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目赤如鸠眼(狐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目赤如鸠眼(狐惑)

目赤如鸠眼(狐惑)

眼痛羞明,白睛红赤,如鸠鸟之目,伴有口、舌、咽部和前后二阴生疮溃烂及皮肤红斑结节的病症,称为“目赤如鸠眼”。亦称“狐惑”。最早于《金匮要略》即有记述,谓“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又云:“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
本病多因于恣食辛热炙煿,肥甘油膩,嗜酒厚味,损伤脾胃,或暴怒忿郁,伤及肝胆,致使肝胆脾胃湿热内蕴而成。肝开窍于目,肝之脉布于两胁,上循咽喉,连目系,下络阴器。脾胃主肌肉,司升清降浊之功,湿热上蒸,则目赤疼痛,咽喉溃烂。湿热下注,则腐蚀前后二阴,湿热郁于肌肤,阻滞络脉,则起红斑结节。此病日久,热伤肝肾,阴亏于下,火炎于上,虚火入目,可致瞳神焦小等重症。
病之初起,羞明流泪,目赤疼痛,视物昏矇,甚则目赤紫暗,状若鸠鸟之目,可见黑睛内下方,黄液上冲,瞳神紧小,其边缘类似虫蚀之状,黄精逐渐呈黄色混浊。本病可一眼先患,后乃相牵俱损,病情常易反复,日渐加重,而终至失明。并兼有心胸烦闷,卧起不安,不思饮食,咽喉口舌溃烂迭发,前后二阴蚀疮累生。
证肝胆湿热偏盛者,可见目赤疼痛,羞明流泪,心胸烦闷,急躁易怒,不思饮食,二阴溃烂,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宜泻肝清热除湿,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土茯苓、银花等。
证属脾胃积热偏盛者,可见目赤疼痛,羞明流泪,轻则神水、神膏混而不清,甚则黑睛下际,黄液上冲,口舌生疮,累发不止,皮肤时发红斑结节,大便秘结,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宜清脾利湿,泄热导滞。方用通脾泻胃汤(《审视瑶函》),加土茯苓、银花、生地、木通等。
证属湿热困于中焦,可见心胸烦闷,不思饮食,甚则干呕,心下痞满,目虽赤痛而较轻。治宜清热除湿。方用甘草泻心汤(《金匮要略》)合赤豆当归散(《金匮要略》)。
证属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者,可见目赤羞明疼痛,视物昏矇,日渐严重,瞳神焦小,或带微黄,头晕耳鸣,腰膝酸楚,颧红咽干,五心烦热,口舌疳疮,前后二阴溃烂,舌质红,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
外治法参见“瞳神紧小”条。本病在急重期,以防瞳神干缺紧小,盲于旦夕,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如用较强的扩瞳剂,全身及局部使用激素类药物等以行救治。

☚ 瞳神紧小   瞳神干缺 ☛
000197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