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短缺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短缺经济duǎnquē jīngjì

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不能充分供应或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需要的经济形式。例如:“过去许多经济学家公认社会主义必然是‘短缺经济’,因此不论生产资料还是消费品,都只能计划(限量)供应,不可能实行市场调节,中国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就是如此。”(《经济日报》1990.11.2)

短缺经济duǎn quē jīng jìдефицтная эконóмика

短缺经济

总需求长期超过总供给、社会产品紧缺的一种经济状况。短缺经济的概念是由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内(Kornai,Janos,1929— )提出的,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中呈现出来的特征和弊端的一种概括和揭示。其具体表现为:由于缺乏基本的物质利益制约,生产单位在缺乏产出积极性的同时又普遍存在着投资饥渴症,即无约束的强烈需求。这样就造成社会总的产出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造成资金、能源、原材料和各种物资的供不应求。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实行价格管制,短缺经济演化为卖方市场状态,发生隐性的抑制性通货膨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般不会形成总体的短缺经济状况,但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某种短缺会形成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价格的调节作用可消除短缺现象。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曾普遍处于能源短缺的困境。在传统计划经济国家,短缺成为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体制性现象。

短缺经济

短缺经济Shortage Economy

是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奈首先提出并进行论述的一个用于描述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现象的概念,是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传统管理体制下经济模式的概括。科尔奈认为,长期短缺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状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矛盾的集中表现形式,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一般抽象。
在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中,一般存在着四种短缺现象: (1)微观组织内部的短缺,即企事业单位没有完成其计划所必要的投入,使经济活动受到资源限制而出现 “瓶颈” 现象。(2)水平短缺,即买者和卖者之间横向关系的水平短缺——卖方市场,这是生产领域的短缺在流通领域的反映。短缺现象形成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某种物资的短缺越强,这种物资储藏的数量就越多,其供给就变得越不确定,人们就更强烈地追求生产这些物品的数量。数量动力、窖藏倾向和物资短缺结合在一起互相加强。(3) 垂直短缺,这种短缺出现在具有分配权力的机构分配者和申请者之间的垂直关系中。就短期而言,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计划所拨给的资源是过紧的。就长期而言,垂直短缺表现为“投资绷紧”。每个企业领导者都深信自己领导的企业极为重要,必须增长,需要发展。再加上领导人权力、名利和个人的重要性都随企业的扩张而增加,这是一种促使企业不断扩张的动力。正是这样一种动力,引起企业永远不会满足的投资饥渴,而软的预算约束使企业毫无破产的后顾之忧。为使批准的机会增加,他们甚至故意低估成本,不在计划内列入辅助工程和附加设施。项目一旦批准,计划外项目最终总要批准的。市场短缺引起投资绷紧,而投资绷紧又是一般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4) 社会生产能力短缺。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边际成本迅速递增,并超过了社会利益的增加。社会生产能力的利用是紧的,这意味着存在相当数量的闲置。成千上万个微观水平瓶颈时时出现,就时间平均而言,许多种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未被使用。社会生产能力的短缺实际上是前三种短缺在宏观水平上的总体反映。
实际上,任何社会中都存在正常的短缺和正常的闲置。不过,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短缺正常值比资本主义经济短缺的正常值要大得多,而可动员的生产性闲置正常值要比资本主义经济小得多。这一特征早在20年代就引起了苏联经济学家的关注和争论,有些经济学家甚至承认无产阶级社会中存在一种“生产不足的危机”。其实,短缺不是一种危机现象,而是资源限制型经济的正常状态,它有深刻的制度根源。在资源短缺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引起短缺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组: 一组是调整的阻力; 一组是生产性闲置的大小。具体言之:(1) 调整阻力是短缺的一般原因。任何制度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短缺,其原因在于任何制度都不能完全摆脱调整的阻力。引起阻力的因素有卖者对买者的需求的预测错误、买者意图的反复无常即买者犹豫、买者的信息不完全以及卖者供给为适应产品需求所作调整的时延和刚性。在生产性闲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任一阻力因素增大,短缺强度也将增大。(2) 生产性闲置是影响短缺强度的直接因素,但短缺的最终根源在于特殊的制度条件。生产性闲置量小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组织中存在一种“吮吸”或“吸入”行为。如果把社会的物质资源比喻为“蓄水池中的水”,则可以把具有投资渴望和迅猛扩张倾向的企业、投资项目得到批准的单位和部门、追求大量囤积倾向的企业、大量进口倾向引起的迅猛出口现象、消费者对市场商品的过度需求、消费者对免费服务的过度需求,以及手中积蓄了一大笔钱的消费者(比喻为掌握水泵的 “吸入者”)。吮吸行为使池中的水位 (生产性闲置水平) 降低,甚至枯竭,即出现严重短缺。“吸入” 动力有数量动力及其相关的窖藏倾向、扩张倾向及其相关的投资饥渴以及出口倾向。其中扩张动力引起的投资饥渴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吸入” 因素。上述“吸入” 动力的可能性,是现实经济制度的某些方面尤其是社会主义企业的软的预算约束引起的。一般认为,生产和投资动力决定的窖藏倾向和投资饥渴只是“吸入”行为和资源短缺的必要条件,传统的社会主义企业的软的预算约束才是“吸入”行为和短缺的充分条件。

☚ 价格剪刀差   农业学大寨 ☛
短缺经济

短缺经济

总需求长期大于总供给的经济。其基本特征是: (1) 经济生活中的物资和服务缺乏现象是长期的,人们被迫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这种状况,消费者购物经常排长队,生产企业的采购员满天飞。(2) 在大部分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不起主要作用,货币的职能被削弱,经济的运行主要依靠各种非价格信号来调节。(3) 物资缺乏和物资剩余同时并存,互为因果,浪费不可避免。由短缺而造成的各种浪费、负担和不便大多由消费者承担。(4) 物资缺乏取决于需求过大,不在于供给过小。只要需求总量表现为趋向无穷大,则供给总量总是小于需求总量,表现为短缺经济。衡量一国经济是不是短缺经济的标志,是购买者能不能用他的货币买到他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人均消费水平或人均产出水平的高低。人均消费水平或人均产出水平低的国家的经济可能不是短缺经济,人均消费水平或人均产出水平高的国家的经济则可能是短缺经济。短缺经济不是衡量一国经济是否落后的标志。由企业预算约束软化造成的投资饥渴就足以使一国经济变成短缺经济。迄今为止,短缺经济的典型形式存在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

☚ 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资源约束型经济 ☛
000003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