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短缺经济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短缺经济学》《短缺经济学》
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的著作。科尔内是最早主张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的东欧经济学家之一,并最早进行了把数学规划运用于社会主义国家计划制定的工作。在方法论上,他批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对非瓦尔拉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概念体系作出了贡献。在理论上,他在多级计划和等级控制、集中与分散、非价格信号和数量调节、长期增长以及短缺经济的一般理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并力图建立以客观描述和说明现实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为基本内容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短缺经济学》是科尔内的代表作。创作于1980年,全书分二篇,约53万字。由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本书动用非瓦尔拉斯均衡方法,以现实社会主义经济中普遍和长期存在的短缺现象为主线,以工业行为分析作重点,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方面剖析了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它描述了短缺现象的各种表现,指出了观察和度量这些现象的可能性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它揭示了短缺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政策失误,而在于使企业预算约束软化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制度条件,并说明在长期短缺条件下经济如何运行。 短缺经济学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某些短缺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经济新学科。在社会主义社会,某些经济短缺影响着生产者与消费者,并通过无数纽带与经济制度的其他成分,即价格、工资、计划、市场、财政和货币政策、物质和精神刺激联系在一起。主要内容有:1.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2.各种短缺现象及其相互依赖性,包括微观组织内部的短缺、横向短缺、纵向短缺;3.短缺的原因;4.短缺对制度的影响。 短缺经济学 短缺经济学以短缺现象为线索,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进行理论描述的一门经济学科。其基本内容是: (1) 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社会产品、资源和服务短缺,是普遍的长期的经济现象。(2) 由于受到短缺的压力,企业具有力求增加产量 (数量冲动) 和力求扩大生产能力 (扩张冲动) 两种强烈的内在冲动。数量冲动和扩张冲动驱使企业力图尽可能多地积存投入品 (囤积倾向) 和尽可能多地争取投资 (投资饥渴)。这些行为交织一起,互相推动,使企业的需求不断膨胀,加剧社会产品和资源的全面短缺。(3)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存在迫使企业自愿抑制投入需求和扩张冲动的力量,因为企业的预算约束是软的。(4) 企业的软预算约束根源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父爱主义”关系。(5) 克服全面的长期的短缺现象的根本途径,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特别是要割断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父爱主义关系,硬化企业的预算约束,进而改变现有企业的行为方式,最终有效地控制社会需求,从根本上杜绝短缺现象和与之共生的种种弊端。短缺经济学是由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创立的,他在1980年出版的《短缺经济学》是这一学科的代表著作。 ☚ 制度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