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真教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真教寺 俗称“凤凰寺”是中国江南伊斯兰教四大名寺之一。真教寺坐落在浙江省的杭州市,是元代时所建。原寺建筑配套,规模宏大,今只存有一座大殿,称之为“无梁殿”。无木架,上顶是西方的圆穹式。此外,还保存了十几块阿拉伯文的碑石。这些都是珍贵的文物、艺术品。 真教寺又名“凤凰寺”, 因原寺建筑群形似凤凰,故名。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浙江杭州市中山中路。相传始建于唐,据明弘治六年(1493)《重修真教寺碑记》谓, 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又《杭州府志》载,元延祐(1314—1320)年间由回回大师阿老丁建。原寺“琳宫室宇,八表遐张”。今仅存一大殿, 为元代遗物。砖结构,不用梁架,顶部呈穹窿式, 称无梁殿。殿内须弥座两侧,刻竹节望柱,束腰雕花草,图案精巧,刀法道劲, 为元以前旧物。寺院存有阿拉伯文碑石十一块,及明弘治、永乐敕谕碑,清顺治、康熙时重修该寺的碑记等文物, 为研究回族及伊斯兰教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真教寺中国古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山中路,又名凤凰寺。寺创自唐,于1281年重建,1451年至1493年扩建。1646年再次扩建。1929年,拆除寺门及门顶,加建5层木制塔式望月楼。又于1953、1961、1981年整修。占地面积2600 m2。殿内后壁下部3间各有青砂石制“经香台”1座。1953年在寺内新建了礼堂。存有明清石碑19块。寺院坐西朝东,院中为明大殿,后改成礼堂(1953),礼堂后设殿3间,中间1间面阔8.84 m,其余2间面阔分别为7.2 m、6.8 m。3间后殿均为圆拱顶。只是中间1间为8角重檐攒尖顶,其余2间为6角单檐攒尖顶。殿内须弥座为元代遗物。座两侧刻竹节望柱,束腰装饰卷草。真教寺为古代伊斯兰教四大著名清真寺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教寺 真教寺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山路羊坝头巷。因原建筑群形似凤凰,亦称凤凰寺,俗称礼拜寺。始建于唐代,元至正元年 (1341) 西域人阿老丁重建。明、清重修。现仅完整保存一元代大殿,面宽三间,砖结构,不用梁架,四壁上端转角处砌菱角牙子叠涩,上覆半球形拱顶,故称无梁殿。屋面建攒尖顶三座,筒瓦扳垅,翼角高翘。殿内正向墙砌有凹壁,壁面装有精湛的明代木雕,刻有笔法精美的阿拉伯文古兰经; 殿内的宋代石雕须弥座,两侧雕竹节望柱,束腰刻花草,刀法古朴洗练。寺内存有阿拉伯文碑石11块,还有明永乐、弘治敕谕碑以及清顺治、康熙年间重修此寺的碑纪等文物。 ☚ 真言宗 真耶稣教会 ☛ 真教寺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因其建筑形式类似凤凰,又名“凤凰寺”。寺址在杭州城区文锦坊西。杭州为唐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重要商港,一度为南宋首都,故阿拉伯、波斯等地伊斯兰教商人多侨居于此,并建有清真寺数处,现仅存凤凰寺一座。据该寺碑载,建于唐,毁于宋,元辛巳年(1281),复于废址上重建。寺内大殿不用木架,全用砖砌,顶部呈穹窿式,故称无梁殿。墙壁雕刻花纹,工艺精美,全属伊斯兰教风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