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一产程的临床过程和处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一产程的临床过程和处理 ❶ 临床表现 A.规律宫缩:产程开始时,宫缩间歇期较长(5~6分钟),持续时间短(30秒钟以内)。随著产程的进展,间歇期渐短(2~3分钟),持续时间渐长(50~60秒),且强度不断增加。至宫口开全时,间歇期仅1分钟或稍长,持续时间达1分钟以上。 B.子宫颈口扩张:宫缩渐频且不断加强,胎先露部逐渐下降,宫颈口逐渐扩张,至10cm时称宫口开全。此时宫颈口边缘消失,子宫下段与子宫形成宽阔的筒腔。 C.破膜:先露部前面的羊水约100ml,称前羊水,形成胎胞,有助于扩张宫颈口,宫缩继续增强,子宫羊膜腔内压力可达5.2~7.8kPa(40~60mmHg),胎胞多在宫口近开全时破裂。 ❷ 产程观察和处理:为了观察仔细,记录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目前多采用产程图。 A.子宫收缩
B.胎心音
C.子宫颈口扩张及先露部下降:描记出子宫颈口扩张曲线和胎头下降曲线,是产程图中最重要的两项内容,最能代表产程进展情况,能指导产程的处理。
·潜伏期:自规律性宫缩开始,至子宫颈口扩张2~3cm。平均每2~3小时开大1cm,共需约8小时,最大限值为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从子宫颈口扩张2~3cm到宫口开全为活跃期,平均约需4小时,最大限值8小时。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
·最初加速阶段:指从子宫颈口扩张2~ 3cm到4cm,约需1.5~2小时。 ·最大倾斜阶段:指从子宫颈口扩展4cm到9cm,在产程图上显示倾斜上升曲线。约需2小时。 ·减缓阶段:至宫口开全,约需半小时,然后进入第二产程。
掌握宫颈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的规律(图Ⅱ-47),才能避免产程进展中不适当的处置。 D.血压:于第一产程,宫缩时收缩压常升高0.65~1.3kPa(5~10mmHg),间歇期恢复原状。应每隔4~6小时测量一次,发现血压增高,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E.饮食: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易消化食物,并注意进足够的水分,以使产妇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F.排尿、排便:鼓励产妇每隔2~4小时排尿一次。因膀胱过度充盈会妨碍子宫收缩及先露部下降。胎头压迫有时可引起排便困难,应警惕有无头盆不称,必要时导尿。 初产妇宫口开大不足4cm、经产妇宫口开大不足2cm时,应用温肥皂水灌肠,既能清除粪便,又能刺激宫缩,加速产程进展。但胎膜早破、阴道流血、先露部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者,以及宫缩很强估计一小时内将要分娩或产妇患有心脏病者,则不宜灌肠。 G.胎膜早破:胎膜多在第一产程末自发破裂,前羊水流出。破膜后,应立即听胎心音,并观察羊水的性质、颜色和流出量,并记录破膜时间。
H.肛门检查:临产后,根据胎产次、宫缩强弱、产程进展情况,适时在宫缩时进行肛门检查(简称肛查)。次数不宜过多,临产初期可每4小时一次,经产妇或宫缩紧而强者可适当缩短时间。肛查可以了解子宫颈硬度、厚薄,子宫颈扩张程度,是否破膜,骨盆腔大小,确定胎先露、胎方位以及先露部下降程度等。先露部下降程度以坐骨棘为标志,平此线者为“0”,达坐骨棘下1cm时为“1”,棘上1cm时为“-1”,依此类推(图Ⅱ-48)。 Ⅰ.阴道检查:肛查先露部不明,宫颈扩张情况和胎头入盆程度不明,或疑有脐带先露或脱垂,或头盆不称经试产6~8小时产程进展缓慢者,应在严密消毒下行阴道检查,以便查明情况,决定分娩方式。 J.其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