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Shěng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四川之成都、合江,云南之泸水,湖南之芷江,湖北之武汉,山西之大同、长治及吕梁地区均有。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据 《左传》 注云: “宋国之姓。” 宋有大夫省臧。其系出子姓耶? 明代有省凯,萍乡知县。 或音xǐng,亦现行姓氏。
省Xǐng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甘肃之永登,山西之太原、长治等地方方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据《左传》注云:“宋国之姓。”当系出子姓。 一音shěng,亦现行姓氏。 省shěng❶曾,曾经。刘沧《与重幽上人话旧》;雪飞天末水空流,省与师同别异州。李商隐《评事翁寄赐粥走笔为答》: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 ❷少,莫。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老罢休无赖,归来省醉眠。
省xǐng知道,明白。李昌符《远归别墅》:马省曾行处,连嘶渡晚河。 省1.xǐng ❶察看。張衡《東京賦》:“省幽明之黜陟,乃反斾而迴復。” ❷檢查,反省。《古文苑》董仲舒《士不遇賦》:“雖日三省於吾身兮,繇懷進退之惟谷。”馮衍《顯志賦》:“內自省而不慙兮,遂定志而弗改。” ❸明白。揚雄《太玄賦》:“省憂喜之共門兮,察吉凶之同域。” ❹探望,問候。司馬相如《長門賦》:“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親。” 2.shěng ❶節制,減少。司馬相如《上林賦》:“出德號,省刑罰。” ❷王宮禁地之稱。王粲《槐樹賦》:“既立本於殿省,植根柢其弘深。” 省shěnɡ❶曾也。多与曾对举。岑参《函谷关歌》诗:“野花不~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窦巩《江陵遇元九李六纪事书情》诗:“梦想何曾间,追欢未~违。”白居易《放言》诗:“北邙未~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贾岛《寄贺兰朋吉》诗:“会宿曾论道,登高~议文。”又《巴兴作》诗:“三年未~闻鸿叫,九月何曾见草枯。”李洞《叙旧游寄栖白》诗:“~冲鼍没投江岛,曾看鱼飞倚海樯。”对举之,互文也。贾岛《送令狐相公》诗:“罢耕田料废,~钓岸应榛。”又《赠僧》诗:“从来多是游山水,~泊禅舟月下涛。”黄滔《和吴学士对春雪献韦令公次韵》诗:“梁苑还吟客,齐都~创宫。”李群玉《赠妓》诗:“谁家少女字千金,~向人间逐处寻。今日分明花里见,一双红脸动春心。”省向,曾向也。李郢《张郎中宅戏赠》诗:“谢家青妓邃重关,谁~春风见玉颜。闻道彩鸾三十六,一双双对碧池莲。”谁省,谁曾也。李商隐《评事翁寄赐饧粥》诗:“粥香饧白杏花天,~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省对,曾对也。又见“不省”“省曾”“省识”“未省”。
❷少也;休也;免也。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诗:“老罢休无赖,归来~醉眠。”省与休为对举之互文。黄庭坚《江城子》词:“倩人传语问平安,~愁烦,泪休弹。”省与休亦互文。《[[!NB130]]梅香》剧二:“梅香嗏!~闹;小姐哎!你休焦。”《范张鸡黍》剧三:“谢相识亲友~僝僽。”犹云少僝僽或休僝僽也。僝僽义犹烦恼。《倩女离魂》剧一:“姐姐!且宽心,~烦恼。”又见“省得”“省可”“省可里”“省人情”。另见674页“省xǐnɡ”。
省xǐnɡ记也;忆也。《乐府诗集》八十《醉公子》诗:“昨日春园饮,今朝倒接篱。谁人扶上马,不~下楼时。”不省,不记也。韦应物《雪中》诗:“连山暗古郡,惊风散一川。此时骑马出,忽~京华年。”忽省,忽记也。李商隐《中元作》诗:“曾~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曾省,曾记也。许浑《听唱山鹧鸪》诗:“夜来~得曾闻处,万里月明湘水秋。”曹唐《小游仙》诗:“~得壶中见天地,壶中天地不曾秋。”省得,记得也。姜夔《湘月》词:“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谁省,谁记也。《阳春白雪》八张榘《应天长》词《苏堤春晓》:“费人~,隔夜浓欢,酲处先觉。”费人省,费人思索记忆也。《花庵中兴词选》一康与之《喜迁莺》词:“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重省,重忆也。白居易《画竹歌》诗:“西丛七茎劲而健,~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此与忆字互文也。《勘头巾》剧楔子:“全不~上青骢,只记得金钟漫捧,直劝我吃的到喉咙。”此与记字互文也。另见552页“省shěnɡ”。 省 省❶记,忆。李商隐《中元作》:“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谁开。” ❷曾。岑参《函谷关歌》:“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❸休,免。黄庭坚《江城子》:“倩人传语问平安,省愁烦,泪休弹。”省愁烦犹言休愁烦。 ☚ 相将 看 ☛ 省 省省可❶犹记,忆。姜夔《湘月》(五湖旧约):“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谁省”,即谁记。康与之《喜迁莺》(秋寒初劲):“秋寒初劲。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重省”,即重忆。 ❷少,休,免。黄庭坚《江城子》(画堂高会酒阑珊):“倩人传语问平安。省愁烦。泪休弹。”“省”与“休”为对举之互文。又作“省可”,即休要。苏轼《临江仙》(谁道东阳都瘦损):“省可清言挥玉麈,真须保器全真。” ☚ 点检 咱 ☛ 省 根据清代的政制,在鸦片战争以前(1820年)我国共划分为25个一级行政区域:直隶(今河北省)、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18省,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5个将军辖区、西藏、西宁(今青海省)2个办事大臣辖区。截止辛亥革命前,一级行政区划省的数目并无变化,只是改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4个将军辖区为奉天(今辽宁省)、吉林、黑龙江、新疆4省;将福建省台湾府升省,1895年又割让于日本。所以清末我国政区应该是22个省(或称内地18省和外4省),及3个特别区(1个将军辖区和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计25个一级行政区。清代各省是根据明代布政使司的旧区,所以行政制度也多与明朝时一样。明代的制度:各省设左右承宣布政使以理行政,提督按察使以辖刑名。以后又在重要地方,设置总督与巡抚,不过当时的总督与巡抚,是因事而设,事情完毕便撤废,所以明末的督、抚虽多,但不是一种固定的制度。到了清代,增强督、抚的权力,便形成了一省的大员,最高的长官了。总督与巡抚的名位,则因设置时辖区有大小而不同,总督初设时皆辖一省,后有兼辖两省(如湖广、两广、闽浙、云贵)及三省(如两江辖苏、皖、赣;及清末的东三省辖奉、吉、黑);巡抚初设,则多在各省冲要地方,后来才一省一人,但是没有兼辖两省以上的。总督的职权:奏折咨请;制定省例;升调黜免文武官吏;监督文武官吏;节制绿营军队;上奏会计及监督藩库;第四审之裁判;外国交涉。巡抚的职权与总督略同,除司职上述同总督掌理八项外,还有巡抚特有的四点:监理关税;总管盐政;监临乡试;管理漕政。其职务大致与总督平等,而权力略小。惟巡抚要掌兵权,尚须兼提督而后可,总督则不必。 省 省xǐng(1)懂得、了解,明了。张先《剪牡丹·舟中斗双琵琶》:“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思幽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进。”(1—79) 黄庭坚《品令·茶词》:“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中快活自省。”(1—406)(2)记,记忆。晁补之《安公子·送进道四弟赴官无为》:“一番伤华鬓,放歌狂饮犹堪逞。水驿孤帆明夜事,此欢重省。”(1—563) 姜夔《湘月》:“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归家乐事谁省。”(3—2184) ☚ 形模 兴来 ☛ 省 省xǐng视察。《大雅·皇矣》三章: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说文》: “省,视也。”段注:“省者,察也。”朱熹《集传》: “言帝省其山,而见其木拔道通,则知民之归之者益众矣。” 《大雅·常武》二章:“率彼淮浦,省此徐土。”郑《笺》: “率,循也。王使大夫尹氏策命程伯休父于军将行治兵之时,使其士众左右陈列而敕戒之,使循彼淮浦之旁,省视徐国之土地叛逆者。” ☚ 削 尝 ☛ 省读音sh·eng(ˇ),为eng韵目,属ing—eng韵部。所景切,上,梗韵。 ❶节省。 ❷简略。 ❸免掉;减去。 ❹行政区划单位,直属中央。 上一条: 憴 下一条: 渻
省读音x·ing(ˇ),为ing韵目,属ing—eng韵部。息井切,上,静韵。 ❶醒悟;明白。 ❷探望;问候。 ❸反省;内省。 上一条: 醒 下一条: 箵
省读音x·ian(ˇ),为i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息浅切,上,狝韵。 ❶通“狝”,秋天打猎。郑玄注:“省,当为狝。狝,秋猎也。” ❷引申为秋田而祭之名。 上一条: 洒 下一条: 蚬 省sen3(名)专指省城:这杂酒罐安逸得很,就是成都~西安~,哪里找得到哦。(川文82.3.40) 省〔sheng〕 sent: 湖南~。fux lanx sent. 省城 〔sheng cheng〕 jib sent;sent zenl. 省得 〔sheng·de〕 mians dex:穿厚点~着凉。hnend jiddeab ad njed mians dexzhaos zanl. 省份 〔sheng fen〕 sent. 省会 〔sheng hui〕 jib sent. 省俭〔sheng jian〕 jid seit. 省心 〔sheng xin〕 jid yaotdand send.
省〔xing〕 省悟〔xing wu] seat. 省{}三4083①动骂;斥责。粤语。广东阳江〖 〗。~一餐骂一顿。香港。林迪《半生牛马》:「回到家中反而被阿美~了几句,话我太浪费。」②动间除;摘去(叶子等)。粤语。广东广州〖 〗。~芥菜仔间芥菜苗‖~几荚菜叶摘去几片菜叶。广东阳江〖 〗。③动掸(灰尘);擦(污垢)。⑴粤语。广东广州〖 〗。呢个樽要用沙慢慢~好仔这个瓶子要用沙子慢慢把它擦干净。⑵闽语。福建福安〖 〗。~灰尘掸灰尘。④动懂。晋语。山西忻州〖 〗。木匠营生他~不得他不懂。⑤动有裂纹。西南官话。贵州大方〖 〗。⑥动产;生下。晋语。陕西绥德〖 〗。~下了个牛不老产下了一头牛犊儿。⑦动擤(鼻涕)。⑴赣语。江西宜春〖 〗。~鼻银擤鼻涕。⑵闽语。台湾〖 〗。⑧形含淀粉少,不面;不柔软。西南官话。广西桂林〖 〗。⑨名刺入肌肤的竹或木的芒(细刺)。吴语。浙江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草木》:「《说文・束部》:『束,木芒也。读若刺。』甬俗谓竹木之芒刺入肌肤曰束,其细小者,呼如省县之~。」   省shěng❶减少;免除 △ ~事。 ❷节约(跟“费”相对) △ ~了一笔开支。 ❸我国行政区划单位,直属中央;指省会 △ 河北~∣~城。 ❹姓。 另见886页xǐng。
省xǐng❶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 △ 反~。 ❷明白;觉悟 △ 不~人事|猛~。 ❸〈文〉看望;探望 △ ~亲。 ❹姓。 另见713页shěng。 省❶节约:~钱︱俭~︱节~︱~吃俭用。 ❷免掉;不费:~略︱~事︱~心。 ❸简略的:~称︱~写。 ❹全国第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单位;指省行政机关所在地:~志︱~长︱~份︱~界︱~立︱~治︱~城︱~会︱~垣(yuan)︱外~︱进~︱抵~︱~辖市。 ❺古代官署名:尚书~︱中书~。 另见 xing。
省❶检查自己:~察丨反~丨内~。 ❷醒悟;知觉:~悟丨猛~丨深~丨不~人事丨发人深~。 ❸探望父母或其它尊长:~亲丨~视丨~问丨~墓丨归~。 另见 sheng。 省shěng❶ 减免,除去:省略│省事不如省官。 ❷ 节俭:省工│省时。 ❸ 行政区划单位:省级│省立│河北省。 ❹ 省会城市:进省。 ❺ 姓。 另见575页xǐng。
省xǐng❶ 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自省︱反省。 ❷ 看望:省亲︱归省。 ❸ 明白,觉悟:省悟︱发人深省。 ❹ 姓。 另见458页shěng。 省(3次) ❶察看。降~下土方《天》 闻~想而不可得《章·悲》 ❷省察;反思。内惟~以端操兮《远》 省xǐng❶检视,审度。《远游》:“内惟省以端操兮。”内惟省,自我反省、自我审视。 ❷视察,察看。《天问》:“降省下土四方。”王逸注:“言禹以勤力献进其功,尧因使省迨下土四方也。”洪兴祖补注:“省,察也。” ❸ 回想,追忆。《悲回风》:“闻省想而不可得。”蒋骥注:“省,忆也。”姜亮夫通故:“闻、省、想分三层写。……省者省察遍观之也,追忆以复其原也。此境界在求追忆当时,而后印象为认识之追忆。” 省sheng另见xing。省报 省便 省城 省道 省得 省掉 省份省府 省会 省级 省俭 省界 省力 省略 省内 省钱 省区 省去 省却 省事 省市 省时 省属 省外 省委 省下 省线 省心省优 省长 省直 省治 俭省 简省 节省 轻省 外省 省部级省纪委 省军区 省略号 省略句 省市区 省辖市 省油灯 省政府东三省 省吃俭用 省繁从简 省委书记 省委委员 省心省力 省衣节食 省直机关 节省时间 省直辖行政单位
省xing另见sheng。省察 省基 省墓1 省亲 省识 省视 省思省藤 省悟 反省 归省2 警省 猛省 内省 深省 发人深省 省(一)shěng (二)xǐng【辨形】 上是少,中间是竖,不是竖钩。9画。会意。 【辨义】省(一)shěng ❶ 行政区域单位,直属中央:省城|省份|省会|省级|省界|省立|省区|省委|省垣(yuán)|省长|省志|省治|省辖市|抵省|进省|外省|东三省。 ❷ 免掉,减去: 省便|省得|省掉|省略|省免|省去|省却|省事|省心|省略号|减省|轻省。 ❸ 节约,不浪费:省俭|省劲|省力|省钱|省下|省油灯|省吃俭用|俭省|节省。 ❹简略的:省称|省写|“佛”是“佛佗”之省。 ❺古官署名: 尚书省|中书省。 (二)xǐng ❶ 看望父母、尊亲:省墓|省亲|省视|省问|归省|晨昏定省|昏定晨省。 ❷ 醒悟,知觉: 省事|省悟|猛省|深省|不省人事|发人深省。 ❸检查自己:省察|反省|内省|自省|内省不疚|日省月试。 【辨析】 二音都可表示动作义。区别在于: 一、词性有所不同: 省(一)shěng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二)xǐng只构成动词。 二、表义范围不同: 省(一)shěng用于行政区域和古代官署名,还用于“省免,节约,省略”等义,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结果;(二)xǐng用于“看望,醒悟,反省”等义,表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省sheng❶俭省;节约(跟“费”相对):~时间|~力气|汽油不多了,~着点儿用|这笔钱是一分一分~下来的|能不能在材料上~一~? ❷免掉;减去:这个字可以~|必要的手续不能~|这样做~去了许多麻烦。 ❸我国地方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直属中央:河北~|山东~|西南三~|台湾是中国的一个~|~与~之间要互相协作。注意“反省、省悟、省亲、不省人事”等词语中的“省”读xing。 省(反)费 省shěng❶节省:我受用些,就费些;我受些委屈,就~些。(五三·1235)你这二年在那里念书,家里也~好大的嚼用呢。(十·218) ❷减去;减少:我们索性吃了饭再过去罢,也~好些事。(十一·241) ❸免得:晴雯听了冷笑道,“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也~了爷生气。”(三一·721)这个人还算造化高,~了当那出名儿的忘八。(六七·1650) ❹元明以后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单位:老爷既到这一~,难道就没抄一张本~护官符来不成?(四·80)带着家眷,这一~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五十·1172)
省xǐng❶省晨:(黛玉)次日起来,~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三·72) ❷神态清醒;明白: 闻得吃了米汤,~了人事,别人未开口,林黛玉先就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二五·581) 另见sheng。
省shěng省级官府:只见门上传进一角文书,是议取到~会议事件,贾政只得收拾上~,候节度派委。(九九·1277) 另见xing。
省xǐng另见sheng。 省❶善也。《詩經·大雅·皇矣》: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 鄭玄箋:“省,善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省,昔井反。” 《禮記·大傳》:“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高祖。” 鄭玄注:“省,善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省,舊仙善反。案: 《爾雅》 云: 省即訓善,息靖反。” ❷减也。《禮記·月令》:“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獄訟。” 鄭玄注:“省,减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省,所暴反,注同,徐所幸反。” 《禮記·鄉飲酒義》: “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省矣。” 鄭玄注: “小减曰省。” 陸德明《經典釋文》: “省,所領反,徐疏幸反,注同。” ❸察也。《禮記·禮器》:“孔子曰:禮不可不省也,禮不同,不豐,不殺,此之謂也。蓋言稱也。” 鄭玄注:“省,察也。” 《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鄭玄注: “省,察也。” (《通德堂經解》)《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肖而内自省也。” 鄭玄注: “省,察也。” (《鄭氏佚書》) 《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 鄭玄注:“省,思察己之所行也。” (《鄭氏佚書》) ❹當爲“獮”,秋田也。《禮記·玉藻》:“唯君有黼裘以誓省,大裘非古也。”鄭玄注:“省,當爲獮。獮,秋田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省,依注作獮,息典反。”《禮記·明堂位》:“秋省。” 鄭玄注: “省,讀爲獼,獮,秋田名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獼,仙淺反。” ❺猶 “審” 也。《禮記·樂記》:“廣其節奏,省其文采。”鄭玄注: “省,猶審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省,西領反。” 费;节、省○费fèi(动)花费;耗费:~钱|~事|~力|~了半天工夫|~尽心机|~尽思量|~了许多口舌|~了很大周折|~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了三个钟头的时间,才把活干完。 ●节jié(动)节省;限制:~电|~水|~煤|~俭|~制|~衣缩食|开源~流。 ●省shěng(动)俭省;节约:~钱|~事|~力|~时间|~燃料|~吃俭用|~着点儿用|用钱很~|能~就~。 省←→费shěng ← → fèi省:俭省;节约。 费:花费;耗费。 【例】 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清·曹雪芹: 《红楼梦》)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汉·贾谊:《过秦论》) 省shěng〖动词〗 一、减少,节省(4)。《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省繇赋。——减少徭役和赋税。《路温舒尚德缓刑书》:崇仁义,省刑罚。——尊崇仁义,减轻刑罚。《黄冈竹楼记》:以其价廉而工省。——因为它价钱便宜,用工节省。 二、读xǐng。察看,检查(1)。《敬姜论劳逸》:久省其典刑。——晚上检查法令和刑罚的执行情况。 三、读xǐng。知道(1)。《祭十二郎文》:不省所怙。——不知道自己父亲的样子。 四、读xǐng。探望,问候(2)。《祭十二郎文》:吾往河阳省坟墓。——我到河阳去祭扫坟墓。《祭十二郎文》:当来省吾。——你来探望我。 省xǐng❶ 视察,考察。《诗经·大雅·常武》:“率彼淮浦,~此徐土。”(率:循,沿着。)《孟子·梁惠王下》:“春~耕而补不足,秋~敛而助不给。”(给jǐ:丰足。) ❷ 反省,检查。《论语·学而》:“吾日三~吾身。”《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❸ 问候,探望。《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昏定:晚上伺候父母安睡。)魏禧《大铁椎传》:“北平陈子灿~兄河南。” ❹ 明白,知道。《列子·杨朱》:“实伪之辩,如此其~也。”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❺ 记得,记忆。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少孤,及长,不~所怙,惟兄嫂是依。”(所怙:所依赖的人,即父亲。)袁枚《黄生借书说》:“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记。” ❻ 周代天子派使臣安抚诸侯的礼节。《周礼·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五岁遍~。” 另见569页shěng。
省shěng❶ 减少,简约。《左传·昭公三年》:“景公于是~于刑。”《管子·八观》:“是故明君在上位,刑~罚寡。” ❷ 王宫禁地,禁中。《后汉书·清河王庆传》:“帝移幸北宫章德殿,讲于白虎观,庆得入~宿止。”后为中央官署名(尚书、中书、门下等官署均设于禁中,因亦称省)。《旧唐书·职官志一》:“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 ❸ 元以后为行政区域名。魏禧《大铁椎传》:“七~好事者皆来学。” ❹ 通“眚shěng”。❶ 灾害。《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大~者何?灾~也。” ❷ 过失。《史记·秦始皇本纪》:“饰~宣义。” 另见746页xǐng。 省*CAA1 (一)sheng❶节俭;不浪费:~钱/~吃俭用。 ❷免掉;减去:~心/~了很多麻烦事/这段话不能~掉。 ❸简略的;(词语等)略去一部分后所留下的:~称/~写。 ❹直属中央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域单位:河北~/河南~。 ❺姓。 (二)xing❶审视;察看(自己的思想、行为):反~/内~/自~/吾日三~吾身(《论语》)。 ❷探望(多指对尊长):~亲/~墓/归~。 ❸醒悟;明白:~悟/不~人事/发人深~。 反省 反省省 反(改往~过) 顾 返衷 表示反省:扪心 反省过失:省过 思过 思咎 念咎 省愆 反省过错:省慝 省悟以往的错误:知非 责备自已,反省过失:责躬省过 反省罪恶:思愆 在心里进行反省:内省 内鉴 内反 内视 主动反省自检,听取别人意见:内视反听反听内视 修身反省:修省 检点修省:检修 谨慎反省:省慎 戒慎反省:谨省 因有戒惧而反省:惧思 引过反省:咎省(自加~) 反省并改过:省改 多次反省、检查自身,以找出差距或不足: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 每天都反复检查反省,时刻警醒自已:一日三省 (回想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反省)
另见:回想 检查 思想2 错误 ☚ 反省 自省 ☛
办公场所 办公场所议事之室:议室 高级官员办公之所:行辕 宰相处理朝政的地方:黄扉 黄阁 将帅办公的地方:军府 铃阁 宾署 宾帱 议幙 官吏办事处所:官曹 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衙门 府一级的衙门:府治 府衙 地方长官的衙门:阃台 高大的衙门:高衙 简陋的衙门:鸠署 古代官员办公的处所:公署 专员公署的简称:专署 行政公署的简称:行署 地方的办公场所:邑厅 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铃阁 县官办事的地方:琴堂 县衙 县堂 邑庭 古称县官行使政令的处所:县廷 一个国家在另一国家办理外交的人员常驻的处所:馆(领事~) 外交使节在所驻国的办公机关:使馆 古时街坊巡逻军卒驻扎、办公之所:铺舍铺屋 其他办公场所:所(派出~;招待~) 曹(计曹) 府 部 院 局 司台 省
另见:办事 工作 管理 官员 ☚ 办公场所 办公的大厅 ☛
察看 察看省(省视;省观;省相;~方视民)胗 观(观觇) 望 督 睹 瞻(瞻眄) 监(监阅) 展 相验 简阅 简较 视察 验看 诊视 按视 覆看 看视 视候 临睨 观察 打料 踏行 观察,察看:占察 守望,察看:伺望 候望 窥探,伺望:侦伺 窥察伺望:觇伺 监督察看:监察 监看 亲自察看:自相 亲临察看:临阅 降临察看:降省 仔细察看:察 审视 审顾 禘视 省阅 监督审视:董督 详细察看:详视 详窥 对周围事物打量察看的样子:左顾右盼 左顾右眄 (为了解情况而仔细看:察看)
另见:仔细 观察 审视 观看 ☚ 察看 查看 ☛
记忆 记忆记(记识;忆记;心~) 省(省记;省录) 识念 忆念 忆识 记忆力很好:默识成诵 记忆力强:强记 強记 硬记 非常聪明,记忆力很强:卓荦强识 (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记忆)
另见:能力 认识 牵挂 印象 记忆力记住 忘记 ☚ 记忆 印象 ☛
节约 节约节(撙节) 简(简省;简约) 约(约省;俭约;寡约) 悭 省(省约;省损;俭省) 纤俭 节约用度:俭用 节约财用:节财 节约能源:节能 生活节约:省吃(~俭用) 自己省吃:吝口 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细水长流小水长流 细水常流 俭省节约:减约 勤俭节约:省俭 简约省俭:约俭 节俭,省俭:贬省 节约而勤劳:俭勤 处处节约:东撙西节 尽力节约:缩衣节食 严格地实行节约:厉行节约 修旧利废 (减少支出或浪费:节约) ☚ 节约 俭约 ☛
觉悟 觉悟悟(悟觉;敏悟;敏晤;明悟;灵悟;豁悟) 寤(开寤;晓寤) 觉醒 开觉 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省(省悟) 醒(醒悟) 警醒觉悟:惊觉 警戒觉悟:警醒 清醒,觉悟:清悟 明了觉悟:燎寝 受惊而觉悟:惊觉 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自觉 独自明悟:独悟 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悔恨而觉悟:悔悟 悟悔 今是昨非 今是前非 今是昔非 前非今是 有所觉悟而改变原来的想法和行为:回头 容易觉悟:善觉 长时间不明事理,刚刚开始觉悟:旧梦初醒 最先觉悟:先觉(先知~) 突然觉悟:恍然 恍悟 豁悟 豁朗 猛醒 猛省 猛悟 顿悟 很快悔悟:翻然省悟 一下子明白觉悟了:醉醒梦 恍然大悟 豁然大悟 完全觉悟:大悟(憬然~) 超悟 了达 彻底想通,完全觉悟:大彻大悟 觉悟得透彻、彻底:悟彻 彻悟至理:贯道 深刻地觉悟:深省(发人~) 觉悟得晚:晚寤 后觉 后知 年少时不懂事,到老才觉悟:早迷晚寤 觉悟的样子:憬然(闻之~) 豁尔 恍然大悟的样子:砉然 (由模糊而认清,由迷惑而明白:觉悟)
另见:认识 明白2 唤醒 发觉 醒悟悔改 ☚ 看透 熟悉 ☛
王宫 王宫宫(宫廷;宫闱;轩宫;灵宫;紫宫;日宫;紫微宫) 阙(阙下;京阙;城阙;龙楼凤阙) 禁(禁户;禁庭;禁廷;禁掖;禁居) 宸(宸居;宸宇;禁宸;玉宸;槐宸;黼宸) 黄屋 寿宫 紫禁 金舆 阶闼 鸾门 鸾庭 高头 青蒲 星关 皇居 殿廷 云幄 紫阁 殿舍 紫殿 龙殿 轩阶 星闱 紫庭 紫微 紫垣 紫极 紫台 紫闱 枫墀 枫陛 鸾掖 鸾庭 鸾门 凤闱 高头 铜龙门 铜龙楼 铜龙馆 紫微垣 帝王及其王妃居住的宫殿阁楼:龙楼凤阁龙楼凤阙 龙楼凤池 凤楼龙阁 龙楼凤城 帝王的住所:宫廷宫闱 帷帟 壸闱 瑶殿 玉殿 帝王居住和听政的处所:阙(阙掖;天阙) 宫庭 宫禁 宫监 黄门房闱 借指京城、宫廷:铜驼 帝王居住的处所:禁宫 宫禁 宫禁以内:内庭 内廷 帝王所居和供奉神佛之所:楼台殿阁 帝王的宫室:轩室 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壸奥 壸闱 帝王后妃居住的房屋、庭院:宫院 闺阃 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宫 天子或诸侯的宫室:后宫 帝王等居住的宫殿:寝(寝宫;寝殿) 辰居 最初受封召王的寝宫:高寝 唐代宫中之寝殿:长生院 长生殿 帝王离京时暂住之地:辕(行辕) 行宫 行在 离馆 别馆 帝王出行时的临时住所:野舍 帝王即位前所居的府第:凤邸 潜邸 帝王退朝后休息的便殿:殿 帝王闲居休息的地方:乙帐 天帝、天子所居之处:帝居 宸宇 帝王所居宫内:禁中 禁内 俄国沙皇的宫殿:冬宫 帝王听政治事之宫殿:正寝 大寝 路寝露寝 銮殿(金銮殿) 王宫禁地:省(内省;禁省) 旧时王朝的宫殿:故宫 帝王在京城外之宫:贰宫 离宫(离宫别馆;离宫别寝;离宫别窟;离宫别观;别馆离宫) 离殿(离殿别寝;离殿别苑) 离城 离观 离馆 供帝王游憩的宫馆:宫观 (国王居住的地方:王宫) ☚ 宫室 皇宫 ☛
问候 问候问(问讯;问劳;讯问;探问;咨问;含蓼~疾) 存(存问;存省)省(省问;瞻省) 看(看视;看望) 请 致意 伸意 伸恳 咨候 相探 敬称对他人的问候:拜候 拜覆 客气、拜候一番:让让 问候冷暖起居:寒温 寒暄(~入坐) 敬称对冷暖起居的问候:台候 无话找话进行敷衍或寒暄:搭讪 敬称别人对自己的问候:高问 表示问候(多用于书信中):致候 问候尊长:参候 问候妇女:淑候 问候病人:问病 看望问候病人:请病 互相问候:通问 通候 相存 记挂问候:记问 关心问候:惠存 恭敬地问候:敬候(~安康) 恭迎问候:谒候 美好的问候:良讯 失于问候:失候 (向人问好:问候)
另见:交往 询问 礼貌 ☚ 问候 问候方式 ☛
减少2 减少2省(~工夫) 裒 朘 削减 减削 减损 压缩 减少用度:减省 减少用料:减料(偷工~) 减少轻重程度:减轻 轻减 减轻体重:减肥 瘦身 减少重量:减磅 减少压力:减压 精简人员,减少机构:精兵简政 由原有数量中去掉一部分:减(~薪;~员) 减少一半:减半 折半 倍减 减省,减少:省减 紧缩减少:朘削 缩减 减缩 衰杀 节省,减缩:缩(节衣~食) 缩减兵员:销兵 一天天地损弱缩减:日削月朘 日削月割日朘月割 日朘月削 日朘月减 岁朘月削 岁朘月耗 ☚ 裁减 降低 ☛
视察 视察省(览省) 镜睇 察视 观察 瞻巡 督行 视察农事:省功 古代帝王视察春耕:省耕 古代帝王视察秋收:省敛 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巡守 巡狩 逻护 进狩 视察民情:省民 视察民俗:省俗 视察民风:省风 视察军队:巡师 视察边境:查边 带领视察:引视 出巡视察:按行 巡行视察:游徼 巡觑 巡视 巡省 巡历 巡循 巡徼 行徼 行视 巡视督察:巡督 检阅视察:间 阅视 考察,视察:廉察 监督视察:监视 督察 亲临视察:临览 巡行视察:巡视 广泛地视察:肆察 (上级人员到下级机关检查工作:视察)
另见:行走 巡逻 巡视 检查 查看 察访 ☚ 巡查 巡察 ☛
行政区划单位 行政区划单位省(~份;省级) 市 地州 县 乡(~所) 镇 区(省~;地~;分~;特~;专~;本~;社~) 盟 旧时乡以下基层单位:里(~正) 机关内部的办公单位:处(处级) 科(行政~) 部(部门) 室(科室) 课(总务~) 段 股 委(党~;团~;工~) 办(外~;~公厅) 厅(省~;工业~) 司(礼宾~)局(市~;文化~) 某些单位的名称:台(天文~) 所(研究~) 院(医~;产~) 某些服务单位:社(旅~;茶~) 古代户籍编制单位:长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军 师 旅 团闾 集体的编制单位:队(连~) 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组(~员;小~) 规定的单位:点(蹲~) 自己所在的单位:本位(~主义) 总部的下属单位:分部 以电谋私的电力管理单位:电老虎 (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部门:单位)
另见:组织3 机关 团体 ☚ 单位2 官职 ☛
减少1 减少1减(减省;减损;减削;衰减) 亏 裒 贬(贬损) 省(省损) 掉(~价;~色) 损(损益;损减;抑损;降损) 瘦 消(消缩;消损;消减;消乏;消沮) 蔡 铄(军力大~) 衰(衰少) 耗少耗折 销缩 减少和增加:损益 消长 重量、数量或程度减少:减轻 有所减轻:见轻 减省,减轻:轻减 减少,减轻:轻薄 减退:退(退减;退色;消退) 衰减 阑删 阑珊 阑散 事物发展的气势衰减:灯火阑珊 减弱:减杀 衰减 消沮 消退 消蚀 削弱 低落 某种感情、气氛、效果等减弱:冲淡 减弱或消失:翕(~伏;一张一~) 戢(戢敛;戢伏) 缩(收缩) 收敛 收缩光芒:敛芒 收敛光辉:含光 减省,减少:省减 消耗损减:销损 销减 一天天,一月月地销熔、减损:日销月铄 减少一半:减半 依次减少:递减 递降 递杀 降杀 节降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衰 逐渐减少:逐减 寖少 使用或消磨,使逐渐减少:消折 迅速减少:急减 大减 剧减 锐减 突然减少:陡减 顿减 突然急剧地减少:骤减 (减去一部分:减少)
另见:除去 减除 消耗 支出 ︱增加 ☚ 减少1 下降 ☛
看望 看望探(探看;探望;探访;探问;相探;体探) 望(望看) 看(看顾;看觑;瞧看;相看) 省(省视;省相;省问;省顾;省谒;瞻省)视 访(相~不辞远) 敬称看望他人:拜望 探望,看望:探视 看望亲戚:访亲(~问友) 走客 走亲(走亲戚) 看望家庭:看家 看望老朋友:访旧 看望病人:视疾 探病 看望死者家属:探丧 到狱中看望犯人:探监 探狱 省视坟墓:展墓 展省 前往看望:诣省 到亲戚家看望:串亲(串亲戚) 前往拜望:过临 亲临省视:临视 临存 问候看望:存视 每日省视:日省 (到长辈或亲友等处问候起居情况:看望)
另见:探访 访问 问候 亲友 ☚ 看望 探亲 ☛
知道 知道知(知委;知悉;知得;知晓;知闻;知会;闻知) 谂(谂知) 识(识知;晓识) 详(详谙) 见(见得;何以~得) 审 照(知照;心~) 懂 省(省得;省着) 晓(晓得;晓的;晓底;昭晓;解识)悉(识悉) 解道 闻听 懂得,知道:识得 看见,知道:知见 觉知,晓得:意知 自然知晓:自知 灵魂有知:灵识 应该知道:须知 自己知道:自见 自喻 亲身知道:亲知 已经知道:已知 所奏之事已知:报闻 被帝王知晓、了解:简在帝心 简在朕听简在朕心 简自帝心 帝心简在 简在朝廷 鉴在上心 高兴地知道:欣悉 一定要知道:须知(活动~) 无从知道:不得而知 不得而闻 (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知道)
另见:认识2 了解2 清楚2 明白 ☚ 知道 知道的方面 ☛
除去 除去除(除开;除却;除掉;屏除;破除;剪除;排除;脱除) 去(去除;去掉;罢去;屏去) 出 打(~枝;~叶) 洗(洗革;洗荡;湔洗) 省(省却) 却(~病;忘~) 辟 襄 耘 摒(摒弃;摒挡) 祛(祛除;~疑) 阙 蠲(~浊流清) 撤(撤除;~火) 消(消除;消却) 抹 拸 拨 离 剪(剪弃) 翦 盥 屏 排夺 涤汔 删夷 振刷 谢却 驱除:驱拂 驱攘 削落 祛除 逐除 药物把感受的风寒散发出来:表(~汗;解表;发表) 驱逐贫穷:逐穷 驱除邪恶:辟邪 削除:刊 削(削免;削落) 夺(剥~)删(删刈;删夷) 剪落 剪截 翦落 剟除 锼剔 雕剿 雕除 雕除 罢免,削除:黜削 废除,削除:革铲 手术切掉:切除铲咋 割掉,除去:割除 刈除 耕薙 芟薙 芟荑 摘去,除去:摘除 拔掉,除去:薅(薅除) 札 拔除 振拔抽拔 用镊子拔除:镊挦 除去集体成员资格:开除 开革 革退 革除 斥革 斥落 斥除 斥退 革除差役:革役 从名册中除去姓名:除名 退名 黜名黜除 开革 除去没有用的部分:掐头去尾 去头去尾斩头去尾 除去伪装:剥去伪装 除去罪过、积习、耻辱、仇恨等:洗濯 洗涤 用力除去:排(~出) 斩断去除:斩除 斩芟 全部除掉或移走:连锅端 除去不用:屏(屏弃) 摒(摒弃) 禁弃
另见:铲除 扫除1 清除 除草 ☚ 除去 除去坏人 ☛
醒悟 醒悟省(省悟) 寤(开寤;发寤) 憬(憬悟) 觉醒 了悟 觉悟 表示醒悟过来:怪不得 从蒙昧中醒悟:冥悟 像做一场大梦刚醒过来:大梦方醒 大梦初觉 好像有所醒悟、明白:若有所悟 内心明白,有所醒悟:明心见性 见性明心 识心见性 教化醒悟:化醒 启发人深思而醒悟:发人深省 受感动而醒悟:感悟 忽然醒悟:恍(恍悟;恍然;徜恍) 顿悟 突然醒悟明白:如梦初醒 如梦初觉 如梦方觉 如梦方醒 如醉初醒 如醉方醒 似梦方觉 头脑突然开窍,顿时醒悟:旷若发蒙 焕若发朦 从长期迷茫无知中顿然醒悟:大梦初醒 警戒醒悟:警醒 警省 清醒,醒悟:惺忪 改悔醒悟:变悟 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悬崖勒马临崖勒马 勒马临崖 勒马悬崖 很快醒悟:幡然醒悟 翻然醒悟 深刻地醒悟:深省 彻底醒悟:大彻大悟 大澈大悟 醒悟的样子:省然 憬然 番然 寤然 警觉省悟的样子:惕然 (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醒悟)
另见:模糊2 认识 清楚2 正确 睡醒 沉迷 ☚ 认识1 区分 ☛
旧政府机关 旧政府机关辕(辕垣;辕门) 署(署府;云署;解署;节署;曹署) 衙(衙门;衙府;衙署;官衙) 牙(牙门;牙署;牙阖) 庭(庭阁)府(~司;府朝;府署;府室;府馆;府廨) 局(局子;局署;官局;曹局) 廨(廨署;官廨;公廨) 司 邸 官(官署;官府;官厅;官司;官家;官衙;官寺;官室;官廷;授~厅) ( 署)理所 馆舍 门馆 讼阁 古代官署名称:监(国子~) 院 台(~阁) 省(尚书~) 礼部 青官 春官 柏署 柏府 栢府 御史台御史府 四方馆 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枢幄 枢密院 中枢官署的统称:枢密 枢掖 衙门里,官府里:官里 各官署:庶司 军司马的官署:霜府 中央权力机关:枢轴 军政大吏的府署:幕府 议幕 宾幕 营帐,幕府:露幕 起草文书、参与谋议的幕府:计幕 官吏办事机关:官曹 唐代吏部铨选官员的机关:铅部 清末内阁及各部所设掌理政务之机关:厅 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等事务的官署:计司 古代掌管财赋会计的官署:计曹 宋代管理财经事务机关的别称:计省 计台 计枢 古代地方上将帅的官衙:阃 将帅的府署:军府 古代将帅的府署:幕(幕府;阃幕) 地方长官的官衙:阃署 郡守的官署:郡府 郡廨 词臣的官署:词垣 机要的官署:机衡 警察机关:警所 中央司法机构:大理寺 古代司法官署:法曹 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刑部 宪部 明代特务机关:厂(厂卫;西厂) 无足轻重的清闲的官署:闲曹冷局 ☚ 国家行政机关 朝廷 ☛
明白1 明白1明(明了;明朗;明晤;明晓) 了(了了) 省(省得;省会) 亮(豁亮;燎亮;雪亮) 醒 憭 晓(晓知;晓阳;晓明;晓得;晓的;晓底;晓泠;晓信;晓领;晓灵)通彻 清楚 清析 明白用意:晓旨 明白事情:明情 亮堂 开启智慧,明白事理:开心明目 明白情况:达情 明白事物的本源:饮水知源 饮水辨源 明白道理:达义 明白道理和礼法:知方 明白道理或事理:明理 达理 通理 懂理 知理 见道 开通,明白事理:通窍 明理,有见识:明识 清楚,明白:清白 辨了 清醒,明白:醒豁 开明 头脑清楚明白:清醒(~白醒) 众人都清楚明白:众人昭昭 了解,明白:了利 觉悟,明白:省觉 熟悉,明了:明解 通晓,明了:晓了 晓白 晓达 开豁 通达,明白:晓明 领会,明白:领览 领悟,明白:省会 心里明白:心明(~眼亮) 肚明(心知肚明) 达心 聪明灵活,心里明白:玲珑剔透 自己明白:自知 自了 由审察而明白:审知 心里明白但要貌似蒙眛:知白守黑 明白的样子:晓了 了如 晓然 通晓明白的样子:谕然 (知道、了解、认识:明白)
另见:领会 理解 认识2 了解2 发觉 觉悟 知道 ︱糊涂 ☚ 明白1 明白的程度 ☛ 省 231.省(p2205.2)义项七,释文有云: “灾害, 过失。通‘眚’。《书·说命(中)》:“惟干戈省厥躬。” 《释文》:“省,息井反。一本作眚。” 按:此义项收于sheng音项下,依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之音切,当归入xing音项下为是。 ☚ 眉清目秀 省元 ☛ 省xīng;shěng(一)息井切,上静。 ❶察看,审查。《易·观》:“先王以~方观民设教。” ❷问候,探望。《礼记·曲礼》:“昏定而晨~。” (二) 所景切,上梗。 ❶减少,精简。《新书·过秦》:“约法~刑。” ❷节省,节约。《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贬食~用。” ❸宫省,王宫禁署。《汉书·昭帝纪》:“共养~中。” ❹通“眚”。灾害,过失。《史记·秦始皇本纪》:“饰~宣义。” 〖省〗 (一)粵 sing2〔史境切〕普 xǐnɡ 省察,省視。許慎《說文解字》:「〜,視也。」《論語.顏淵》:「內〜不疚,夫何憂何懼?」
(二)粵 saang2〔水橙切〕普 shěng ❶ 減省。韓非《韓非子.用人》:「循天則用力寡而功立,順人則刑罰〜而令行。」 ❷ 中央級別的官署名稱,特指隋、唐、宋時的「三〜」,即「尚書〜」、「中書〜」和「門下〜」。歐陽修《新唐書.志第三十六》:「初,唐因隋制,以三〜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 ❸ 自元朝起,中央之下最高級別的地方行政區,沿用至今。魏禧《大鐵椎傳》:「七〜好事者皆來學。」(七〜:指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安徽和湖北七個省分。)
省❶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域单位。相应设置有省级政权机关。如法国,省曾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域单位,全国分为96个省,设省长为地方行政长官,省议会为省的议事决策机构。现在作为大区以下的行政单位,受大区管辖。中国自元代以来,均设省或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域单位。元代设11个,明代设13个,清代将全国划为18个省,以后又增划为22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设置若干省,属于6大行政区,1952年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改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后,省成为中国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下辖自治州、县、自治县、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每届任期5年;省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关。截至1991年12月,全国计有23个省,即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海南、台湾等省。 ❷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如中国封建社会的中书省、门下省,日本政府的外务省、法务省、文部省等。 省 145 省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原为中央官署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在各地设11个行中书省,相当于中书省办事处或中书省行署,简称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置丞相、平章等职。省下设路、府(州)、县,共4级行政区划。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名称时便简称为省,后一直沿用。明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全国设13布政使司仍习惯称行省,简称省。清乾隆年间分为18行省,后增为22行省。民国后期由29个省增至39个省。现今全国有23个省。 ☚ 路 布政使司 ☛ 省 省官署名。行政区划名。其官署称省,始于南北朝,废于明代。行政区划称省,始于元代,即行中书省,明初沿元制,后改承宣布政使司,清初沿明制,后改为省,其衙门仍称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掌一省政令。《旧唐书·职官志二》:“中书省:〔秦始置中书谒者,汉元帝去‘谒者’二字。历代但云中书。后周谓之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1员,炀帝改为内书省,武德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龙朔改为西台,光宅改为凤阁,神龙复为中书省。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为紫微省,五年复旧〕。”《职官志一》:“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明史·职官志四》:“布政使掌一省之政,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初,太祖下集庆,自领江南行中书省。戊戌,置中书分省于婺州。后每略定地方,即置行省,其官自平章政事以下,大略与中书省同。” ☚ 绳顽司 盛京五部 ☛ 省❶直属于中央管辖的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 ❷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中央行政机关。指内阁的部。如日本内阁的外交部称“外务省”。
省见“行中书省”。
省又称“省缝”、“省道”。根据人体曲线而省略不必缝合的部分。以达到衣服合体的要求。 省㊀sheng❶俭省,节约。如:节省,省吃,省用。 ❷减去,免去。如:省略,省事,一字不能省。 ❸行政区划单位之一,直属中央。如:湖南省,台湾省。 ❹指省会。如:进省,抵省。㊁xing❶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如:反省,省察。 ❷探望,问候。如:省视,省亲。 ❸醒悟。如:省悟,不省人事。 省shěnɡⅠ ❶ (俭省; 节约) economize; save: 能 ~ 的就 ~ economize wherever possible; ~ 掉不少麻烦 save a lot of trouble; ~ 时间 save time; ~ 着点用 use sparingly; 雷锋一向节省, 这笔钱是他从津贴中 ~ 下来的。 Lei Feng, always thrifty, had saved this sum from his allowances. ❷ (免掉; 减去) omit; leave out: ~ 一道工序 eliminate one step from the process; 这个句子可以 ~ 去。 This sentence can be omitted. Ⅱ ❶ (行政区划单位, 直属中央) province: 河北 ~ Hebei Province; ~ 人民代表大会 provincial people's congress; ~ 长 governor of a province ❷ (姓氏) a surname: ~ 臧 Sheng Zang 另见 see also xǐnɡ。 ◆ 省便 saving energy, trouble, etc.; convenient; 省城 provincial capital; 省吃俭用 save money on food and expenses; be economical in everyday spending; live frugally; make a penny go a long way; pinch and scrape; practise austerity; reduce expenses; scrape and screw; skimp and save; stint oneself; 省得 so as to save; so as to avoid; 省份 province; 省会 provincial capital; 省界 provincial boundaries; 省力 save effort; save labour; economize labour; 省略 leave out; omit; {语} ellipsis; abbreviation; 省钱 save money; be economical; 省事 save trouble; simplify matters; it's more convenient to; 省委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省心 save worry; 省优 quality awards from provinces (authorities); 省垣 [书] provincial capital; 省长 governor of a province
省xǐnɡ ❶ (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examine oneself critically: 反 ~ make a self-examination; introspect; 内 ~ be critical of oneself ❷ (探望; 问候) visit (esp. one's parents or elders): 归 ~ go home to pay respects to one's parents; ~ 墓 visit relative's grave ❸ (醒悟; 明白) become conscious; be aware: 不 ~ 人事 lose consciousness 另见 see also shěnɡ。 ◆省察 examine one's thoughts and conduct; examine oneself critically; 省亲 pay a visit to one's parents or elders (living at another place); 省释无辜 release the innocent; 省视 call upon; pay a visit to; examine carefully; inspect; 省问 [书] ask about; send one's respects to 省 省(xǐng醒) 息井切,心母静韵,开口四等,平声。 【省】看望 (亲人) 例 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译文 顿子献的妻子听说顿子献疾病痊愈,从百多里远的地方来看望丈夫。 【省】诊察 例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大医精诚第二》) 译文 诊察一般的病和危重病人,必须出于至诚,深入思考。 【省】反省 (自我检查) 例 渠亦不自省其过,虽终老而不悔。(张子和 《儒门事亲·卷二·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译文 他们不自己反省自己的过错,即使到老都不会悔悟。 【省】知道 例 三建汤治中风风涎,不省人事。(《普济方·卷八十九·中风》) 译文 三建汤治中风痰涎潮涌,不知人事。 【省】苏醒 例 江篁南治一妇,忽如人将冷水泼之,则手足厥冷不知人,少顷发热则渐省,一日两三次。(江瓘 《名医类案 ·卷三·厥》) 译文 江篁南治一妇人,忽然起病,好像有人将冷水泼在身上,继则手足厥冷不知人事,过一会儿身体发热则病人逐渐苏醒,相似的症状一天发作两三次。 (shěng𤯝) 所景切, 山母梗韵, 开口二等, 上声。 【省】减少 例 省出入以避风寒。(朱震亭 《格致余论》) 译文 减少出门以防避风寒袭人。 【省】行省 例 以为是书所载,虽先圣之绪余,其所以康济斯民,亦致治之一助也,乃诏江浙行省刊布有司,布之天下。(焦养直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译文 我认为这本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所载的理论和经验,虽然是古代名医遗留下来的零散资料,但是它可以救治人们疾病使之恢复健康,对促进政治稳定也有帮助,于是元成宗下诏令江苏、浙江两省官吏排版印刷,发行至全国。 按 《说文·眉部》: “省,视也。”本义是仔细看,引申为看望 (亲人)。《礼记·曲礼》: “昏定而晨省。”引申为观察、审察。《易 ·观》: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尔雅 ·释诂》: “省,察也。” 由省察引申为诊察,此中医学术语。由审察可引申为自我检查——反省。《荀子·修身》: “见不善愀然必自省也。”引申为醒悟。《贾谊新书 ·忧民》: “陛下不省耶?” 引申为知道。《汉书·韩安国传》: “而太后曾不省也。” 由醒悟可引申为苏醒,此为医学术语。 假借为减少。《荀子·仲尼》: “省求多功。”杨倞注: “省,少也。”又假借为行政区域名。元代于各路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明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 “省”。 ☚ 相 臭 ☛ 省shěng1、官署名。汉制,总群臣而听政为省,治公务之所为寺。尚书、中书、门下各官署皆设在禁中,因称为省。沿用既久,遂以省为官署名称。《新唐书·百官一》:"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 2、行政区域名。元朝各路设行中书省,简称"省"或"行省"。明朝改行省为布政使司,仍称"省"。清沿袭明制。见清朝赵翼著《陔余丛考·省》。 省本为官署名,后演变为政区名。汉制总群臣而听政为省,治公务之所为寺,省指宫禁之地。尚书、中书、门下各官署均设于禁中,因称为省。沿用既久,遂以省为官署名称。东魏、北齐时曾置尚书行台,总辖区地方行政,因非定制,后废,此后行台省之制亦累行累废。《金史·地理志上》记“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以燕京路隶尚书省”。此为地方行政区直隶中枢之始。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金自中都燕京迁都于汴京,为应付蒙古军南侵,于此年十月置行尚书省于大名府路,以统御河北州县,此虽系非常时期权宜之计,但为元代行省制度的先声。蒙古统一中国后,除保存路州等旧称外,复于路州之上,别置中书省、行中书省以统之。明改行省为布政使司,明清两代即以省为地方行政区域的通称,统道、府、州、县。辛亥革命后始正式以省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北洋政府时期地方政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国民党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 省xǐng❶ 省俗观风
❷ 不省人事|定省晨昏|内省不疚|三省吾身
❸ 豁然省悟|责躬省过
❹ 晨参暮省|发人深省|反躬自省|返躬内省|昏定晨省|临危自省|扪躬自省|吾日三省|一日三省 另见shěnɡ。
省shěng❶ 省吃俭用|省事宁人|省衣节食|省役薄赋
❹ 多快好省 另见xǐnɡ。 省省(眚),甲骨文作  ,金文作  ,《説文》古文作 ,小篆作 。 从目,生聲。或説从目从屮 (chè)會意,表示觀察草木,甲骨文第三字形从木可作佐證。或説 “生” 下借筆省横則與 “屮”形近,作爲構形部件二者表意或同。初形隸定作 “眚”,秦後别爲“省” “眚” 二形。本義是察看、視察,引申爲探望、醒悟、記得等義,以上意義文獻作 “省”,今音讀xǐng。又用作節省、减省等義,文獻亦作 “省”,而今音讀shěng。文獻作 “眚”者,則分擔反省、過失義,今音爲shěng。卜辭、銘文或用巡視義。銘文又或用作人名,或通 “生”。提示: 或説 “省”从屮,“屮”或即 “木” 的省形,故 “省” “相” 同源。“屮”演變爲 “生”,戰國時期聲化。 楚簡帛文作  ,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 ,古隸典型。 省(9画) ❶shěng ❷xǐng
 【提示】少,4画,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第二笔宋体是撇,楷体是点。目中间的两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省shěng9画 目部 (1) 我国第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单位: 河北~|湖南~|~会。 (2) 节俭;节约: ~钱|~电|~水|~吃俭用|~一道工序。 (3) 减少;免掉: ~事|~心|~略。 另见xǐng(445页)。
*省xǐng9画 目部 (1) 〈书〉察看;察视: ~视万方|~察民情。 (2) 检查;反省: 自~|内~|反~。 (3) 探望;问候: ~亲|归~|晨昏定~。 (4) 明白;醒悟: ~悟|不~人事|发人深~。 另见shěng(365页)。 省 ☚ 眉 盾部 ☛ 省1. shěng 2. xǐng1. shěng 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从自从中(chè,又同草)。西周晚期一竖中加一点,渐变成一横,即“生”字。可说本从目,生声。看视义(本读xǐng,见下)。与小篆以后的眚(shěng)为一字。又假借为生字。古代减少、省略义《说文》增水旁或女旁。省字在中古以后有节约,不费义。现代例如:省钱|省事。引申为简略。如:省称|省写。组词如:省略。又用为王宫禁署。元代以后行政区域置省,到现在。 2. xǐng 看视义即读xǐng。引申为看望。如:省亲。即看望父母。又引申为察看义。如:反省。即检查自己。又为知觉。如:不省人事。又指省悟,觉悟。如:猛省前非。组词如:省悟。 省★常◎常
形声,甲骨文、金文从目,生声,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省”。本义读xǐnɡ,视察、察看,引申为检查、探望长辈、觉悟等;又读shěnɡ,假借为减少,由此引申为免除、节约、简略,又假借为官署名,由此引申为行政区划单位。 【辨析】 “发人深省”也作“发人深醒”,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省 ; (xǐng)視也。从眉省,从屮。屮,通識也。古文从少,从囧。囧,明也。 省 ☚ 盈 益 ☛ 省〈连〉“省得”的省辞。免得;以免。 《醒》八二: 凡系本部院差人进京,即在此房安寓,~又另寻下处,以致泄漏军机。又九三: 既无用处,与我寄放在此,~我明岁来时累我行李。 《聊·禳》十五: 打了仗开了交,~在一处把气啕,怎么做局把我罩? 另见xǐnɡ。
省〈动〉(1)明白;懂得。 《醒》四: 晁大舍又问:“他拜我却是怎么的意思?”禹明吾道:“这有甚么难~?”又四八: 你不说你不~事,不会教道孩子,自己惹的,还怨人打哩! (2) 认得;记得。 《金》二一: 你看贼小淫妇儿,念了经打和尚,往后不~人了。 (3) 同“醒”。(a) 指睡醒。 《醒》四三: 张瑞风把他身上抚摩了一会,又使手往他那所以然处挖了一顿,也还不~。(b) 从昏迷状态中恢复正常。 《醒》八六: 幸喜女人禁得摆弄,昏了不多一会,也便就~了转来。 另见shěn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