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真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真鲷snapper sea bream,red sea bream

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又称加拉鱼、加级鱼、铜盆鱼。硬骨鱼纲,鲈形目,鲷科。长约50 cm。体高而侧扁,呈长椭圆形。头大,圆钝。口小,前位。上下颌牙前部圆锥形,后部臼齿状。体被栉鳞。背鳍连续,鳍棘部和鳍条部中间无缺刻;臀鳍具3鳍棘,第二鳍棘不特别强大。体淡红色,背侧散具若干鲜艳蓝色小点。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深30~90 m,温盐度较高,底质为礁石、砂砾或贝藻丛生的水域。喜集群,游泳迅速。主食底栖甲壳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小鱼、虾和藻类。春季至海湾产卵,卵浮性。受精卵在水温22~24℃经26 h孵化。分布于中国、日本及夏威夷等海区。中国沿海均产。为名贵食用经济鱼类,肉味美。世界年产量4万~6万t,日本、韩国及中国产量较多。是捕捞和人工增养殖重要对象之一。

真鲷

真鲷

辐鳍鱼亚纲鲈形目鲷科真鲷属一种。又名加吉鱼、铜盆鱼。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体长一般为193~452mm,体长为体高的2.1~2.8倍,为头长的3.1~4倍。体侧背部散布着鲜艳的蓝色斑点。尾鳍后缘墨绿色,背鳍基部具白色斑点。暖水性底层鱼类。喜栖于30~90 m的砂砾、岩礁和贝藻丛生的水域。生殖季节游至沿岸产卵。中国沿岸分布有3个群系:❶黄海、渤海群系;
❷台湾北部群系;
❸福建和广东群系。黄海、渤海群系越冬场位于海州湾东南外海,水深50~100 m的海域。越冬期在12月至翌年3月。每年4月游向海州湾和莱州湾沿岸产卵。食性较广,经济价值较高。生殖期在黄海、渤海区为5~7月,盛期为5月下旬;在福建沿海则为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11月为盛期。一般体重1kg左右的2~3龄鱼即可达到性成熟。平均怀卵量在100万粒以上,高的可达300万粒。卵径0.95~1.1mm,油球1个。孵化的适温范围为18~24℃。渔获个体长一般在160~600mm之间。10龄以下生长较快,10龄以上生长缓慢。最大个体全长可达845mm,体重8.8kg。有明显的洄游现象。黄海、渤海的鱼群每年3~4月作生殖洄游、产卵。10月后鱼群集结,一部分性成熟的亲鱼进入厦门附近渔场产卵,12月后东移越冬。中国山东沿海5月为捕捞季节,福建沿海则在10~12月。

真鲷

真鲷zhendiaoPagrosomus major

脊椎动物,鱼纲,鲷科。体高而侧扁,呈长椭圆形,背面隆起,长达50厘米以上。身体淡红色,上半部具有淡蓝色斑点,尾鳍后缘黑色。头大,口小,上、下颌齿的前部呈圆锥形,后部呈臼齿状。体被栉鳞。背鳍和臀鳍具有硬棘。栖息在近海砂砾底质海区,杂食性,主食贝类和甲壳类。喜结群。春季至海湾产卵。寿命较长。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肉味鲜美,汤味似鸡汤味道,是上等食用鱼类。


图271 真鲷

☚ 小黄鱼   罗非鱼 ☛
真鲷

真鲷Pagrosomusmajor

又称“加级鱼”。脊椎动物,鱼纲,鲷科。为暖温性底层鱼类。体高而侧扁,呈长椭圆形,体长12~50厘米以上。全身红色,背侧有淡蓝色发光的稀疏斑点,尾鳍后缘淡黑色。头大、口小,上、下颌牙前部圆锥形,后部臼齿状。体被栉鳞。背鳍和臀鳍具硬棘。栖息于近海砂砾底质海区,主食贝类和甲壳类。春季游至海湾产卵。我国沿海产量较多,是上等食用鱼类。


真鲷

☚ 鲈鱼   加级鱼 ☛
000010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