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立胡亥
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发动的宫廷政变。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和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等随行。回归途中,行至平原津 (山东平原南),秦始皇病。他自知死神将近,命赵高草拟致长子扶苏的遗诏,命令扶苏速回咸阳参加葬礼。但诏书尚未发出,秦始皇就病死于沙丘 (河北广宗北)。丞相李斯为了稳定政局,决定秘而不宣始皇之死,将其遗体放置在辒凉车中以免腐烂。时置七月,天气炎热,李斯又让辒凉车载鲍鱼以乱尸臭,掩人耳目。命一贴身宦官坐在车中,代替始皇批阅奏章。大臣之中除李斯、赵高,以及胡亥和几个宦官外皆不知内情,照常奏事。赵高平素与胡亥关系较好,“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吏令法式” ( 《史记·秦始皇本纪》),得到胡亥的赏识。因此,他深知倘若胡亥即位,他必受宠; 倘若扶苏即位,必重蒙恬。于是他利用自己掌管皇帝符玺和起草诏令的特殊地位,与胡亥密谋矫改遗诏。为收买李斯,他们以保住其丞相职务为条件换取李斯的许可。结果,赵高与李斯合谋,把始皇遗诏更作为 “丞相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同上)。扶苏接到伪诏后,在孝道思想支配下,不听蒙恬劝阻,立即自杀。蒙恬不肯自尽,被使者逮捕入狱。这时,秦始皇尸体已运抵咸阳,李斯向群臣宣布了始皇的死讯及伪作的遗诏,胡亥继承皇位,是为秦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