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话 诗话见“曲艺”类。 ☚ 书后 词话 ☛ 诗话 诗话❶宋元说唱文学之一种。有说有唱,散文、韵文并用,韵文多用七言诗赞组成。现存最早作品为宋元间刊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对于后世小说《西游记》具有直接影响。 ☚ 渔鼓 词话 ☛ 诗话 诗话宋元说唱形式。今仅见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中瓦子张家所刊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说为元刊本,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七章,缺首章,写唐代玄奘去天竺取经故事。体制为散文、韵文相间,韵文多用为作品中人物的吟唱,并在散文转为韵文时,以“诗曰”表明,如“猴行者因留诗曰”、“法师起身,乃留诗曰”等。诗话的起源,或以为源于宋人“说参请”、“说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乃此类说唱形式的话本。或以其体制与今人拟题作《伍子胥变文》等敦煌卷子的体制相近,认为是这类说唱作品的延续。 ☚ 像生 驭说 ☛ 诗话 诗话讲唱文学中的诗话始于何时不得知,但据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书所论。话本并不始于宋,“清光绪中,敦煌千佛洞之藏经始显露,大抵运入英法,中国亦拾其余藏京师图书馆。”书多为唐五代书卷,其中有俗文体故事数种,“盖唐末五代人抄”。诗话大概始于唐五代,到了宋朝便兴盛起来,可能是评话的最初形式。所谓诗话,即书中有诗有话之意,其形式与评话小说基本相同,只是诗话中的诗是故事中的人物所述,而评话中的诗则是以说书人的口气用诗的形式对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梗概的赞美和叙述。诗话流传至今的只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种。 ☚ 单出头 诗句谜 ☛ 诗话 诗话诗话丛书。明杨成玉编。杨成玉,生平不详。其汇辑此书时,官扬州府知府。其后任知府冯忠重刻于弘治三年(1490)。所收全系宋人诗话,计刘攽《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司马光《温公续诗话》、陈师道《后山诗话》、吕本中《紫微诗话》、周紫芝《竹坡诗话》、许𫗱《许彦周诗话》、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叶梦得《石林诗话》、陈岩肖《庚溪诗话》十种。这些诗话后来流传甚广,但在当时却属于秘籍,颇不易得。杨成玉将它们汇成丛书刊行,在诗话的保存和流传上,是有意义的。有明刻本。 ☚ 诗法 琼台诗话 ☛ 诗话 诗歌批评与鉴赏的一种形式。中国古人论诗论文,甚至论道,多不喜欢运用缜密的分析和严密的范畴,更不喜欢构思宏篇巨制以建立什么理论体系,而喜欢采用一种随意的、即兴的、甚至是谈话的方式,来记载逸闻、掌故、考订以及自己的思想片段等,而在论诗的时候,更喜欢运用一些难以精确定义的语汇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比喻,来发表自己的某种领悟或感觉。象 《文心雕龙》那样体大思精的理论著作,实在罕见,而且倍受冷落,直到近代才逐渐成为 “显学”。而象康德 《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那样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的艺术哲学,更是无由得见。这就决定了传统文人在论诗时采取一种随笔或漫谈的形式,三言两语,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如南朝钟嵘的 《诗品》论《古诗十九首》: “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这种印象式的批评,就是历代诗话的一大特点。但名符其实的 “诗话” 是在宋代才出现的,第一部诗话是欧阳修的 《六一诗话》。此后,诗话便成为诗歌批评与鉴赏的一种流行形式。诗话所话内容除了评点诗作、讨论诗艺、品评诗人外,还包括记录逸闻、考订故实等,实际上是不拘一格的笔记体。这与传统文人的趣味有关。传统文人论诗,并不是为了获取“批评家” 的头衔,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笔记录下来,供诸同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本身就是一件乐事,故不必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去推敲字眼、结构、文理、逻辑等等。正因为如此,历代诗话中多真知灼见、真情实感,尤其是对诗的鉴赏与品味,虽然经常只有三言两语,但给读者的启迪和艺术享受,却远远超过现代动辄数千言的赏析文章甚至数十万言的诗学专著。 诗话shīhuà❶ 〈名〉评论诗歌、诗人以及记载诗人事迹的书:《随园诗话》。 诗话 诗话清·毛奇龄撰。八卷。一本一卷。奇龄 (1623—1713),字大可,号初晴。萧山 (今属浙江)人。明诸生。明亡窜身山谷。清康熙中,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此书所载以琐闻逸事为主,理论发挥较少。其中记清初诗人诗作及其有关史事,是很重要而珍贵的文学史参考资料,间亦解释前人作品。其论诗着重于批评,尊唐抑宋,对宋诗攻击不遗余力,甚或不惜强词夺理。主要以“气”来区分唐宋诗人之高下,作品之工拙。认为“文有士气,有丈夫气,旧人论诗极忌庸俗,以其无士气也,且又恶纤弱,以其无丈夫气也。故凡言格言律,言气言调,当以气为主。”这是针对清初继承宋明人论诗主格调说而发的。故严历贬斥说:“向学宋诗者推陋恶劣,下者类田夫,上者类市侩,丑象已极”。称谓“李白无律,然气足张之”。提倡诗歌的“涵蕴”,“不著厓际”的艺术表现手法,指责为宋诗者不善于此。其所论唐宋诗之优劣,虽未为不合,然却甚少能真正道出其中得失的底蕴。有《西河全集》 本,《昭代丛书》本,上海文瑞楼石印本。 ☚ 诗辨坻 窥词管见 ☛ 诗文著作 诗文著作豪素 ☚ 著作 各种程度的著作 ☛ 诗话诗话集。明杨成玉辑。八种,八卷。成玉曾知扬州府。此编收宋人刘攽、欧阳修、司马光、陈师道、吕本中、周紫芝、许顗、张表臣八人诗话。其中多为秘籍,《张表臣诗话》一种,系残本。有明弘治三年(1490)序刊本。 诗话 诗话一般是指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言论、行为等方面的专门著作。写作诗话的风气,最早盛行于宋代,当时欧阳修、张戒、杨万里、严羽等人均是著名的诗话作家。至明、清两代,诗话作家与作品则更多。历代著名的诗话如:《毛诗序》、《诗品》、《二十四诗品》、《六一诗话》、《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石林诗话》、《岁寒诗话》、《诗说》、《沧浪诗话》、《诗人玉屑》、《姜斋诗话》、《随园诗话》、《清诗话》等等。其中,《毛诗序》中最早指出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性,并论述了诗歌与音乐、舞蹈之间的关系;《诗品》为南朝梁钟嵘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对于诗歌产生的根源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二十四诗品》为唐代司空图所著,他将诗分为雄浑、冲淡、纤浓、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对诗歌的风格、意境、艺术表现手法等进行了论述; 《六一诗话》为北宋欧阳修所著,集中论述了宋初的诗歌创作;《石林诗话》为南宋叶梦得所著,从艺术思维的角度集中论述了诗歌的艺术特征,及其思想内容等; 《诗说》为南宋姜夔所著,从“诗病”与“诗法”的角度论述了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随园诗话》为清袁枚所著,其中主要记录了文坛掌故与文人轶事等。诗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是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形式,如宋、元年间刊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就是最早的一部诗话作品。它是一种韵文与散文并用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韵文部分大多七言诗的形式。 ☚ 自然主义 词话 ☛ 诗话❶评论诗歌、诗人、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言行的著作。第一部为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此后诗话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广为流行的形式。 诗话❶ 一卷。宋陈日华 (约1182前后在世)撰。是编所记多数是猥鄙诙谐之作,有失大雅。所记黄庭坚教人学诗应该先读经,认为不识经旨就不知是非,不知轻重,无法为诗。又记有宋祁语云,“诗人必自成一家,然后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均为精辟之论。《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诗话shi hua❶poetry talks 诗话shi huaremarks on poetry;poetry talks; informal remarks on poetry or poets (a literary genre very popular with the Song and Ming scholars,usually telling why certain famous lines were written and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