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相对福利学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相对福利学说

依据相对收入理论,认为个人的福利取决于相对收入的大小的理论。相对福利学说认为,每一个人都隶属于一定的“关系集团”。所谓关系集团,就是个人在心理上把自己与之联系起来的那些人,个人的偏好和对事物的看法要受到这个集团的评价标准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总是力求与这个集团的其他成员相似。因此,一个人对自身福利程度的看法,并不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而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取决于同别人的收入的比较,特别是取决于同自己心理上与之联系的那些人(关系集团)的收入的比较。如每个社会都有一定的消费标准或平均支出水平,一个人的消费越是低于社会的消费标准,或者越是低于全国平均支出水平他就越是不快乐;一个人的消费越是高于社会消费标准或全国平均支出水平,他就越快乐。因此,一个人的收入增加了,但别人的收入没有增加那么多,那么他的快乐就增大。如果他的收入与别人的收入都同样程度地增加甚至比别人的收入增加得慢,那么他的快乐就不会增加,甚至有所减少。相对福利学说认为,福利与快乐是一回事,而对快乐的理解则是相对的。快乐不仅因人因地而异,而且同一个人,同一个地点,也因时代不同有不同理解。快乐的内容是不能用收入的绝对水平高低来衡量的。如原联邦德国平均每人的国民生产总值高于埃及8倍,但原联邦德国人自我感觉的快乐程度与埃及人不相上下;日本平均每人的国民生产总值高于菲律宾很多倍,但日本人自我感觉的快乐程度与菲律宾人则不相上下。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福利大小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国与国之间的福利大小的比较,同一国家历史时期的福利大小的比较,也是无意义的。因此,用不同国家的平均每人国民收入数字来判断各国居民的福利程度,是一种不正确的国际比较方法; 用一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均国民收入数字的变化来判断该国居民福利状况的变化,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这一学说认为,既然一个人的福利只存在于同别人相比时的自我感觉之中,所以收入均等化的措施不可能增加低收入者的福利。因此,一切旨在缩小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以便增加低收入者的福利的政策措施,实际上都不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因为每个人总是把自己的生活标准同全国平均生活标准相比,或者同每个人所隶属的那个社会集团或阶层的生活标准相比。一比较就有差异,这种差异使处于较差地位的人苦恼。当差异缩小时,人们对差异的敏感性反而增大,越是敏感,就越不快乐。同样,既然福利是相对的,那么贫困也只可能是相对的。贫困这一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是变动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与本时代相适应的意义上的穷人。贫困概念的变动说明了相对福利学说的重要性。考虑到福利的相对性,考虑到穷人始终会存在,所以任何旨在消除贫困的政策措施都是不会成功的。这一学说主要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商、伊斯特林等人。而阿布拉摩维茨于1959年发表的《国民收入和产品长期趋势的福利解释》一文,则是相对福利学说的最早代表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