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经
中医术语。 指伤寒的发展变化,由一经传入另一经。即从一经的证候演变为另一经的证候。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传经一般分为三种。 ❶ 循经传:指太阳而阳明而少阳,而太阴而少阴而厥阴之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传变。但并非传遍经,如病者抵抗力强,治疗得当,可中止。 ❷ 越经传:指病邪未按六经之序传变,如太阳未传阳明而传于少阳经。 ❸ 表里传:指互为表里的两经相传。 如太阳传少阴,阳明传太阴,少阳传厥阴等。《素问·热论》有一日传一经,六日传遍六经之说,只是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程序。 病邪的轻重,体质的强弱,治疗当否,都是传经与不传经的因素。观察病情是否传变,主要取决于现时的脉证有无变化。 治病用药以证候为据,不可拘以时日。见循经传条、越经传条、表里传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