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睡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睡眠shuìmián

〈名〉大脑中枢进入抑制状态的生理现象:睡眠不好│需要睡眠。

睡眠

(反)睡醒 觉醒

睡眠【同义】总目录


睡眠清睡

睡眠

睡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长夜沾湿何由彻!”

睡觉

睡觉

睡(睡眠;睡卧;睡寐;打睡;瞌睡;晚~) 觉 眠(眠卧;眠宿;眠睡;催~) 寝(燕寝) 寐(寐息) 歇(歇息) 躺 卧 困(困觉) 枕 滚(~草窝) 交睫(目不~) 安息 安置 合眼 阖眼
詈词。睡觉:挺尸 躺尸
睡觉和吃饭:寝食 茵饪
睡下和起床:寝兴
帝王睡眠休息:宫寝
睡觉的情况:睡性
倦极思睡:盹困 磕睡 瞌睡
 昏昏然想睡:昏昏欲睡 昏昏欲眼 昏昏嗜睡 恹恹欲睡
倦极而睡:睡兀
 疲倦欲睡的样子:迷顿
倦极必睡,如欠债必偿:睡债
爱好睡觉:好睡 貉睡 嗜睡
 不正常的嗜睡:昏睡
贪睡,不起床:慵眠 睡懒觉
 贪睡懒起:恋枕
睡觉状态:睡乡
 睡觉的姿态:睡态 睡相 蒙眬
 想睡觉或困倦而进入睡眠、半睡眠状态:渴睡 瞌睡
 倦极思睡的状态:瞌铳 磕铳
睡觉的感觉或情态:睡意
睡相不好:恶卧
想睡觉而两眼迷糊的样子:睡意蒙陇 睡意朦胧
(进入睡眠状态:睡觉)

另见:休息 梦 做梦 神志

☚ 睡、起   睡的时间 ☛
睡眠

睡眠shuimian

神经系统高级部位发生普遍抑制的一种重要生理过程。睡眠和觉醒都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只有在觉醒状态下,人体才能进行劳动和其它活动; 而通过睡眠,可以使人体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以便在睡眠后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与觉醒相比,睡眠时许多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一般表现为: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 伴有一系列植物性神经功能的改变,如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减少,胃液分泌增多、唾液分泌减少、尿量减少、体温略有降低、发汗功能增强等。不同年龄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不同,成年人每天需7~9小时;老年人需5~7小时;儿童时期,脑发育还不成熟,容易疲劳,因此,大脑皮层兴奋性低,外来的刺激易使之疲劳,需较长睡眠时间。

☚ 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梦 ☛

睡眠sleep

系与觉醒呈节律性交替的生理过程。睡眠时大脑皮层某些功能区兴奋性降低或处于抑制状态,对一般的刺激无反应或反应低下,如嗅、视、听、味、触、温度觉刺激等;生理功能降低,如新陈代谢降低、心率变慢、心搏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呼吸缓慢;肌肉松弛、肌紧张度减弱、自主活动停止;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些腺体分泌增多、发汗功能增强。睡眠时脑电波发生一系列改变,分为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产生睡意多由觉醒-睡眠周期、疲劳等因素引起,睡眠醒后精力充沛、体力恢复,因此睡眠是机体机能平衡的重要生理过程。

睡眠

睡眠

人的大脑皮层中有许多神经细胞,由于不断地工作,神经细胞由兴奋状态进入抑制状况,随着疲劳加深,这种抑制从局部逐渐向周围扩散,当皮层及皮层下都发生广泛的抑制后,就进入睡眠状态。睡眠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时人体生理活动减弱,绝大多数器官处于低代谢、活动少的状态,多数肌肉松弛,心跳呼吸慢、胃肠道分泌少,因而全身的能量消耗大为减少,体内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可以帮助还清工作时欠下的“氧债”,从疲劳中恢复,并调节各种生理机能,稳定神经系统的平衡,为第二天的活动积蓄好能量。有规律的保质保量的睡眠习惯,对于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有着重要作用,实验也表明,一个人连续几天被剥夺睡眠的话,可能产生许多不良影响甚至有生命危险。可见,睡眠是保持旺盛精力,健康长寿的重要保证之一。

☚ 睡眠卫生   睡眠的生理 ☛

睡眠

睡眠

是一种与觉醒状态周期性交替出现的机体状态。它是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只有通过睡眠,人体的体力和精力才能得到恢复,从而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睡眠时人的生理功能发生许多变化,主要表现为:
❶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
❷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
❸伴有一系列植物性神经功能的改变。例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体温下降、代谢率降低、呼吸减慢、胃液分泌增多而唾液分泌减少、发汗功能加强等。成年人每天需要睡眠7~9小时,儿童约需9~12小时,而老年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比较短。睡眠不是一种单纯的、始终如一的状态;相反,它不但有深浅程度的差别,而且还有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时相变化:即脑电图表现为高幅度同步慢波睡眠相,以及脑电图呈低幅不同步快波睡眠相,前者亦称慢波睡眠,其表现如上文所述;后者亦称异相睡眠或快波睡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异相睡眠时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以致唤醒阈提高;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弛。此外,在异相睡眠期间还有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如眼球出现快速运动、部分躯体抽动、血压和心率升高、呼吸加快等。慢波睡眠与异波睡眠是两个相互转化的时相。睡眠一开始首先进入慢波睡眠,约持续80~120分钟左右转入异相睡眠;异相睡眠持续20~30分钟左右又转入漫波睡眠;以后又转入异相睡眠。在整个睡眠过程中,这种反复转变约4~5次,但越接近于后期,异相睡眠持续的时间越长。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但觉醒状态只能进入慢波睡眠,而不能直接进入异相睡眠。做梦多发生在异相睡眠,所以做梦是异相睡眠的基本特征之一。异相睡眠具有重要生理意义,如对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新突触联系的建立及记忆等均有积极意义。

☚ 条件反射   睡眠发生的机制 ☛

睡眠sleep

指感觉减退,意识逐渐消失,机体失去对环境变化精确适应的一种生理状态。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随年龄、个体和工作情况而不同。睡眠有两种状态:
❶慢波睡眠,脑电图是慢而同步的波;
❷快波或去同步睡眠,是指在慢波睡眠之后脑电图又出现较快且不同步的脑波。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上述两种睡眠互相交替3~5次,直到觉醒。慢波睡眠中枢位于脑干中缝核的5-羟色胺神经元。快波睡眠中枢位于脑干蓝斑核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

睡眠

睡眠sleep

是复发的惰性或不反应精神状态。睡眠时,交替出现非快速眼动睡眠时相和快速眼动睡眠时相的周期性脑电活动。每人每晚约有4~6个周期,每一周期约有非快速眼动睡眠时相60~90min和快速眼动睡眠时相15min。梦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时相。睡眠分五期:第一期为低电压混合节律、无快速眼动睡眠时相,有身体飘浮感觉,醒后否认曾入睡;第二期是在上述背景上出现睡眠梭即突然出现每秒12~14次波和K-综合即多相高压波,此时睡眠甚好,睁开其眼而不见光,仍有未曾入睡的诉说;第三期有中量的高幅慢波脑电活动,对外界刺激有高阈限;第四期有大量的高幅慢波脑电活动,有半数为每秒2次波或更慢,此时睡眠最深,无精神活动,生命体征极正常;第五期脑电活动与第一期不易区别,但伴有发作性眼球快动和低幅波的肌电活动,此时有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的大量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梦。睡眠障碍是临床常见情况。

☚ 意识   感觉 ☛

睡眠

sleep


睡眠

sleep

睡眠

sleep
~不足insufficient sleep/~过度hypersomnia/~时间sleeping time/~疗法physiological sleep therapy

睡眠shuì mián

sleep

睡眠

睡眠sleep

可由各种行为及神经生理效应规定其特征的一种特定的失去意识的状态。在现代心理学中,用脑电波类型、新陈代谢过程、肌肉的状况、心率与呼吸率, 以及有无重要的快速眼动来定义并刻画睡眠及其各个阶段的特征。一般可分为快速眼动睡眠与非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主要是根据其定义特征 ——快速眼动以及一些不易觉察但很重要的因素,包括δ波的消失(高幅低频的脑电波)、松弛的肌肉、波动的心跳、不规则的呼吸、生殖器的变化、做梦(大约在80%~85%的这类研究中,以快速眼动期醒来的被试报告在做梦)来刻画其特征。非快速眼动睡眠通常根据观察到的δ波比率可分成四个独立的阶段:第一阶段整个大脑基本上无δ波,第二阶段有20%的δ波,第三阶段有20%~50%的δ波,第四阶段有50%以上的δ波。因此,第三和第四阶段通常称为慢波睡眠。这些阶段还表现出睡眠逐步向深睡发展,但这些阶段的特征是尚无快速眼动,有规则的心跳,有节律的呼吸,代谢活动处于低水平, 中等到高度的肌肉张力。尽管梦基本上同快速眼动发生联合,但大约有15%的情况表明,从非快速眼动中醒来的人报告在做梦,虽然这些梦没有像快速眼动时所做的梦那样有清晰的意像、情绪色彩和结构。

☚ 受体部位   睡眠毒素理论 ☛
0000180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