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盛宣怀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僚、大买办。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愚斋、止叟,江苏武进人。出身世代官僚之家,其父与李鸿章关系甚密。二十岁补县学生。同治九年(1870年)投李鸿章幕任文案及营务处会办,甚得信任。1873年被委为轮船招商局会办。光绪五年(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越两年任中国电报局总办。1885年任招商局总办。1892年任津海关道兼监督。次年筹办华盛纺织总厂,任督办。在此期间,积累大量资财,李鸿章所办企业多归其掌握,其中如华盛纺织总厂则成为其私产。1896年,应张之洞之请,经办芦汉铁路,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将该厂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同时受清廷委任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主持开设中国通商银行。他以上海为活动中心,遥控汉冶萍铁煤厂矿,又把持轮船、电报、纺织、银行业务,先后出卖芦汉、沪宁、粤汉等路权。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涨时,他秉承英帝国主义旨意,运动“东南互保”。次年,任会办商务大臣、办理商税事务大臣。从1902年起,因同袁世凯发生利益冲突和全国收回利权运动的兴起,曾一度失势,旋因勾结奕劻、李莲英,得慈禧赏识。1907年奉诏进京。1908年任邮传部右侍郎(未到职),后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任总理。宣统二年底(1911年1月),补授邮传部尚书(后改邮传部大臣),策划铁路国有,向四国银行团借外债,将已允归商办的铁路奉送帝国主义作抵押,从而激起全国保路运动,成为万人唾骂的对象。武昌起义时,清政府将其革职,遂在外国军队保护下逃往青岛、大连和日本,并在日本指使下企图以汉冶萍公司为抵押向日本贷款五百万,改该公司为中日合办,事为公司股东所反对,共议撤销盛的公司总理职务。此后,盛又捐银一百万元,向袁世凯效忠。1912年10月,回到上海,运动当局收回其被没收的财产,再次当上汉冶萍公司董事长、轮船招商局副董事长。“二次革命”时,力主派兵镇压,并用招商局船只为袁世凯军队运兵运粮,抵制革命军调用招商局轮船。1913年底,以汉冶萍公司财产作抵押,向日本大举借款。1915年与日本筹建合办钢铁公司,未几病死。其文著辑为《愚斋存稿》、《盛宣怀未刊信稿》、《盛宣怀档案资料》等。 盛宣怀
盛宣怀
盛宣怀 中国近代著名官商。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出生于官僚世家。盛宣怀经过科举获得的最高功名只是一名秀才,二十六岁时经人推荐,入直隶总督李鸿章门下当了个幕僚。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办厂经商,富国强兵。头脑灵活的盛宣怀深知,象他这样非正途出身的人要想官场上飞黄腾达,必须展示非凡的才能,做出非凡的事业,才有可能成为现实。于是,他开始留心当时非常时髦的 “洋务”。两年后,即1872年,他向李鸿章建议 “由官设局”,招募商股,试办本国的轮船公司。翌年,李鸿章奏请清廷批准,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 “轮船招商局”,盛宣怀被任命为会办(副总经理),直接经手具体业务。轮船招商局是 “官督商办” 的第一家股份公司,也是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航运公司,成立伊始,就受到外国轮船公司的联合抵制。经过盛宣怀的惨淡经营,终于发展起来,三年后便拥有轮船十二艘。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中国电报局,照样是 “官督商办” 的股份公司,盛宣怀被任命为电报局总办 (总经理),成为北洋集团中难得的干才。后来,他又受李鸿章委派; 负责重建毁于大火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将其改为华盛纺织总厂,自任督办。这样,北洋集团以官督商办形式建立的轮船、电报、纺织、煤矿四大企业,除去煤矿外,均为盛宣怀控制。盛宣怀在洋务上如鱼得水,在官场上也青云直上,四十八岁时出任天津海关道兼津海关监督 (四品)。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因兵败被撤去直隶总督之职,盛宣怀也受到弹劾,他正要弃官经商,湖广总督张之洞和新任直隶总督王文韶联名保荐他出任上海铁路总公司督办,同时接办汉阳铁厂。随后,盛宣怀在上海创建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近代银行。盛宣怀声名显赫一时,被誉为通晓 “官法”、“商业”、“洋务”,一身而兼 “三长” 的全才。1900年义和团被镇压后,他因参与策划 “东南互保” 而受到慈禧太后赏识,被任命为工部左侍郎会办商务大臣 (副部长级)。两年后,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不买盛宣怀的账,接管了电报、轮船两局,不久,铁路公司也被裁撤,盛宣怀黯然下台,去经营商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1910年,盛宣怀东山再起,出任邮传部右侍郎,次年改任邮传部尚书 (正部长级),主持策划 “铁路国有” 化,一夜之间成为万人唾骂的对象,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他在外国驻京使馆派兵护送下,乘德国轮船逃往青岛,然后从大连亡命日本。1912年,盛宣怀以赈灾为名,独捐银元一百万,取得袁世凯的谅解,悄然回国。尽管盛宣怀在最后的几年中,依然在商场上纵横捭阖,担任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轮船招商局的副董事长,却难以再现昔日的辉煌。由于他曾经以汉冶萍公司财产作抵押,与日本财团签订巨额贷款合同,后来又策划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被视为卖国行为,死后便留下了骂名。平心而论,盛宣怀在当时的中国官员中,算得上是第一流的经营人才,他对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896年,他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这就是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1905年,他奏请清廷加入瑞士红十字总会,并出任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盛宣怀毕竟是旧时代的官商,难免一个“贪”字,这也是他被当时人说短论长的一个原因。 盛宣怀 江苏武进人。字杏荪,号愚斋。早年入李鸿章幕。1873年(同治十二年)任轮船招商局会办,后升督办。1881年(光绪七年)任中国电报局总办。1893年筹办华盛纺织总厂。以上海为活动中心,利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控制洋务企业。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经办芦汉铁路。后又兼办萍乡煤矿。1900年在主张镇压义和团的同时,参与策划东南互保。次年任会办商务大臣。1908年授邮传部右侍郎,组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任经理。1911年初(宣统二年底)升邮传部尚书,旋任皇族内阁邮传部大臣。以“铁路国有”名义,向帝国主义出卖川汉、粤汉铁路建筑权,激起保路风潮。武昌起义爆发后被撤职,逃往日本。1913年复任汉冶萍公司董事长和轮船招商局副董事长。1916年4月27日病逝于上海。有《愚斋存稿》、《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等行世。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大臣。字杏荪,号愚斋止叟,江苏武进人。秀才出身。同治九年(1870年)经杨宗濂推荐入李鸿章幕。以行营内文案兼充营务处会办,颇得重用,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同治十二年(1873年)任轮船招商局会办,后升为督办。光绪六年(1880年)任电报局总办。光绪八年办上海织布局。光绪十九年(1893年)调天津海关道。同年上海机器局被焚,受李鸿章委派又筹办华盛纺织总厂,任督办。利用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形式垄断洋务企业。光绪五年至光绪二十二年(1879—1896年)间,还署天津河间兵备道、天津海关道、山东登莱兵备道兼东海关监督、天津海关道兼海关监督,积极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接办张之洞汉阳铁厂,兼筹芦汉铁路。光绪二十四年开办萍乡煤矿,名为商办,实权独揽。同时控制通商银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他主张镇压,并参与英美策划的“东南互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任工部左侍郎,后任会办商约大臣。宣统二年(1910年)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任会长。同年,任邮传部尚书。次年,为皇族内阁邮传部大臣,与四国银行团签订币制、实业借款合同。又以“铁路国有”名义,将已归商办川汉、粤汉干线路权作抵押,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激起全国人民反抗,掀起“保路风潮”,导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革职,逃亡日本,仍继续进行出卖汉冶萍乡企业活动。民国四年(1915年)又与日本策划筹组中日“合办”钢铁公司,未及实现病死。有《愚斋存稿》、《盛宣怀未刊信稿》等。 盛宣怀清末实业家。江苏省武进人。1844年生。1870年为李鸿章幕僚,1872年创办轮船,1885年任督办。1875年任湖北开采煤铁督办,1880年创办天津电报总局,1893年在上海办华盛纺织总厂。他在办实业的同时兼任地方官,1879年任天津河间兵备道,1884年署天津海关道,1887~1896年间在山东、天津任职。1896~1908年管理开平煤矿。1907年任邮传部尚书。1911年后逃亡日本。1916年病逝。 盛宣怀 175 盛宣怀1844—1916洋务运动后期核心人物之一。大官僚兼资本家。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被李鸿章委为会办,1885年升任该局督办。1875年为开采湖北煤铁矿督办,曾勘测湖北大冶铁矿。1880年筹办中国电报局,任总办;1893年筹设华盛纺织总厂,任督办。举办上述企业期间,于1879年升任署理天津河间兵备道,1884年署天津海关道,1887年任山东登莱兵备道兼东海关监督,1892年调任天津海关道兼天津海关监督。1896年接办张之洞创设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后又开采江西萍乡煤矿,于1908年合并改归商办,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任总理。1896年开设中国通商银行,同时受清廷委任督办中国铁路总公司事务。在此期间,他受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商政副大臣、工部左侍郎、邮传部右侍郎、邮传部尚书等职。他接办汉冶萍公司后,大笔借贷日元,以铁矿石低价售日为条件,终使汉冶萍受日本控制。在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任内,先后与比、英、美等国签订铁路借款合同,出卖芦汉、沪宁、苏杭甬、浦信、粤汉等铁路主权。1911年5月,为清政府谋划“铁路国有”,把原先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回,以两路作抵同四国银行团签订了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激起了铁路风潮。武昌起义后被革职,出逃日本。1912年从日本归国,1913年再任轮船招商局副董事长、汉冶萍公司董事长,再次以公司财产作抵,向日本大举借款。1915年,又与日本策划组织中日合办钢铁公司,未果而病死。有《愚斋存稿》、《盛宣怀未刊信稿》、《盛宜怀档案资料选辑》等。 ☚ 郑观应 严复 ☛ 盛宣怀1844—1916近代买办。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愚斋、止叟。早年入李鸿章幕。历任轮船招商局会办、电报局总办、华盛纺织总厂督办及铁路总公司督办等职。协助李鸿章兴办“洋务”,操纵商办企业,出卖芦汉、沪宁等路权。力主镇压义和团运动,并参与英美“东南互保”阴谋,为主要策划者之一,订立“东南互保约款”。1902年后历任工部左侍郎、邮传部右侍郎、尚书等职。皇族内阁成立,盛为邮传部大臣,以“铁路国有”之名签定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出卖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干线路权,激起铁路风潮。武昌起义后亡命日本。后又策划汉冶萍企业中日合办等卖权活动。有《愚斋存稿》、《盛宣怀未刊信稿》等。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大臣。字杏荪,号愚斋止叟,江苏武进人。秀才出身。同治九年(1870年),经荐入李鸿章幕。以行营内文案兼充营务处会办,颇得重用,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接办张之洞汉阳铁厂,兼筹芦汉铁路。二十四年,开办萍乡煤矿,同时控制通商银行。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他主张镇压,并参与英美策划的“东南互保”。二十八年(1902年)初任工部左侍郎,后任会办商约大臣。宣统二年(1910年),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任会长。同年,任邮传部尚书。次年,为皇族内阁邮传部大臣,与四国银行团签订币制、实业借款合同。又以“铁路国有”名义,将商办川汉、粤汉干线路权作抵押,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激起全国人民反抗,以致掀起“保路风潮”,导致武昌起义爆发。被革职后,逃亡日本,仍继续进行出卖汉冶萍乡企业活动。民国四年(1915年),与日本筹组中日“合办”钢铁公司,未成即病死。著文有《愚斋存稿》、《盛宣怀未刊信稿》等。 盛宣怀 盛宣怀1844—1916近代洋务官僚。字杏荪,号愚斋。江苏省武进(今常州)县人。秀才出身。同治九年( 1870 )入李鸿章幕,助李举办洋务。并先后出任清政府天津海关道、工部左侍郎会办商约大臣、邮传部右侍郎尚书等要职。在洋务活动方面,曾任轮船招商局会办、湖北开采煤铁总局总办、电报总局总办、华盛纺织总厂督办。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暂时失势,盛也被弹劾。光绪二十二年( 1896 )经张之洞、王文韶奏准,被任命为全国铁路督办,并承办湖北铁政局。次年创设中国通商银行。旋又开办萍乡煤矿。当汉冶萍公司成立时,被举为公司总理,不久又被招商局举为总理。之后在执掌邮传部期间,因大肆以路权作抵举借外债,遭国人反对,激起保路风潮,遂被清政府革职。辛亥革命后一度逃亡日本。返国后, 继续出任招商局副董事长、汉冶萍公司董事会长。1916年病死。后人为其刊印有《愚斋存稿》等。 ☚ 郑观应 张謇 ☛ 盛宣怀1844—1916近代买办官僚。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应童子试,补县学生。1870年入李鸿章幕,任行营内文案兼充营务处会办。1873年任轮船招商局会办。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后因贪污被迫离职。1881年被李鸿章派为电报局总办。1884年署津海关道。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兼东海关监督。1892年调补津海关道兼津海关监督。次年任华盛总局督办,以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名义,控制大纯、裕源、裕晋等大纱厂。同时,李鸿章经办的经济企业,大多归他掌握。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失势,他离津去沪,于次年为湖广总督张之洞经办芦汉铁路,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并主持开设中国通商银行。他以铁路总公司为枢纽, 遥控汉、冶、萍铁煤厂矿,近制轮电、纺织及银行业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他代表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与各国驻沪领事订立“东南互保章程”,保护帝国主义在长江流域的利益。1901年升任会办商务大臣,旋任办理商税事务大臣。后因与张之洞发生矛盾下台。1908年秋,去日本考察,于同年11月光绪、慈禧相继死去,他匆促回国。1910年8月,清廷召他进京,任邮传部右侍郎。1911年初,补授皇族内阁邮传部大臣。因用“铁路国有”名义,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干线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激起全国性的保路风潮,清廷被迫将他革职。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英、美、法、德、日五国使馆派兵将他护送到青岛,后移居大连。1913年任汉冶萍公司的董事长和轮船招商局副董事长。1916年4月27日在上海病死。有《愚斋存稿》及《盛宣怀未刊信稿》。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愚斋、止叟。清末江苏武进人。同治九年(1870)入李鸿章幕。十二年后历任轮船招商局会办、督办、电报局总办、华盛纺织总厂督办、署天津河间兵备道、津海关道、山东登莱兵备道兼东海关监督、津海关道兼海关监督等职。他为李鸿章办洋务十余年,轮船、电报、纺织等主要企业,几乎全由他掌握。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失势。旋南下,为湖广总督张之洞经办芦汉铁路、开设中国通商银行、控制汉、冶、萍铁煤厂矿。光绪二十六年(1900)主张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侵,他与英、美签订《东南保护约款》。二十八年任办理商税事务大臣。三十三年任邮传部右侍郎,将汉阳铁厂、大冶铁厂、萍乡煤矿合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任总理。宣统三年(1911)任皇族内阁邮传部大臣,以“铁路国有”为名,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干线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激起全国性的保路风潮。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迫于舆论压力,将其革职,遂逃亡日本。1912年秋归国,任汉冶萍公司董事长和轮船招商局副董事长。1913年“二次革命”时支持袁世凯。年底以汉冶萍财产作抵押,向日本大举借债。1915年又与日本策划筹组中日“会办”的钢铁公司,未及实现,即于次年在上海病死。有《愚斋存稿》、 《盛宣怀未刊信稿》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