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读音p·ao(ˋ),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防教切,去,效韵。 ❶面疮。 上一条: 疱 下一条: 奅 皰《广韵》防教·效;pâ‖bào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东西。 方言也写作“疱”:水~zuǐpâ (水泡) ❍ 骹底胖~kāduě pòng pâ(脚底起泡)。 《广雅·释诂》:“皰,病也”。《正字通》:“皰,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谓之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面皰候》:“面皰者,謂面上有風熱氣生頭如米大,亦如穀大,白色者是也。《養生方》云:‘醉不可露臥,令人面發瘡皰’。”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王聞心懼,舉身生皰,肌膚攫裂,居未久之,便喪没矣。” 疱皰{}四5047①动浮肿;膨大。⑴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人》:「昭人谓肿曰~,如『皮~眼肿』。」贵州。许庄叔《黔雅・释颂体》:「今泛言浮肿曰~,若言面目浮肿曰~眉肿眼矣。」⑵吴语。浙江温州〖 〗。你面伉脚腿恁~起,阿匄先生医师𬢉一𬢉呢。②动两腮鼓起,作生气状。闽语。福建漳平永福〖Pߵu53〗。   皰paoB092 “疱”的异体。 皰pàoP014 “疱”的异体。 皰 篆pào[皮(意符)+包(聲符)→皰(《説文》:“皰,面生氣也。從皮,包聲。”皰,皮膚上長得像水泡的小疙瘩,亦作泡〈水皰、火皰、膿皰〉。)] |