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正常X线解剖
眼眶是容纳眼球及其附属结构的四方锥形骨窝,眶缘向前并稍偏向外敞开,眶壁渐向后和稍向内倾斜形成眶尖部。
眼眶20°后前位X线摄片上,轮廓多呈带圆的方形,两侧形态、大小及密度相仿。眶顶以前颅窝为界,额骨水平板之脑回压迹可以显示,其前上缘外侧有新月样双弧影、隆起之上弧影为泪腺窝之顶缘,下弧影为眶上缘。泪腺窝深浅因人而异,但两侧多较对称; 眶内壁以筛窦为界,因骨板极薄而通称纸板,多呈2~3条致密线样影。眶底以上颌窦顶为界,骨壁亦较薄,眶下神经血管沟或其出口之扁圆孔可见于眶底中央部,其中为眶大动脉和上颌神经所通过;眼眶外侧壁较厚,由部分额骨及颧骨构成,但常因投影关系而显影不清,切线位则显影清楚。眶外缘稍内侧有一条由外上斜向下内的致密线影,为眼眶侧壁——颞窝前缘的切线投影,称无名线或眶斜线。眶尖部有蝶骨大翼和小翼构成的眶上裂,呈狭长的三角形透亮区,其中有眼肌运动神经(Ⅲ、Ⅳ、Ⅵ)、三叉神经(Ⅴ)眼分支和眼静脉所通过。正常眶上裂大小变异较大,但眶上裂的内上蝶骨小翼缘则经常保持正常的形态及致密的骨缘,蝶骨大翼常较薄而透明,勿误认为病理改变。蝶骨小翼为眶上裂上方之骨性三角形影,其顶部致密骨缘向外和前颅窝额骨之后缘相连,横贯重叠于眶窝之中央部通称蝶嵴(X片-213)。视神经孔位于蝶骨小翼的内侧,须采用53°后前或37°前后倾斜投照方能显影,其正常平均径线范围为3~7mm,视神经孔大多呈类圆形,围以致密而细薄之皮质骨。如投影良好,两侧视神经孔之形态及大小应对称。一般两侧平均径线差异不应超过1mm(X片-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