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眶底爆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眶底爆折

眶底爆折

当眼部被钝器击伤时,眼球向后推移,眶内压力急剧增加,致使眶下壁薄弱处(厚约0.5~1mm)爆炸骨折,骨折片和眶内软组织,多随之陷入上颌窦中,这种情况称为眶底爆折(blow-out fracture)。



眼部钝器伤,发生眶底爆折


伤后上下睑多呈青紫色。由于眼下直肌、下斜肌嵌顿于骨折缝中,复视为常发的主要症状。眼球向上、下运动受限制。眼部肿胀消退后开始出现眼球塌陷,其发生原因为
❶眶骨膜破裂,眶内脂肪进入上颌窦中。
❷眶内容积增大。
❸眶内血肿压迫和炎症病变使眶内脂肪发生坏死。
❹眼肌退缩和纤维化,使眼球固定于后位。眼球塌陷常伴有上睑假性下垂、睑板上陷窝加深及眼裂横径缩短等病象。此外常有眼部皮下气肿,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X线检查对此病的诊断很重要,常用鼻颏位片,必要时也可作断层X线照片,对骨折定位有重要意义。
X线照片常显示:
❶眶底下移。
❷骨折处呈“天窗”形。
❸上颌窦上部有“悬滴”形阴影。
❹上颌窦腔内混浊。
❺常合并有颧骨及上颌骨骨折。
眶底爆折常伴发眼部损伤,除复视外常见有:
❶视力减退,为骨折和血肿压迫损伤视神经所致。
❷视网膜剥离。
❸玻璃体积血。
❹晶状体脱位,继发性白内障。
❺虹膜破裂,以致瞳孔固定、继发青光眼。
❻角膜外伤和溃疡。
眶底骨折并有眼部症状者,应予手术治疗。治疗目的为使游离脱出的组织,回纳于眶内; 使骨折片复位,缺损较大者,应重建眶底,使眼内容物有所支撑。
手术复位以伤后7~10日为适当。手术进路有
❶从下睑下切口径路。
❷上颌窦根治手术径路。
❸以上二者联合径路。宜根据病情作出决定。
下睑下切口径路: 此种手术进路的优点为
❶适用于眶底骨折不重者。
❷能直接看清骨折病变,松解嵌顿组织及使骨折复位较易。
❸陈旧性骨折用此种手术方法较易整复。
❹如眶底骨缺损较重,可行眶底重建术。
方法为于患侧下睑缘之下3mm处做一横切口,暴露眼轮匝肌,并在皮肤切口下3mm处按肌纤维方向将此肌分开并向下分离至眶下缘。切开骨膜,用小骨膜剥离器分离眶底骨膜,暴露骨折处。详细检查眶底骨折病变,游离脱入上颌窦的软组织,使其向上回纳于眼眶内。应特别注意松解已嵌顿的眼下直肌,然后使骨折片复位。如遇眶底骨缺损较大,宜设法重建眶底。多需植入移植片以作修复,可取自体髂骨内侧部、上颌窦前壁或内侧壁、鼻中隔的筛骨正中板或肋骨片等以作移植。亦有采用聚氟乙烯及硅胶片以作眶底修补,对组织刺激很小,效果良好。
上颌窦根治手术径路:其优点为
❶可直视骨折处。
❷可使眶内组织及骨折复位,对眶部的损伤较小。
❸可以从窦内支撑骨折处,使其固定。
❹可清除窦内血块,并在下鼻道凿对孔,借以减少感染机会。
❺面部无切口。
❻可同时治疗其他面部的骨折。依Caldwell-Luc手术进行,但上颌前壁凿孔应稍大,以能伸入一指头为度。凿开上颌窦后,清除其中血块、血液,详细检查其顶部骨折处,并将眶内脱出物向上回纳于眶内。应注意松解嵌顿的眼下直肌,可于巩膜在此肌的附着处,用丝线贯缝一针,将丝线向上牵引,可助此肌的松解。然后用手指或钝头器械将骨折部复位。
☚ 鼻窦外伤   脑脊液鼻漏 ☛

眶底爆折

眶底爆折

眼部受钝性暴力后,眶内压突然升高,致眶底 (上颌窦顶壁)骨折下移,称为眶底爆折。仅眶底部骨折,称为单纯性眶底爆折;如合并有眶下缘或其它面骨骨折,则称为复杂性眶底爆折。
病因和发病机理 眼眶为锥体形骨腔,垂直径为35mm,横径40mm,进深50mm。其前缘较坚固。底部为上颌窦全顶部,骨壁很薄,约0.5~1mm,其最薄弱处位于眶下裂之前、眶下沟的内侧部。眶底骨折几乎均发生于眶下沟后部内侧1~3mm处。眼前部受大钝器(如拳击) 击伤,眼球向后移至狭小的眶尖部,使眶内压急剧增加,压力传至各眶壁,导致眶底薄弱处骨折,向外膨胀,致眶内组织、眼下直肌、下斜肌突入上颌窦内,并嵌顿于骨折缝中。根据损伤程度,眶底骨折有以下类型:凿开形: 骨片多落于上颌窦内; “天窗形”: 移位骨片常在眶内侧突入上颌窦内,仍与眶底连接,如打开的天窗; 嵌板形: 骨折片多为数小块,致眶底下坠如 “吊床”; 线形: 骨折呈线形;眶底全失: 眶底骨壁全部毁坏。
临床表现 眼睑肿胀、青紫,结膜下出血,或有皮下及眶内气肿; 初有眼球突出,出血吸收后,出现眼眶陷没及假性睑下垂; 因眼下直肌嵌顿,两眼向上看时可出现复视,多在急性反应消退后出现;眼球运动受限,常为眼球垂直轴运动受限制,以向上看时最常见,为眶内脂肪及眼外肌嵌入眶底骨折缝中所致,眼肌间接受伤及球后出血亦可发生眼外肌运动失调;眶下神经麻痹:麻痹区从下睑、颊部、鼻骨至上唇部。另外,尚可出现以下眼部症状及病变: 视神经管、视神经及血管直接受伤可致视力减退、水肿、血肿;晶体脱位、半脱位可致继发性白内障;虹膜瘫痪使瞳孔固定、扩大;虹膜破裂脱离,可引起虹膜震颤、青光眼;角膜损伤可发生溃疡。
诊断 伤侧眼球不能向上转动为重要的诊断征象。判断眼下直肌是否已嵌顿于骨折缝中,可进行“牵引试验”,其方法是于眼结膜囊表面麻醉,用眼科有齿镊从巩膜挟住下直肌肌腱,使眼球转动,如已嵌顿,则眼向上运动受限制 (可与健侧比较)。X线摄片为重要的诊断步骤,摄鼻颏位、鼻额位及侧位片可查出以下病变:典型影像为眶内组织脱入上颌窦内,其顶部呈“悬滴像”,但较少见;上颌窦顶部有不正常的软组织阴影; 有时可见骨片突入上颌窦中; 有眶底缺损。X线前后断层片可看出骨折的大小,较平片准确。
治疗 确诊有眼球陷没、复视及眼下直肌嵌顿,应于伤后1~3周内进行手术治疗。3周后,骨折处已出现骨性愈合,进行手术较困难。手术为松解已嵌顿的眼下直肌,回纳脱入上颌窦内的软组织,使骨折复位及修复眶底的破裂处。常用的手术进路有: 经上颌窦径路;眶下切口,骨膜下径路;或上两法联合应用。
较大的骨折可采用经上颌窦径路行眶底骨折复位,按一般上颌窦根治手术法进行。先在眼下直肌的附着处绕一缝线作牵引,以松解此肌,同时用钝分离器使脱入上颌窦的组织及骨折片复位。在下鼻道作对口,用凡士林纱布条或气囊填塞窦腔,10~15日后取出。早期,内后部较小的天窗形骨折,可采用眶下径路复位。在下睑睫毛下皮皱纹处作切口,分离眼轮匝肌至眶缘处,切开骨膜并向眶底后部分离至骨折处,松解嵌顿的眼下直肌及其他眶内组织,用自体髂骨片、特氟隆或硅酮胶片修复眶底破裂处。大而陈旧的骨折则应行眶下及上颌窦径路的联合手术治疗。手术后应用抗生素。

☚ 鼻窦战伤   鼻窦气压性损伤 ☛
000170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