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眼毒理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眼毒理学

眼毒理学

眼毒理学主要研究化学物对眼的损害及其机理。化学性眼损害可分为直接接触所引起的和化学物全身性吸收或中毒所引起的两大类。直接接触引起的损害,其程度决定于化学物的理化性质 (包括渗透能力和溶解度) 及接触的剂量(浓度)、时间和范围。全身性吸收或中毒可引起眼的各种组织的病变,对视功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1) 染色和沉着: 长期与某些化学物接触,可使角膜或结膜着色; 化学物也可进入组织而沉着于睑皮肤、结膜、角膜、晶状体及视网膜。表面组织的染色或沉着多在化学物与眼部直接接触后发生; 化学物全身性吸收或中毒时发生眼内部沉着,如醌、对苯二酚等可使角膜、结膜染色。银沉着于角膜、结膜,可使其呈褐色; 汞则以褐色的硫化汞形式沉着于睑皮肤、结膜及角膜。长期吸收汞蒸气使汞沉着于晶状体时发生金褐色反光。能引起睑皮肤、结膜、角膜染色或沉着的,还有金、铜、铬、锇、砷、沥青、邻苯二酚、间苯二酚、三硝基酚等的吸收或中毒。
(2) 过敏反应: 某些人眼部多次接触致敏性化学物后,可发生眼睑皮肤水肿或湿疹,结膜充血或水肿,睑结膜可有乳头状肥厚。主要症状为眼部奇痒。有时口服或注射致敏性药物亦可引起这种反应。眼部症状可单独出现,但常为致敏原引起的全身性变态反应的一部分。脱离接触可恢复。少数具有特异体质者,首次接触某些化学物就可发生睑部反应。
(3) 刺激性炎症: 大多数化学物对眼有刺激作用,直接接触可引起角膜、结膜的炎症反应。短期接触刺激性较强的物质即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角膜表层水肿、上皮脱落,结膜充血、水肿,发生灼痛、流泪及畏光。长期接触刺激性较弱的物质可引起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有机溶剂对眼的刺激作用与其渗透性及脂溶性有关。
(4) 腐蚀灼伤: 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如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钾、烧碱、石灰、氨水等,可使接触处的角膜、结膜迅速坏死糜烂,形成溃疡,甚至眼球穿孔而导致失明; 即使不造成眼球穿孔,化学物尤其是碱性化学物也可迅速渗入深部,损伤眼内组织,引起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及白内障等。一般说来,酸可使蛋白质立即凝固,而碱的渗透能力比酸更强,故碱性化学灼伤比酸性灼伤更为严重。碱可使蛋白质变为胶状碱蛋白化合物,又可使脂肪变为可溶于水的肥皂样化合物。
酸、碱眼灼伤急救:
❶彻底冲洗: 立即进行彻底冲洗。就近取用自来水、井水或河水均可。冲洗角膜、结膜面,并暴露上下穹窿部进行冲洗。如没有流水冲洗,也可用盆水浸洗。
❷注射中和剂: 碱灼伤时,可在球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而酸灼伤时可在球结膜下注射磺胺嘧啶钠。为了改善局部营养,也可在球结膜下注射自身血。
❸扩瞳: 用1%阿托品滴眼,扩大瞳孔,以防虹膜后粘。
❹防止感染和粘连: 局部用抗菌素眼药水和眼膏,以防感染; 为了防止睑球粘连,应每日涂眼膏,并用圆头玻璃棒分离上下穹窿部。
(5) 眼睑损害: 铊、砷、硒中毒时可发生眉毛和睫毛脱落。铊、有机汞、甲醇等急性中毒时,由于神经炎或眼肌麻痹可能引起睑下垂。
(6) 眼球运动障碍: 有机汞、锰、汽油、氯甲烷、乙二醇、二硫化碳等中毒可引起眼肌麻痹或眼球震颤。
(7) 晶状体混浊或白内障: 萘、二硝基酚、三硝基甲苯以及某些金属(如铊、钴、硒)的盐类、抗有丝分裂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白消安等)、皮质类固醇、氯丙嗪都可引起晶状体混浊。
萘是一种强烈的致白内障化学物,除引起人和实验动物晶状体混浊外,长期接触萘的工人还可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炎。晶状体混浊均为双侧性,晶状体吸收水分,出现小水泡,继而周边出现混浊。最后波及整个晶状体的皮质部及核,使之变为乳白色。
国外曾有将二硝基酚用于治疗肥胖症而引起白内障的报道。晶状体前囊下出现粉末状混浊,以后在后囊部也出现盘状金黄色混浊,逐渐向整个晶状体发展,形成白内障。
长期接触三硝基甲苯可引起白内障。在晶状体周边部呈环状混浊,由多个基底向外的楔形混浊联接而成,位于晶状体成人核和前后皮质内。少数病例在晶状体中央部也出现一环形混浊,直径约与瞳孔相等,此时明显影响视力。
(8) 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变:
❶视网膜化学物沉着: 在接触银、汞、萘、四氢萘等后发生。汞可使视网膜上出现点状金属反光及出血点。
❷视网膜水肿:见于碘化物、甲醇等中毒。
❸视网膜出血及渗出物: 见于汞、一氧化碳、硝基苯、萘等中毒。
❹视神经乳头水肿: 见于一氧化碳、三氯乙烯、二溴乙烷、有机锡等中毒。
❺视神经乳头炎: 见于甲醇、铊、砷、二硫化碳、萘、硝基苯等中毒。
❻视神经炎: 见于铅、铊、锰、一氧化碳、四氯化碳、二硫化碳、苯、氯甲烷、三氯乙烯等中毒。
❼视神经萎缩: 见于汞、铅、铊、有机锡、有机砷、二硫化碳、氰化物、三碘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甲醇、氯喹及奎宁等中毒。使用乙胺丁醇和链霉素也能引起视神经萎缩。
❽中毒性弱视: 是指由被吸收的毒物所引起的视力消退。这种视力损害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根据毒物对视网膜和视神经作用的部位不同,病变可分为中心暗点和视野缩小两类。中心暗点是毒物作用于视网膜上的视乳头黄斑束及视神经中轴所引起,发生于铅、铊、二硫化碳、甲醇、氯甲烷、三碘甲烷、四氯化碳、碘酸钾、三硝基甲苯、氯喹等中毒时。视野缩小是毒物作用于视网膜周边及视神经外围的神经纤维所引起,发生于有机砷、有机汞、碘酸钾、三硝基甲苯、四氯化碳、三碘甲烷、二硫化碳、甲醇、氯喹、奎宁等中毒时。
常见的损害眼的化学物如下:
甲醇 甲醇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性损害,可导致视神经萎缩(参见“醇类”)。二硫化碳 引起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在眼部,可表现为眼肌运动障碍或麻痹、视力减退、角膜知觉减退、中心暗点、视网膜动脉硬化。眼底血管异常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往往同时存在,并有视神经炎或视神经萎缩。如停止吸入毒物,症状不再进展,否则可致严重弱视。
砷化物 砷的无机化合物主要引起刺激或灼伤,还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知觉减退、角膜混浊或溃疡、眉毛和睫毛脱落。砷的有机化合物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视神经乳头炎、视网膜出血及视神经萎缩。
铊盐可损害神经,引起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炎和视神经萎缩。两眼可出现中心暗点。铊有脱发作用,并可使眉毛、睫毛脱落。有时也会发生睑缘炎、结膜炎、睑下垂、斜视、白内障、瞳孔扩大等。
奎宁 能使视力突然消失,伴有瞳孔扩大及视网膜水肿; 2~3周后视力可逐渐恢复,但视网膜血管逐渐变细,视神经乳头颜色变淡,视野缩小。
氯甲烷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使视觉失常,发生视力减退、复视、眼肌麻痹、调节失常或球后视神经炎。
溴甲烷 可直接损害神经系统,眼部表现有眼肌麻痹、复视、视力减退、视野有中心暗点。高浓度溴甲烷蒸气可刺激角膜和结膜。
一氧化碳 可致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网膜血管痉挛、视网膜有渗出物或出血、视野缩小、眼球震颤、调节与辐辏作用失常等。对视觉的影响可能由于大脑皮质长期缺氧的结果。
有机磷酸酯 包括军用神经毒剂如塔崩、沙林中毒时对眼的作用,首先表现为瞳孔缩小、睫状肌痉挛,引起眼球疼痛及强烈头痛、屈光改变、视力模糊、暗适应降低,可有视网膜充血和水肿,并引起夜盲和暂时失明。这些症状可在阿托品治疗后解除。
糜烂性毒剂 眼对芥子气特别敏感,在仅能嗅到的浓度(0.001mg/1)下接触1小时即可引起结膜炎,而这时对呼吸道和皮肤却无明显影响。此类毒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眼损害。轻度损害仅有结膜刺激症状,如结膜充血、水肿、流泪、睑痉挛等,一般1~2周即恢复正常。中度损害时,结膜刺激症状加剧,结膜和眼睑充血、水肿,有时发生睑缘糜烂,角膜可出现细微混浊小点,瞳孔缩小,需2~6周才恢复正常。严重损害时,结膜极度水肿,甚至暴露到睑裂外; 角膜混浊,并可发展成溃疡,以至角膜穿孔,导致失明。
刺激性毒剂 此类毒剂刺激性强,主要作用于眼及上呼吸道。接触苯氯乙酮催泪性毒剂后,眼灼热、刺痛、畏光,大量流泪和睑痉挛,也可引起眼球及眼眶痛。长时间接触可引起角膜混浊,导致视力减退。亚当气为喷嚏性毒剂,主要刺激上呼吸道,对眼亦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眼部烧灼感、刺痛、畏光、流泪和结膜充血,重者可引起角膜坏死。

☚ 皮肤毒理学   放射毒理学 ☛
0001428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