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省试湘灵鼓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省试湘灵鼓瑟 省试湘灵鼓瑟唐诗篇名。五言长律。钱起作。见《全唐诗》卷二三八。作于天宝九年(750)应进士考试时,是试帖诗,题目“湘灵鼓瑟”出自屈原《远游》中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全诗十二句六韵:“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此诗纯用赋体,扣题紧密,结构严谨,为试帖诗之名作。纪昀评云:“此诗之佳,世所共解。惟三句随手注题,浑然无迹,四句提醒眼目,通篇俱纳入‘听’字中,运法甚密,读者或未察也。”(《唐人诗律说》)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清音有馀,悠然不尽,可谓神来之笔,历来为人传诵。《旧唐书·钱徽传》载钱起“初从乡荐,寄家江湖,尝于客舍月夜独吟,遽闻人吟于庭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起愕然,摄衣视之,无所见矣,以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 起就试之年,李所试《湘灵鼓瑟》试题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深嘉之,称为绝唱。 是岁登第。”“鬼谣”云云虽出之后人附会,然由此亦可见此二句为人深赏之景况。清沈德潜评此二句曰:“远神不尽。”(《唐诗别裁》卷一八)《唐诗纪事》载大中十二年(858)宣宗与中书舍人李藩讨论试帖诗中重用字的问题时,李曾以此诗作为试帖诗的范本作解释,于此则可看出该诗影响之深远。 ☚ 闺情 寒食 ☛ 省试湘灵鼓瑟
【释】 1.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此题表明这是首试贴诗。“湘灵鼓瑟”这个题目摘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2.云和: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帝子:尧之女,即舜妻,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 3.冯 (音ping) 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4. 杳冥:高远貌,此指天空。 5.苍梧:苍梧之野,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译】 常常听说你——湘水之神灵, 善把云和山的古瑟弹奏和鸣。 这美丽的声响使河神冯夷起舞, 使楚地的客子不忍卒听。 那哀哀的乐调使无情的金石动情, 余音袅袅,飘入消隐在高远无垠的苍穹。 那葬在苍梧的舜帝之灵如怨如慕, 伞形的白芷也为之吐出缕缕芳清。 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 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洞庭。 曲终声寂,却不见你——湘水女神, 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 辉映在江面的倒影,如梦如幻、翠翠青青。 【评】 这是一首著名的试帖诗:“湘灵鼓瑟”之题,出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诗人前十句调动声觉、嗅觉、视觉、感觉来写湘灵鼓瑟,如“清音入杳冥”为声,“白芷动芳馨”是味,“冯夷空自舞”为视,“不堪听”、“苦调”、“怨慕”等为感。已使人有目不暇给,五色纷呈之感,而结句更妙: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可谓神来之笔。如此妙乐,读者自然企盼一睹弹奏者之丰采,而曲终时,弹奏者却悄然而逝,令人有扑朔迷离之感;而弹者不见,却又推出数峰青山,由仙界而渐渐复原为人界,似真似幻,如梦如醒,若仙若人,千种低回,万般惆怅。无怪传说钱起“从乡荐,居江湖客舍,闻吟于庭中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视之,无所见矣。……人以为鬼谣。”(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1,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2,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 【校记】 1.鼓,《全唐诗》一作“拊”。 2.空,《全唐诗》一作“徒”。 3.来,《全唐诗》一作“成”。 4.潇,《全唐诗》一作“湘”。 【注释】 [省试] 唐宋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会试。姚合《寄杨茂卿校书》:“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宋赵升《朝野类要·举业》:“除四川外,诸州及漕司解士,就礼部贡院锁试,名曰省试。” [湘灵] 《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后汉书》卷九〇上《马融传》:马融《广成颂》“湘灵下,汉女游。”李贤注:“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也。”徐松《登科记考》卷九天宝十载:“进士二十人。《永乐大典》引《苏州府志》:‘天宝十载,侍郎李麟知举,试《豹舄赋》、《湘灵鼓瑟诗》。’按《文苑英华》,《豹舄赋》以两徧用四声为韵。”钱起条下注云:“《唐才子传》:‘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载李巨卿榜及第。’《旧书》卷一六八《钱徽传》:‘父起,天宝十载登进士第。起能五言诗,初从乡荐,寄家江湖,常于客舍月夜独吟。遽闻人吟于庭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起愕然,摄衣视之,无所见矣。以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起就赋之年,李暐所试《湘灵鼓瑟诗》题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暐深嘉之,称为绝唱。是岁登第。’按李暐当作李麟。《困学纪闻》:‘钱起名在第六,《豹舄赋》。’”本年状元为李卿,同时及第者有谢良辅、魏璀、陈季,庄若讷、王邕等。 [云和瑟] 云和,山名。古取所产之材以制作琴瑟。《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郑玄注:“云和、空桑、龙门,皆山名。”鲍照《拜侍郎上疏》:“不悟乾罗广收,圆明兼览,雕瓠饰笙,备云和之品。” [帝子] 谓湘夫人。 [冯夷] 《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王逸注:“冯夷,水仙也,《淮南》言:冯夷得道以潜于大川也。”《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司马彪《清泠传》:“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 [苍梧] 苍梧山,又名九疑,在今湖南宁远县境,相传苍梧之野为舜埋葬之地。《礼记·檀弓上》:“舜葬于苍梧之野。”郑玄注:“舜征有苗而死,因留葬焉。”《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裴骃集解引《皇览》:“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山海经》曰‘苍梧山,帝舜葬于阳,丹朱葬于阴’。” [白芷] 香草名。夏季开伞形白花,果实长椭圆形,根入药,有镇痛作用,古以其叶为香料。《楚辞·招魂》:“菉 [洞庭] 即今湖南洞庭湖。《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即此。《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岳州”:“洞庭湖,在岳州巴陵县西南一百五十步,周回三百六十里。”本只限于今洞庭湖东北隅,历代屡经变迁,湖面扩大,南北朝时湖周五百余里,近代以来又日益缩小。 【评论】 《韵语阳秋》卷四:唐朝人士,以诗名者甚众,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选达为之游谈延誉,遂至声闻四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以是得名……然观各人诗集,平平处甚多,岂皆如此句哉?古人所谓尝鼎一脔,可以尽知其味,恐未必然尔。 《韵语阳秋》卷一五: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岂若后世务为哇淫绮靡之音哉?……钱起为《湘灵鼓瑟》诗云:“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鲍溶云:“丝减悲不减,器新声更古。一弦有余哀,何况二十五。”二公之咏,于一唱三叹之旨几矣。 《对床夜语》卷五:李赞皇《桂花曲》云:“仙女侍,董双成,桂殿夜凉吹玉笙。曲终却从仙官去,万户千门空月明。”钱起云:“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虽词约而深,不出前意也。赞皇诗,人少知之,而钱以此名世。亦可见幸不幸耳。 《后村先生大全集·题跋》:唐世以诗赋设科,然去取予夺,一决于诗,故唐人诗工而赋拙,《湘灵鼓瑟》、《精卫填海》之类,虽小小皆含意义,有王回、曾巩所不能道。本朝亦以诗赋设科,然去取予夺,一决于赋,故本朝赋工而诗拙。 《困学纪闻》卷一八:唐以诗取士,钱起之《鼓瑟》、李肱之《霓裳》是也,故诗人多。 《四溟诗话》卷二:诗有简而妙者……亦有简而弗佳者,若……陈季“数曲暮山青”,不如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四溟诗话》卷四:凡作诗以“青”字为韵,鲜有佳者……钱仲文《省试湘灵鼓瑟》云:“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摘出末句平平语尔,合两句味之,殊有含蓄。 《艺苑卮言》卷四:人谓唐以诗取士,故诗独工,非也。凡省试诗类鲜佳者。如钱起《湘灵》之诗,亿不得一;李肱《霓裳》之制,万不得一。 《诗薮内编·近体中·七言》:唐应制诸首拔诗,宋之问三作外,余皆未惬人意……至场屋省题诗,竟三百年无一佳者,《文苑英华》中具载可见。就中杰出,无若钱起《湘灵》,然亦颇有科举习气,如“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与起他作殊不类。下此若李肱、李郢,益无讥矣。 《麓堂诗话》:唐律多于联上著工夫,如雍陶《白鹭》、郑谷《鹧鸪》诗二联,皆学究之高者。至于起、结,即不成语矣,如杜子美《白鹰》起句,钱起《湘灵鼓瑟》结句,若奏金石以破蟋蟀之鸣,岂易得哉? 《围炉诗话》卷一:结句收束上文者,正法也;宕开者,别法也。上官昭容之评沈、宋,贵有余力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贵有远神也。 《唐诗镜》卷三一:只后二语佳,余情余韵不尽。 《而庵说唐诗》卷二二:云和,地名,此地桐木,斫琴瑟,音最精。《周礼》:“云和之琴瑟。”帝子,指湘灵,灵即舜二妃湘君也。以“湘灵鼓瑟”直做起,看他如何做下去。冯夷,水神。《楚辞》“使湘灵鼓瑟兮”下有“舞冯夷”三字,故以冯夷舞承。空自,见舞者自舞,人不得而知之。楚客,指屈平。听鼓瑟而心悲,故云不堪。“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瑟之调苦,凄如金石之感人而凄折;瑟之音清,听之如在转,愈入于杳冥而难追。苍梧,《礼记》:“舜葬苍梧之野。”怨慕,“舜号泣于昊天”。《孟子》曰:“怨慕也,怨己之不得于其亲而思慕也。”清苦之音调,足使舜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楚辞》:“绿 《说诗晬语》卷下:唐时五言以试士,七言以应制。限以声律,而又得失谀美之念,先存于中,揣摩主司之好尚,迎合君上之意旨,宜其言之难工也。钱起《湘灵鼓瑟》、王维《奉和圣制雨中春望》外,杰作寥寥,略观可矣。 《重订唐诗别裁集》卷一八:远神不尽。又:落句固好,然亦诗人意中所有,谓得自鬼语,盖谤之耳。 《诗学全书》卷二:《楚辞》:“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湘灵,诗湘夫人,实乃湘水之神。首二点题。《周礼》:“云和之琴瑟。”按“云和”,山名,出材可为琴瑟。帝子,尧女也。次联旁衬湘灵。冯夷,河神。楚客,谓屈平。三联写鼓瑟。四联苍梧、白芷,写湘灵,怨慕、芳馨写鼓瑟。《楚辞》:“朝发轫于苍梧兮”,又“绿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五排凡例》:试贴一体,特便于场屋,大手笔多不屑为,昌黎所谓类于俳优者之词也。即唐贤佳制,与诸体诗并列,几于无可位置。兹选概不之及,惟存钱起《湘灵鼓瑟》一篇,亦以其结句入神而存之,非以其为试帖也。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笺注》卷一二:“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此解以题实起,而以虚笔承此虚,最难措手。云和之地,桐木为琴瑟,其音最清。帝子,指湘灵,即舜二妃湘君,盖帝尧之女也。冯夷,水神,因《楚词》湘灵鼓瑟下有“舞冯夷”三字,故用为承。冯夷之舞,不如湘灵之瑟,故曰“空自舞”。楚客,屈原也。屈原放逐而死,幽怨之魂听此哀音,愈不堪矣。“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中解写鼓瑟之如怨如慕,非有非无,却是湘灵身份也。金石之音,最为凄楚,今瑟之调苦,足以感人而必悲,但其音清入于杳冥之际,又渺茫无定也。舜为怨己之不得于亲,而号泣旻天,终身思慕,及舜崩则葬于苍梧之野。今闻瑟调凄苦,能使舜来怨慕。白芷,香草也。《楚辞》“绿 《退庵随笔》卷二一:纪文达师曰:“试帖结语,更要紧于起语,起语可平铺,结语断不可不用意。钱起《湘灵鼓瑟》诗,自以结语擅场。”又,又曰:“陈季《湘灵鼓瑟》诗:‘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语略同钱作。然钱置于篇末,故有远神,此置于联中,不过寻常好句。” 《养一斋诗话》卷一○:近人论诗,多以蜂腰为病。然如……钱仲文“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皆历世相传之名作,而亦犯此病,并不累其气体,何也?乃知此病,在诗为至小,而徒去此病,亦不足以为佳诗耳。 省试湘灵鼓瑟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①。冯夷空自舞②,楚客不堪听③。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④。苍梧来怨慕⑤,白芷动芳馨⑥。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⑦。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⑧。 【作者小传】 钱起(710?—782?),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九载(750)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乾元二年(759)为蓝田尉,与王维唱酬。历祠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等职。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上、《极玄集》卷上、《旧唐书·钱徽传》、《新唐书·卢纶传》等。其诗享有盛名,与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𣲗、夏侯审、李端并称“大历十才子”,又与郎士元并称钱郎。多饯送应酬之作,“体格新奇,理致清赡”(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上),为大历诗风之代表人物。有《钱考功集》。 【解题】 此诗乃钱起于天宝九载(750)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的诗。当时进士考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所以称为“省试”。这年考试诗的题目是《湘灵鼓瑟》。湘灵:湘水的神灵,即指帝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之句,此诗即以这传说为题材。全诗结构紧密,意境含蓄,尤其是尾联二句,摇曳多姿,韵味深长,历来为人们所激赏。唐代进士试帖诗限定时间、题目、句数、字数、押韵等等,不容易写出好诗,而钱起此诗却不失为一首难得的“好试帖”。 【注释】 ①二句为倒装句,意谓曾经听说湘灵善于鼓瑟。鼓:弹奏。云和:古时琴瑟等乐器的代称,语出《周礼·春官· 大司乐》“云和之琴瑟”。瑟:拨弦乐器,通常有二十五弦,每弦有一柱。常:尝,曾经。帝子灵:即指湘灵娥皇、女英,她们是帝尧之女,故称“帝子”。 ②此句意谓冯夷随湘灵起舞却相形见绌。冯(ping)夷:神话中的水神名。空:徒然,无效果。③楚客:指屈原。屈原《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两篇,写神仙之间相爱相思故事。此处意谓屈原听了动人的湘灵鼓瑟悲不能禁而写出诗篇。④二句意谓瑟的悲调和清音比金石乐器钟磬发出的音调更凄凉,其音响高入天空。苦调,即悲调,古人评乐以悲为美。金:指铜钟类乐器。石:指石磬类乐器。杳冥:指极高远之处。⑤此句意谓这悲调清音来自娥皇、女英对野死于苍梧的帝舜的哀怨和思慕。 ⑥白芷:香草名。《九歌· 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此处用其意,以香草发出芬芳兴怨慕之情。⑦二句写湘灵鼓瑟时的自然环境与所弹的琴调相应。兼用李白《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词意。⑧二句既写环境,又点出题意。曲终:结“鼓瑟”。人不见:点“灵”字。江上数峰青:点“湘”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