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直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直道zhí dào(字)范正辞,宋代人,官膳部郎中。 直道zhí dào正直的为人之道,正确的道理,准则。杜牧《送杜𫗱赴润州幕》:直道事人男子业,异乡加饭弟兄心。刘长卿《负谪后登干越亭作》:独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 ![]() ![]() ![]() ![]() ![]() ![]() ![]() 岔路[岔道]、盘道、盘陀路、歧路、曲径、三岔路、弯道、弯路、之字路;直道、直路○岔路chà lù(名)分岔的道路:走到~口,两人就分手了 |这一带~多,别走错了 |这里没有一条路是笔直、没有~的。也说〖岔道〗。 ○盘道pán dào(名)弯曲的路,多在山地:泰山~屈曲而上|汽车顺着~爬上山顶。 ○盘陀路pán tuó lù(名)曲折回旋的路:此庄尽是~,容易入得来,只是出不去|那儿便是刚才通过的~。 ○歧路qí lù(名)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亡羊|无为在~,儿女共沾巾 |他站在~口,不知该走哪一边。 ○曲径qū jìng(名)弯曲的小路:~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其园林小巧,~粉垣,引人入胜。 ○三岔路sān chà lǜ(名)从同一路口出发,通向不同去处的几条道路:这是~,不知哪条路往北京去|前方就是~|追踪到~,不见了嫌疑犯的身影。 ○弯道wān dào(名)弯路:在两山的峡谷间有条~|在绕过~时,她看见了他的车灯。 ○弯路wān lù(名)不直的路:一条条~,通向山里人的家|进村之前要走很长一段~。 ○之字路zhī zì lù(名)曲折如“之”字形的道路:上山有条~,蜿蜒曲折|我们顺着~,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慢慢前行。 ●直道zhí dào(名)泛指直的路:村委会计划将这段弯路修成~|高速公路并不是从头至尾都是~。 ●直路zhí lù(名)直道:走~| 门外向南的一条~,两边都是高大的银杏树。 好路 好路平坦的路:坦途 夷途 夷道 夷路 平路 平逵 砥路 砥途 砥京 ☚ 要道 不好的路 ☛ 直道zhí dào❶直通的道路。《隋书·张衡传》:“帝上太行,开~~九十里,以抵其宅。” 直道中国秦时边防大道。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屯戎北方,派蒙恬大将率10万余军民始建,公元前210年建成,历时2.5年。自咸阳北云阳起,沿子午岭北行,经鬼门关(今陕西淳化),达今米脂、榆林,进入鄂尔多斯草原,达边塞九原郡(今包头),全程752km。道宽30~50m,有的路段60m,转弯半径40m,坡度7%,垫层50~200cm。 直道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1),命大将蒙恬主持开筑。南起甘泉山(今淳化县北好花疙瘩),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沿子午岭山巅北行,沿榆溪河侧过毛乌素沙漠入鄂尔多斯草原,至包头市西。全长700多公里。因此道大体南北相直而称“直道”。是联结关中平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病死,装载遗体的“辒辌车”就沿“直道”运回咸阳。 直道 直道 直道秦代关中北通河套平原的道路。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大将蒙恬主持开筑,南起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北至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历时两年半完工,并在云阳甘泉山修建林光宫(汉为甘泉宫)。《汉书·武帝纪》: 元封元年(前110 ),帝 “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行至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 ……还祠黄帝庙于桥山,乃归甘泉。”即此。今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上,以及内蒙鄂尔多斯草原地区,尚有遗迹留存。 ☚ 商路 故道 ☛ 直道 直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12年)蒙恬主持开筑联结关中平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这条大道北起九原 (今包头市西北),南至云阳 (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全长一千八百里。由于道路修得比较直,故名“直道”。今陕西、甘肃两省交界的子午岭上以及鄂尔多斯地区,犹有“直道”遗迹可寻。在东胜城西南九十里,残留着一段百米左右的直道遗迹,路面宽约二十二米,为当地红砂岩土填筑,路基高一至一点五米左右。在当时森林茂密、峰峦起伏,走向不易辨别和施工技术不高的条件下,能够通过几百米山岭,修筑一条通达千里以外的捷径,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奇迹。直道的修筑,对沟通塞北同中原各地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秦直道 ☚ 五尺道 驰道 ☛ 直道 直道古代道路名。主要是指供皇帝车驾通行及军事需要的道路。秦始皇三十五年 (前212)命蒙恬开筑,北起九原 (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南至云阳 (今陕西淳化西北) 长达一千八百公里 (合今七百五十二公里),是联结关中平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史记》卷88《蒙恬列传》: “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 以后的少数朝代也开辟有为皇帝车驾通行的直道。《北史》卷62《张衡传》: “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书》卷2《太祖纪》: “车驾将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 ☚ 驰道 左担道 ☛ 直道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派蒙恬主持建筑,北起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的道路。因道路较直,故名。为沟通关中平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 直道 直道zhidɑo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防止北方匈奴入侵,巩固秦王朝的边防,由大将军蒙恬率十万之众修筑的由云阳(今淳化县北部)直通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的车马大道。《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前212),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故名。历时两年半修成,全长750公里,均宽22米,可供10辆战车并驾齐驱。 ☚ 直堡村 林庄村 ☛ 直道 直道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派人修建的一条由咸阳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的道路。其具体位置是从咸阳以北不远的云阳出发,经今陕西淳化县北梁武帝村秦林光宫遗址北行,至子午岭上,循主脉北行,直到定边县南,再由此东北行,进入鄂尔多斯草原,过乌审旗北,经东胜县西南,在昭君坟附近渡黄河,即至九原。全长一千八百里,是从秦都咸阳至九原最捷近的道路。修筑此路的目的,在于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今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上与内蒙伊克昭盟地区,还保存有直道遗迹。 ☚ 驰道 阁道 ☛ 直道straight 直道straight 直道straight side 直道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命大将蒙恬主持开筑,由今陕西淳化县北梁武帝村秦林光宫遗址北行,至子午岭上,循主脉北行,直到定边县南,再由此东北行,进入鄂尔多斯草原,过乌审旗北,经东胜县南,在昭君坟附近渡过黄河,到达包头市西南秦九原郡治所。“堑山堙谷,千八百里”(约合今1 400华里),因线路较直,故名。是连接关中平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今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上,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地区,犹有遗迹可寻。1974年,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发现了长达百米的直道遗迹,路面残宽约二十二米,断面清晰可见,路高现存一至一点五米,用红砂岩土填筑。从直道遗迹可以看到南北四个豁口遥遥相对,连成一线。 直道❶正直之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