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城历史文化名城。“奉天三京”之一。即今沈阳市。本汉代候城县。辽、金时置沈州。元时置沈阳路。明时置沈阳卫。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率军攻取之。该城地处华北与东北地区交通冲途,历史上即为军事重地。隋、唐、金、元时,曾多次毁于战火。清初,将其作为征伐明朝、蒙古诸部和朝鲜的军事基地。天命十年(1625),迁都于此,成为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该城为清之 “龙兴重地”。自天聪五年(1631)起,在明沈阳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历时50余年。(1634) 称为 “盛京” (满语曰谋克敦)。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在此称帝,国号大清。顺治元年(1644)定都北京后,仍为陪都,设有“盛京五部”(礼、户、工、刑、兵)。领奉天府尹及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将军之辖地。故盛京又称奉天。自康熙至道光,对这里的宫、庙、陵、塔等进行维修与扩建。现存有故宫、东陵(即福陵)、北陵(即昭陵)等闻名全国的古迹。民国2年(1913),改为沈阳 (即今沈阳市)。 盛京城今辽宁省沈阳市。满语称穆克敦,(mukden) 意为 “兴盛”,地处浑河北岸,四通八达,原系明沈阳中卫城。天命六年(1621) 被后金攻取,十年 (1625)迁都于此。天聪五年 (1631) 扩建旧城。城周9里3分,城门由4个增至8个,改十字街为井字街,并营建具有满族建筑风格的宫殿。天聪八年 (1636) 更名盛京。顺治元年 (1644) 清朝定都北京后,遂改其为“陪都”,所设官衙,除无吏部,其余皆如京师规制。规定: 盛京城界址凡边城以内,砖城以外,街道地面分隶八旗防御管理。巷口以内地面,分隶八旗63界佐领管理。边城以外,所有村屯地面,分隶八旗查界佐领管理。清朝统治中心转移,该城仍是东北一大都会,也是满族分布较集中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