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唐代国名。《新唐书》宁远国,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改拔汗那(钹汗)为宁远。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一带。 宁远 宁远陇右重镇。今名武山。在甘肃东部。秦置䝠道县, 西汉设䝠道及襄武县。东汉为䝠(huan)道、新兴县。南北朝改称桓道、武城县。宋置宁远寨,后改宁远县。1914年改称武山县。境内有*木梯寺石窟、*水帘洞石窟等古迹。 ☚ 甘谷 两当 ☛ 宁远 宁远古时名城。今为四川西昌市。汉初为邛都国,元鼎六年(前111年)置越巂郡。南朝梁时置巂州。唐咸通中为蒙诏所据,立城曰建昌府。元时置建昌路。明置建昌府,后又改为建昌卫。清雍正六年 (1728年) 改置宁远府。明洪武中筑城,宣德年间甃以砖石,城周九里余,高三丈,设四座城门,分别称安定门、建平门、大通门、宁远门。有西昌县附郭。府署在城东门内,县署在顺城街。今存泸山、邛海及光福寺碑林等名胜古迹。 ☚ 雅州 叙州 ☛ 宁远古西域国名。即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王治贵山城(今塔吉克列宁纳巴德或卡散赛)。《魏书》改作“破洛那”,《隋书》、《唐书》作“䥽汗”或“拔汗那”。唐天宝三年(744年)玄宗改其国名为宁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