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盖吴起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盖吴起义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今陕西陵西南)起义,称天台王,聚众十余万。十月,北魏长安镇副将拓跋纥攻吴,败死。十一月,盖吴遣别部帅白广平西攻新平(今陕西彬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诸胡人聚众响应。又分兵东进临晋(今陕西大荔)以东,被将军章直击败,溺死河中三万余人。盖吴又遣兵西进长安(今陕西西安),在渭北被魏将叔孙拔击败,死三万余人。河东蜀(迁居河东的蜀人)薛永宗起兵响应,袭击闻喜(今山西闻喜)。被乡豪(地主)裴骏击退。魏主拓跋焘命薛拔纠合宗族、乡人沿河设壁垒,以断两部义军通路。又命殿中尚书拓跋处直等率骑二万攻薛永宗,殿中尚书乙拔率三万骑攻盖吴,西平公寇提率万骑攻白广平。太平真君七年正月,魏主焘率军至雍州,围薛永宗垒,永宗出战,大败,与家人皆赴汾水死。魏主焘南至汾阳,至洛水桥(在今陕西华阴北),沿渭水南岸至戏水(长安东)。盖吴闻之,尽散入北地山(长安北)。二月,魏主焘至长安,又经盩厔(今陕西周至)、陈仓(今陕西宝鸡)至雍城(今陕西凤翔),沿途诛杀各族响应盖吴者。乙拔等诸军在杏城大破盖吴。盖吴向宋求援,宋授吴为雍州刺史北地公,使雍、梁二州发兵屯于边境上,为吴声援。五月,盖吴收兵屯杏城,自号秦地王,声势复振。六月,魏发冀、相、定三州兵二万,屯长安南山诸谷,又发司、幽、定、冀四州兵十万筑畿上塞上围(东起上谷,西至黄河,似土筑长墙)广纵千里以堵截义军。八月,魏高凉王拓跋那破义军,俘盖吴二叔,二叔叛,潜回杀盖吴。义军余部白广平、路那罗等被永昌王拓跋仁击破,起义失败。

盖吴起义

北魏时今陕、甘、晋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太平真君六年(445),卢水胡人盖吴于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聚众起义, 杀死前来镇压的长安镇副将元纥,声势大振。各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盖吴遣部落帅 *白广平分兵西进新平(治今陕西彬县)、安定(治今甘肃泾川北),自率主力攻李闰堡(今陕西大荔东北), 直抵临晋(今陕西大荔)以东,并遣兵西袭长安。时,河东(今山西西南部)蜀族人薛永宗也聚众数千人响应。起义军声势浩大。盖吴即署置百官, 自称天台王。次年, 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镇压, 薛永宗部失败。盖吴退至北地(治今甘肃庆阳西南), 旋在杏城重新集结起义军,自称秦地王。与官军再战,不幸为叛徒所害(一说在战斗中牺牲),起义失败。

盖吴起义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起兵反魏,拥兵10余万。北魏派兵镇压义军。盖吴进驻李闰堡 (今陕西大荔北),分兵进攻临晋(陕西大荔)和长安。通使南方刘宋政权,受封雍州刺史,并与另一义军薛永宗联合,军威大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领兵至关中,义军一度受挫,被迫退兵。公元446年5月,盖吴又在杏城集结义军,自称秦地王。北魏调集各地军队,切断义军和刘宋政权的联系,并于同年八月向义军发起进攻,盖吴在激战中牺牲,起义失败。

盖吴起义

北魏时西北各族人民大起义。太平真君六年(455年),卢水胡人盖吴起义于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设置百官,自称天台王,得到各族人民响应,众至10余万,屡败魏军,关中震动。次年,魏太武帝亲率大军西征.盖吴被迫退兵。不久又在杏城集结力量,自称秦地王,战斗中不幸牺牲,(一说为叛徒所害)。起义军失去统一领导,终被镇压。

盖吴起义

盖吴起义ɡɑiwu qiyi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居住在杏城(今黄陵县城西南)的卢水胡(匈奴的一支)盖吴聚众起义,反对拓跋鲜卑政权(北魏)的统治,各族群众争相依附,义军很快发展到10万余人。北魏遣长安镇副将拓跋纥北上镇压,被起义军战败杀死。这一胜利,使得盖吴声威大震。魏太武帝拓跋焘派将军叔孙拔领并、秦、雍三州兵马屯驻渭北,阻止义军南下。十一月,盖吴派部帅白广平西攻新平(今彬县)等两郡,两郡氐羌皆聚众响应。后又分兵南攻长安。盖吴自号天台王,建立政权,设置各级官吏。为了镇压起义,拓跋焘亲自出征,打败盖吴起义军。太平真君七年(446)五月,盖吴起义军复振,屯兵杏城,自号秦地王。魏增派高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率兵镇压,屯兵长安南山诸谷。八月,因盖吴起义军内部出了叛徒,盖吴被害,起义军被镇压。

☚ 梨园镇之战   淳化农民起义 ☛
盖吴起义

盖吴起义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聚众起义, 居住在关中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纷纷响应,很快便发展到十余万人,并击杀了率兵镇压的北魏长安镇副将拓跋纥。盖吴乘胜进驻李闰堡(今陕西大荔北),并西攻长安。第二年,太武帝拓跋焘亲率三万大军西入潼关, 沿途对起义队伍和关中各族人民进行血醒杀戮。攻入长安后,又下令灭佛,焚烧经像,坑杀沙门。盖吴起义转入低潮。447年5月,盖吴重新收集部众,再次聚众杏城,自号秦地王,进军关中。由于受到北魏优势兵力的镇压, 终归失败。

☚ 西燕建国   氐羌起义 ☛

盖吴起义

北魏统一北方后,不断加重对各族人民的压榨与奴役,陕西渭北高原的各少数民族受害尤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卢水胡人盖吴于九月起兵于杏城(今陕西黄陵县东南),反抗北魏,自号天台王,置百官。派部落帅白广平西略新平、安定,杀城守将;东结薛永宗,势力扩大到晋南。北魏派长安副镇将元纥、将军章直、叔孙拔等镇压,均遭失败。次年春,魏太武帝率兵亲征,于汾水败薛部;北路乙拔率兵攻杏城,盖吴退至北地。五月,盖吴复据杏城,众族复振,自号秦地王。北魏又派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督北道来攻。八月,盖吴为部下杀害,起义失败。

盖吴起义

北魏西北各族人民起义。太平真君六年(445),卢水胡人盖吴为反对北魏统治,率众在杏城(陕西黄陵西南)起义,得到氐、羌、胡、屠各、汉等各族人民响应,众至十余万,击杀魏长安副将拓跋纥等, 自称天台王,署置百官,通好刘宋,进逼长安。太武帝拓跋焘被迫调集精骑六万,御驾亲征。次年,在魏军血腥镇压下,起义失败,盖吴潜逃。不久,他又在杏城聚众起义,称秦地王,为叛徒所害(一说兵败牺牲)。时年二十九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