恺”,这一次给了一株二尺许的珊瑚树,“世罕其比”。按常理看,王恺是必胜无疑了,但故事的发展颇具戏剧性,王恺向石崇炫耀,“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这时整个故事推到了高潮,也写下伏笔。人们会想那石崇再富,不会胜过富甲天下的当朝皇帝,这回必定是愧不如人,而迁怒于珊瑚树,否则怎么会出此下策呢?王恺也作如是想,“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这是通篇唯一一段心理描写,起着过渡的作用。全文已过三分之二,石崇除挥手一击外,还没亮过相,这时登场了,也不过是一句话“不足恨,今还卿”。使他以富压人,傲气十足的作态活现于纸上,为情节进一步发展留下了悬念,皇帝送的二尺高,你能拿出什么来呢?只见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都比王恺那个强,斗富至此,胜负不言自明。最后一句,恺“惘然自失”,勾勒出了他的沮丧相,也反衬出石崇夸豪亮富时的得意神态。用笔简洁、有力,二人交替描写,又相映成趣,使人物的性格非常鲜明、突出。 在情节安排上,通篇都围绕斗富展开,又具体到珊瑚树,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将人物情绪的变化与事态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胜负转换写得饶有趣味,而且在转换中也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石王争豪·刘义庆· 〔选自《世说新语》〕 这篇小说写的是西晋两个达官贵人争豪斗富的故事,作者采取的表现手法是正衬。 石崇,字季伦,曾任荆州太守,以劫掠客商而成富豪。仕晋累迁至侍中。骄纵无忌,奢侈残暴。王恺(kai),字君夫,皇亲,官至后军将军,当时的富豪之一。石、王同属一种类型的人物。小说描述事件的着眼点是故事,而故事的跌宕起伏则离不开戏剧化的设计。此文以简炼的语言捕捉有典型意义的细节,通过描述人物的动作、神情、口吻,来显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小说主要是写石崇,却先从写王恺入手。先写王恺是皇亲,晋武帝常常帮助他,曾经把一个二尺来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那珊瑚树枝条繁茂,高下疏密有致,世上很少有能和它相比的。当王恺把这件珍奇宝物拿给石崇看时,石崇却“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这实在是个戏剧性很强的情节,既突出地表现了石崇的骄纵成性,又使故事顿生波澜。对此一击,王恺自然很惋惜,又以为是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因而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十分严厉。但是,又是出乎意料。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还给你。”于是叫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全部取来,其中“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采溢目者六七枚”,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终于“惘然自失”。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对比所产生的“反差”效果。它有助于渲染气氛,突出人物性格,突出题旨。 应当指出的是,小说的编写者对类似石、王争豪的描写,其目的并不是揭露士族的丑闻,甚至有或多或少的欣赏态度,但毕竟在客观上为后世留下了魏晋士族思想和生活的实录。纵观历史,晋代国力并不强,国家并不强,但是那些豪门贵族在利用权势,巧取豪夺,搜刮盘剥,穷奢极侈上却表现得特别集中而充分。《晋书·石崇传》上记载了石崇与王恺更多的争豪斗富的情况,如:“恺以𥹋澳釜(用麦芽糖水洗锅),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步障(屏幕)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无论是史书上的记载,还是《世说新语》中的描述,我们看到的是贵族豪门的凶残和冷酷,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封建社会和政治的黑暗和腐朽。现实性是微型小说的生命力所在。《世说新语》值得鉴赏的意义也在于此。 石王争豪《世说新语·汰侈》 中国古代文人笔记小说,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在记载名人士大夫生活言行的“轶事”小说中,南朝宋初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是集大成者。本篇是其中一则关于西晋官僚石崇与朝廷贵戚王恺争富斗豪的故事。 从题材看,似乎司空见惯; 权贵二人斗宝摆阔,竭尽奢侈之能,结果以其一方失败告终,如此而已。但作者很懂得说故事的诀窍,百五十字间,有情有节、有头有尾,在早期笔记中实属难得。 故事紧扣一个“争”字,先是设下层层悬念: 石崇官止刺史,而王恺为国舅,凡有争豪,武帝“每助恺”,两人实力悬殊; 赌注也从“穷绮丽以饰舆服”变为稀世珍宝珊瑚树,代价之大令人咋舌; 争斗中,石崇竟胆敢将王之“世罕其比”的珊瑚随意击碎,后果严重不知将如何收拾……。“争”得扣人心弦。进而刻意细节描绘: 面对武帝所赐,石崇信手“以铁如意击之”,对王恺的惋惜与疾恨,石却轻描淡写地回一句: “不足恨,今还卿”,将石崇仗财自恃、目空一切的神态写得入木三分; 又以“应手而碎”、“声色甚厉”等寥寥数语,刻划了这场闹剧的热闹场面。的确“争”得有声有色。最后,表面处于弱势的石崇竟出手不凡;全然将王恺压倒。结局“争”得出人意料。 《世说新语》中创造的许多好词语,亦为后人反复引用流传至今,如本篇中的“枝柯扶疏”、“声色甚厉”、“惘然自失”等。 应当指出的是,本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地主官僚“暴富”生活的奢侈,但作者是以“清谈”的心态来写作的,并非有任何“批判现实”的动机在内,这是不应被误解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