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直纹稻弄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直纹稻弄蝶rice skipper一种结苞取食稻叶的害虫,又名稻弄蝶、一字纹稻弄蝶,俗名稻苞虫。学名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鳞翅目,弄蝶科。主要分布于亚洲各稻区。中国除新疆、宁夏两区外,遍布全国各稻区。为害水稻、玉米、高粱、麦类、茭白、竹等; 亦取食白茅、狗尾草、李氏禾、稗草、芦苇、蟋蟀草、雀稗等杂草。20世纪以来,长江流域以南各稻区常局部成灾,以新垦稻区、水旱混作稻区、山区、半山区以及滨湖稻区发生较多,山区盆地边缘稻区受害更重。
成虫昼出夜伏,多在清晨羽化,晴天上午和傍晚前活动最盛,大风或盛夏中午烈日时,隐伏草丛中,夜间略有趋光性。嗜食植物花蜜。卵散产,以叶背近中脉处为多。叶色浓绿,生长旺盛的分蘖期稻田,着卵量多。幼虫孵出后,先咬食卵壳,然后爬至叶缘或叶尖 吐丝缀叶结苞取食。1、2龄幼虫在叶尖或叶缘结小苞,3龄以单叶纵卷或2叶折卷成苞,4龄则缀3~4片叶成苞,5龄多缀5~10片叶成大苞。幼虫居苞内取食,在清晨、傍晚或阴雨天,常爬出苞外,一虫可换苞5~7次,平均食害稻叶14~20片。幼虫在田水干涸时,多向稻丛下部老叶转移,接近表土。稻田灌水后.便转向稻丛中、上部。幼虫老熟后,多数缀叶结苞化蛹,少数下降到稻丛株间。 发生规律 冬春气温过低和大发生前一个月的雨量大、雨日多,往往是猖獗的重要因素。在南方稻区,冬春气温偏低的年份,发生较重,因低温对天敌的不利影响要比对本种幼虫更大。南方7~8月间,降雨量大、雨日多,特别是忽晴忽雨,刮东南风,白天下雨,极有利于此虫发生。温度超过32℃以上及相对湿度67%以下,多数死亡。广东、广西、湖南等单季稻区,过去以第三代发生严重,全面改种双季稻后,第二代为害早稻,第三代转移到杂草上生活,以第四、五代为害双季晚稻较重。稻田附近蜜源植物多,可诱集较多成虫飞至就近稻田产卵,受害程度加剧。凡山边、滨湖稻田与棉花、芝麻、瓜类等作物交叉种植的稻田,发生较严重。水稻分蘖期生长嫩绿,最能招引成虫产卵,呦虫存活率高,该类稻田常会遭到较大危害。新垦稻区和旱改水稻田,也易诱此虫产卵。多种寄生蜂、寄蝇、步甲、隐翅甲、瓢虫、胡蜂、蜻蜓、燕子等是稻弄蝶的重要天敌。 防治方法 在局部严重受害稻区,可以生长嫩绿、处于分蘖至孕穗期的稻田为重点,采用微生物或化学防治,杀螟杆菌和青虫菌(加湿润剂)可防治稻苞虫。杀螟硫磷、敌百虫、甲基对硫磷、杀螟丹等傍晚喷洒,敌百虫和杀螟丹拌土在晨露未干时撒施,均有良好效果。 直纹稻弄蝶rice skipper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又称稻弄蝶,直纹稻苞虫。昆虫纲,鳞翅目,弄蝶科。主要分布于亚洲各稻区;中国除新疆、宁夏外,其他各稻区均有分布。寄主有水稻、稗、游草、芦苇。成虫翅展35~42 mm,黑褐带金黄光泽,前翅有7、8个半透明白斑,排列呈半环形,后翅白斑4个,一字形排列。末龄幼虫体长24~36 mm,纺锤形,头大,前胸收缩如颈状,头正面有“ 直纹稻弄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